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的「彈藥」該砸向何處?
來源/壹番YIFAN
撰文/木宇
帶著全村的希望,蜜雪冰城終于唱著歌一路小跑奔赴上市。
9月9日,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廣發證券《關于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情況報告》,歷時一年的上市輔導告一段落,“雪王”離正式敲鐘僅一步之遙。相比繼奈雪的茶之后新茶飲“第二股”這個名頭,更重要的還在于,能在新茶飲普遍深陷泥沼時及時抽身上岸,而這個市場名額少一個是一個。
相對于同行發展的普遍放緩,蜜雪冰城可謂一路火花帶閃電,即便在疫情下門店擴張依然有快無慢,早在去年10月就突破了2萬家,這是什么概念,全國茶飲品牌門店過千家的只有十家,后九家加起來也不到其兩倍,“第一股”奈雪的茶更是連其零頭都不到。
國內在門店上能打敗蜜雪冰城的,只有沙縣小吃和蘭州拉面了,而后兩者你懂的。
在茶飲這條路上,蜜雪冰城已經觸摸到了天花板,走到這個體量,容錯空間極窄,當其它新茶飲品牌還在盤算如何上市時,蜜雪冰城更需要思考的是,上市之后怎么辦?
01
被逼無奈上市?
蜜雪冰城的上市頗有些被迫的意味。
但是,這并不是新經濟公司常見的那種無奈。
大部分新經濟公司沖擊上市,背后無非幾個原因:尚未走到規模效應的盈利拐點,需要更穩定的融資渠道繼續“燒錢”做大做強;多輪融資走下來,投資人也需要上市套現;一級市場實在“忽悠”不到錢了,再不上市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新經濟公司上市大多會伴隨一個專有名詞——流血上市,不惜一切代價上了再說,而且大部分都會去美股或港股這樣對盈利沒有硬性要求的地方,比如隔壁的姐妹奈雪的茶就去了港股。
而蜜雪冰城不一樣,它不差錢。
從它選擇去A股上市就可見一斑,且不說上市審核流程更繁瑣,A股對為夢想上市的新經濟公司普遍不太友好,比如要求連續三年盈利,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3000萬元。值得玩味的是,上市之前蜜雪冰城也就融了一輪Pre-IPO,在美團和高瓴領投下,“勉強”拿了超20億人民幣,更像是為了鋪平上市之路而進行的一種“交易”。
一方面有造血能力,另一方面,蜜雪冰城主要以加盟來擴張門店規模,并不像喜茶和奈雪全自營模式,其實也并不需要太多錢。
那上市究竟圖什么?這背后大致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新茶飲走入黃昏,再不上可能就來不及了。
在這幾年狂飆突進下,行業整體紅利見頂,加上疫情影響和宏觀經濟承壓,作為新消費代表的新茶飲自然無法獨善其身。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新茶飲市場增速為26.1%,但未來2-3年,新茶飲整體增長速度將階段性放緩,10%-15%是較穩妥的中速發展。
在嚴重內卷下,新茶飲普遍面臨盈利問題。
根據2021年財報,“第一股”奈雪的茶總營收為42.97億元,同比增長40.5%,但凈利潤反倒下滑為-1.45億元,2020年這個數字為0.17億元,這也意味著奈雪的茶賺錢的能力變差了。今年更慘,根據2022年半年報,奈雪的茶營收和盈利雙殺,市值相較上市之初更是跌去大半。
奈雪的茶2021年年報
另一家頭部喜茶門店擴張減速,坪效降低,在年初還傳出了裁員30%的消息。在喜茶之前,茶顏悅色也爆出了大規模閉店和員工降薪的消息。今年以來,新茶飲幾輪降價潮更是傳得沸沸揚揚。
