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是豬狗食”,是胡言亂語還是事實如此?
來源/全食在線
撰文/李青林
前幾天在東方甄選的直播間中,某位專家的一句“我從來不吃,預制菜是豬狗食。”引發網友和媒體的關注。
據全食在線了解,該言論出來后,網友們首先對該專家的言語嗤之以鼻,認為其胡說八道,雖然該專家所在的單位工作人員對媒體采訪進行了回應,說該言論屬于心直口快的個人發言,不針對某一個行業或某一個個體。
但很多網友表示心理依舊不爽。
同時我們也發現,有一些網友雖然表示該專家話很糙,但理不糙,認為很多預制菜產品并非想象中的好吃,而且價格要比外賣貴。
那么在預制菜的風口下,為何消費者和專家會有這樣的感受呢?真的是因為產品不好嗎?
01
預制菜冤嗎?
早在餐飲渠道一戰成名的預制菜,沒想到剛踏進C端市場就面臨兩極分化的口碑。
一面是方便、快捷、營養的預制菜為沒時間做飯的消費者提供了烹飪的機會,另一面是不好吃、口感差、對保質期的質疑聲。
如果預制菜有生命,我想他一定很冤。
因為憑一己之力加快了中國餐飲行業的快速發展,為連鎖餐飲提供了更安全,標準化更高,出餐速度更快的解決方案,到了消費者面前卻被大量吐槽。
那么預制菜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如果你細心的話,你話發現在路邊攤,購買煎餅果子的時間要比賣手抓餅的時間長。
因為煎餅果子需要老板現做,將面糊變成煎餅,而手抓餅老板只需要把提前準備好的餅放在爐子上加熱。
一個是現做,一個是預制,但消費者并沒有因為手抓餅是提前做好的而不吃,相反為了節省時間更多的人選擇購買手抓餅。
提前預制的手抓餅節省了消費者等待時間,加快了老板的出餐率,這是雙贏。
再試想一個場景,有一天突然來了興致想在家做一道梅菜扣肉,當然這道菜也不難,但需要準備梅干菜、五花肉、蔥姜蒜及各種調味料,為了更好的操作,于是你打開了做飯APP,看見五花肉繁瑣的加工方式,想想我花這么多時間才只做了一個菜。
相信如果不是為了女朋友,很多人都會放棄了。
此時如果有一款梅菜扣肉的預制菜,那么一切都不是問題。
以上兩個場景分別來自于餐飲和個人消費,如果拋開你對預制菜的偏見,其實預制菜是一個非常好的餐飲解決方案。
通俗的來說,預制菜只是按照標準化流程用生產線的方式為我們批量進行菜品制作,也許有人會說,生產線上的菜沒有靈魂。
那么問題來了,同屬于工業化生產的啤酒,為什么你喝的那么起勁?
所以預制菜的問題本身不是生產方式的問題,而是品質的問題。
這并非預制菜的錯,而是生產企業的鍋,預制菜可不背。
02
消費者擔心什么?
如果沒有預制菜,世界將會怎樣?其實并沒有多大變化,只是你外出用餐的時間會增強,餐廳的翻臺率會下降,廚師的人工成本會增加,你點的餐可能會變貴。
有消費者擔心,餐廳吃的菜都是預制菜,其實這有點夸張了,如果你不是為了追求效率而選擇快餐的話,那么大部分餐廳并非全部菜品都是預制菜。
例如現炒的特色菜品基本上都是大廚現做,畢竟餐廳也需要口碑,而大廚的廚藝就是最好的招牌,另一種是菜品不多的餐廳,基本上也都是現炒,通過透明廚房我們可以看到廚師在顛勺。
而預制菜出現最多的地方就是外賣。
尤其是以鹵味飯、蓋澆飯、炸雞為主的外賣,大多都是通過料理包加工制作。還有一些你不知道門店在哪,外賣小哥找的心急火燎的外賣也大都是預制菜制作的。
所以如果你經常點外賣,大概率有很多時候吃的是預制菜。
但這并不影響你點外賣,因為你潛意識認為外賣都是人做的。
所以不必過分擔心你去餐廳吃飯會遇見預制菜,相反你點外賣的時候要三思,一定要選擇那些大餐廳的外賣,當然價格也會很貴,畢竟是現做的。
消費者還擔心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口味和品質。
的確經過低溫速凍的預制菜與現炒的菜口味和口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但并不意味著預制菜就不能吃,其實當下的預制菜和十年前的預制菜相比已經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更多的菜品可以被預制,更多的口味可以被還原,這本身就是行業的進步。
而我們要拿一個正在進步的行業與發展千百年的餐飲相比,那真的是不對等。
所以我們不否認當下的預制菜行業有渾水摸魚的人,為了將價格做低而節省成本,為消費者帶來了不好的體驗,但隨著大品牌的入局和各地預制菜行業標準及協會的成立,預制菜的規范化生產將越來越嚴格。
至少在品質和安全上消費者可以放心。
至于口味還原度,那需要研發人員的努力。
所以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擔憂并非來自預制菜品類,而是對工業化生產下的食品安全和產品性價比的擔憂。
認為機器做出來的沒有靈魂,流水線上也會偷工減料。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
03
為什么有人噴預制菜?
事物發展過程是曲折的,尤其是新事物。
當年冷凍食品剛問世的時候,也被大家抵制,但在今天冷凍食品已經成為家庭不可或缺的食材,甚至承擔了餐飲行業發展的重要角色,并且誕生了多家知名品牌和上市公司。
如今預制菜也和冷凍食品一樣,處于發展階段,當然這里指的是C端。
試想一下如果C端預制菜快速發展,會搶了誰的市場份額?
顯然并不是消費者,也不是餐廳,而是外賣。
如果預制菜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中流砥柱,那么損失的就是外賣的客流。
此外在預制菜的發展道路上,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會成為吐槽的點,被輿論無限放大。
例如菜不好吃,價格貴,口味差,肉菜多,高鹽高油等等。
不可否認這些問題的確是當下預制菜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但當下的預制菜仍處于發展過程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例如小酥肉、酸菜魚、水煮肉片這些預制菜已經做的非常不錯,成為復購率很高的產品。
對于企業來說,要有堅定的信念,踏入預制菜這條路,并非踩在了風口上,而是如履薄冰,需要長期主義,躬身入局,而非賺快錢,彎道超車。
所以無論你喜歡預制菜也好,討厭預制菜也罷,都是個人自由的選擇,但感性之外,還需要大家理性的給預制菜更多的時間。
速凍食品真正走進千家萬戶被消費者認可,用了近三十年時間,而預制菜的C端之路,才剛剛開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