“拿捏”下沉市場的蜜雪冰城,這次能拿捏住資本市場嗎?
來源/氫消費
撰文/肖岳
編輯/李可馨
“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憑借洗腦神曲和親民價格,備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蜜雪冰城,這一次將有望登陸A股,成為繼奈雪之后新茶飲第二股。
長期以來,蜜雪冰城在茶飲市場擁有著一席之地,甚至在其崛起的下沉市場中,更是擁有著難以撼動的市場地位,而隨著蜜雪冰城完成上市輔導工作被外界周知的同時,也引發了業界的討論。
畢竟,憑借低價親民的特點,“雪王”于下沉市場中實現崛起的篇章還歷歷在目,而接下來如果順利登陸A股市場,又將會在資本市場中闖出怎樣的新篇章,自然也分外令人期待。
可以預見的是,如若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對于蜜雪冰城來說,在資金上勢必將獲得更加充足的“彈藥”儲備。
但顯然,資金并非衡量一個企業能否基業長青的唯一準則,尤其是放在新茶飲賽道中,昔日的新茶飲頭部品牌,資金同樣充沛的喜茶、奈雪,紛紛下調價格推出新飲品便是有力例證。
正如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在一場論壇上所言,“不管是做餐飲還是茶飲、做直營還是加盟,大家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沒有誰會因為資金的限制不能發展起來。”
同時,彭心還提到,茶飲是現金流很好的行業,但并不是靠資本燒錢就能夠起來的行業。
顯然,對于當下的蜜雪冰城來說,依靠著龐大的加盟商以及在消費者心目中“性價比”的形象,已經在茶飲市場上的品牌競爭中先下一程,但問題是,在上市后,在資本的助力下,拋開蜜雪冰城過往基于下沉市場所取得的成績外,蜜雪冰城又會引領新茶飲走向何方?
01
“雪王”上市,成色幾何?
回顧蜜雪冰城的發展史,“低價”始終與蜜雪冰城有著千絲萬縷的交集。
一切的開端始于蜜雪冰城創始人張紅超于1996年前往鄭州求學的一段經歷,當時初中畢業的張紅超夢想成為一名銷售員,但由于拿著初中學歷,因此求職之路坎坷,而這并沒有讓張紅超放棄,反而決定要通過自考的方式,拿下專科文憑。
經過兩年的努力,張紅超最終考入了當時的河南財經學院,一次返回商丘老家時,他發現大街小巷都有的刨冰,在自己所念書的鄭州卻較為鮮見,憑著對商機敏銳的嗅覺,張紅超懷揣著3000元的初始資金,于1997年在鄭州盤下了一家小店,這家小店只有兩三平,店雖小但足夠擺下冰柜和刨冰機,隨即,作為蜜雪冰城前身的“寒流刨冰”也由此而來。
而如果說刨冰是蜜雪冰城日后出現的契機,那在2006年1元冰激凌的推出,則成為了蜜雪冰城打響品牌的關鍵一戰。
在2006年前后,當時的商場中,冰激凌的價格有些可以高達20元,此時,張紅超想到,是否可以推出既優質又便宜的冰激凌,于是,1元冰激凌應運而生,隨著產品的上市,蜜雪冰城也迅速紅遍了大街小巷。
這種“低價”的慣性,在蜜雪冰城后續發展的歷程中,也多次出現,比如在2013年,蜜雪冰城憑借4元的檸檬水爆品再次掀起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便是有力例證。
作為蜜雪冰城創始人之一的張紅甫也曾表達過自己對于“低價基因”的觀點,他曾說,“因為哥哥是理工男,很會計算。但是,他的計算從來不是算計顧客如何從他們口袋里多掏錢,而是算計自己,如何能把更低的價格做到極致,獲得更多顧客的喜歡。”
而或許正是基于將價格做到極致的執念,讓蜜雪冰城從成立至今的20余年,備受人們的喜愛,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蜜雪冰城實現營收65億元,凈利潤為8億元;2020年,蜜雪冰城的銷售額超過200億元。
對比來看,2019年和2020年奈雪的茶的營收分別為25.02億元和30.57億元,此外,2019年奈雪的茶凈虧損1174萬元,2020年經調整實現盈利1664萬元。
顯然,擁有“低價”基因的蜜雪冰城,在營收和凈利潤上的規模并不含糊。
02
加盟發展的蜜與殤
相較于喜茶、奈雪的直營模式,毫無疑問通過加盟的模式,蜜雪冰城快速擴張的同時,也讓品牌在更多消費者心中實現了心智占領。
繼2010年開放“直營+加盟”模式后,蜜雪冰城的擴張速度極為迅猛,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0月,蜜雪冰城門店數已經突破2萬家,而據紅餐網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蜜雪冰城在全國范圍內的門店數僅為5000家。
加盟模式為蜜雪冰城發展按下加速鍵的同時,也為日后擴張中,蜜雪冰城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埋下了伏筆。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在今年7月,位于山東省聊城市茌平中心街的蜜雪冰城飲品店,因招用一名童工,被聊城市茌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給予5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事實上在雇傭童工這件事上,這也并非第一家被罰的蜜雪冰城分店。今年4月,浙江省天臺縣蜜雪冰城飲品店因違法使用童工而遭到當地綜合行政執法局處罰1.25萬元。
而當時涉事門店負責人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時曾表示“曾經因為我的錯誤決定有過這個情況,當時我確實錯了。”
雖然,這位門店負責人也對外解釋稱,雇傭15歲輟學女孩是因為該名女孩輟學,還被家庭拋棄,出來找工作,自己基于責任心便招聘了對方,但顯然,網友對這樣的解釋,并不買賬。
在童工事件之外,蜜雪冰城旗下多家分店,還曾因食品安全相關問題被通報,僅在今年3月1日,甘肅平涼涇川縣百香蜜雪冰城飲品店,便因為經營過期食品被罰款1萬元并沒收相關產品,而根據此前媒體報道,過期問題來自于該門店中使用的兩款奶漿、乳酸菌飲料。
緊隨其后的5月6日,廣西桂林恭城縣蜜雪冰城門店因為使用過期咖啡粉制作飲品被處罰。
另外以北京為例,在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在今年6月1日發布的《2022年北京食品安全大檢查!存在問題餐飲企業名單公示》中,蜜雪冰城旗下分店亦有上榜。
事實上,對于旗下門店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問題,作為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總裁的張紅甫也并非不知情。
早在去年5月,媒體通過暗訪,報道了蜜雪冰城鄭州永安街店、蜜雪冰城濟南大觀園店、武漢馬湖商業街店在生產經營中所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隨后河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門店進行處罰,并于在當月的17日對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違法違規問題進行行政約談。
據當時媒體報道,張紅甫在行政約談會上道歉并承諾,“將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監督檢查,繼續組織各個門店開展排查、自查自糾,并組織公司所有區域市場督導團隊、稽核檢查小組針對自查自糾后的門店進行二次復檢。”
但即便如此,直至今年,蜜雪冰城加盟商的食品安全問題仍然時有發生。
03
下沉市場的存量博弈已拉開序幕
相較于可以依靠管理妥善解決的食品安全問題,對于當下的蜜雪冰城來說,更大挑戰反而來自于其最為熟悉的下沉市場。
在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新式茶飲行業分析報告》中提到,下沉市場成為新式茶飲新的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沉市場這塊蜜雪冰城崛起之地,也正在吸引著更多的玩家入局,其中不乏喜茶、奈雪的身影,甚至連肯德基等餐飲巨頭也有所涉獵。
雖然所處不同梯隊的新茶飲品牌入局下沉市場的原因各異,但如果從行業的角度來看,這一切也與新茶飲賽道自身的增速放緩有關。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新茶飲委員會發布的《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新茶飲增速為26.1%,2021-2022年增速下降為19%左右。預測未來2-3年,增速將調整為10%至15%,而整體增速的放緩,自然也對品牌差異化打法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而這種來自于行業增速放緩的“寒氣”,或已經傳達到了新茶飲品牌們身上,一個比較顯見的例子便是在今年初,喜茶、奈雪的茶紛紛開啟降價,比如喜茶,在美團平臺上,最新上線的清爽百香芒飲品標價為13,而奈雪此前推出了輕松系列,價格區間圍繞9-19元布局,同樣作為新茶飲品牌的樂樂茶,在美團平臺上,其飲品之一的鮮萃茉莉綠價格僅為9元。
如果說價格的下探,還只是品牌觸達更多消費者的手段,那在價格之外,喜茶推出“喜小茶”則更加直觀的體現了頭部品牌對下沉市場的覬覦。
作為2020年喜茶推出的全新品牌,喜小茶的產品價格在11-16元區間,同時,其業務范圍主要圍繞二三四線城市展開。
顯然,頭部梯隊品牌的自降身價和相繼推出子品牌,對于一點點、CoCo等中端茶飲品牌以及蜜雪冰城等下沉市場中的品牌來說,也將帶去一定影響。
或許,對于蜜雪冰城來說,龐大的門店規模,是其持續增長的壓艙石,但隨著頭部品牌不斷下沉,所處賽道整體的增速放緩,未來成功上市后在資本市場的反應如何,仍尚待觀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