蜜雪冰城雖然在自己的價位區間過得很好,但面臨紛紛下沉的同行,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況且,過2萬家門店,其中1萬家還是在一年之內開出來的,快速擴張隨之也帶來不少隱患。
比如連鎖管理上的,近日蜜雪冰城一門店因檸檬水中喝出異物被處罰款,而相應食品安全問題近年來也屢見不鮮;再比如利潤上的,在競爭激烈的縣城蜜雪冰城甚至取消了500米只開一家店的限制,過于密集的門店會導致單店利潤的下滑;還有供應鏈管理上的,龐大的加盟體系雖然會帶來很多現金流,但也同樣帶來管理上的挑戰。
其次是多元化業務擴展,為新戰爭儲備糧草。
近日,蜜雪冰城傳出了“正式進軍瓶裝水賽道”的消息。根據天眼查,蜜雪冰城申請的瓶體(大雪王)外觀專利于9月13日獲得授權,“箱子(雪王愛喝水)”外觀專利在7月1日獲得授權,瓶子(雪王愛喝水)更是早在2021年6月就提出了外觀專利申請。
雖然蜜雪冰城對外表示的是瓶裝水業務還在內測階段,但一系列動作都已表明,其對瓶裝水市場早已悄然開始布局。
這不過是蜜雪冰城多元化業務的一個觸角。
早在2019年,芙鹿家便利店便已在河南開業,至今已過百家店,這個便利店品牌雖然名義上和蜜雪冰城沒有股權上的直接關系,但其創始人是蜜雪冰城老板娘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兩家辦公室都在同一棟大樓。去年9月,芙鹿家便利店孵化出了一個新的精釀啤酒品牌——福鹿家啤酒廠,號稱“鄭州首家啤酒工廠店”,隨后不斷在鄭州開出新門店,作為蜜雪冰城進軍精釀行業的獨立品牌在運作。
相對于精釀運作的隱蔽,咖啡就大張旗鼓多了,2017年蜜雪冰城推出獨立品牌“幸運咖”,同樣主打極致性價比和加盟模式,目前門店已過千家,并在今年7月走入北京進軍一線市場。除了飲品,蜜雪冰城還在今年投資了一家做炸雞的公司,搞起了小吃生意,這是要啤酒陪炸雞的節奏?
奶茶的生意不好做了,拓展新品類和新消費場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面對不熟悉的領域,多屯點糧草總是沒錯的。
02
上市后該怎么玩?
對別人而言遙不可及的上市,離蜜雪冰城僅有咫尺之遙,從家族企業轉變為上市公司,除了更穩定的融資渠道之外,也是一種企業角色的重要轉變。上市,只是一個新的起點,后面的路需要走得更加謹慎。
從土豪到新貴,背靠龐大的資金池,蜜雪冰城接下來該怎么玩?
在壹番看來,“雪王”起碼可以圍繞自身三大優勢來做文章:
1、主打品牌性價比心智,圍繞價格帶做新品
蜜雪冰城的崛起,離不開其極致性價比的產品策略,也在消費者心額中烙印下強烈的品牌符號,這雖然限制了自身向高端市場的延伸,不利于單品利潤空間的增長,但在全民普遍消費降級的今天,反倒擁有了無與倫比的親民色彩。
圍繞自身核心產品的價格帶做橫向新品拓展,才是將長板效應發揮到極致,而且錨定的也是同一批消費者,在運營策略上也可以直接遷移。比如幸運咖的推出,就是直接從奶茶界到咖啡界的復刻,一杯咖啡最低5元,多數飲品集中在7-10元,比以價格革命咖啡界的瑞幸還要更低,而幸運咖的快速發展也驗證了在咖啡這個龐大的市場,蜜雪冰城的策略依然有效。而福鹿家啤酒廠也主要圍繞中低端價格帶打造產品,一杯500ml精釀售價主要在8-15元。
走小米路線,進入具備發展空間的關聯行業,在下沉市場做消費升級,是蜜雪冰城發展的性價比王道。
2、深耕供應鏈,穩住To B現金牛
蜜雪冰城能以極致性價比大破市場,離不開其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在原材料上,早在2012年,蜜雪冰城就建立了獨立的研發中心和中央工廠,率先實現了原材料的自給自足;在物流運輸上,2014年開始搭建物流中心,成為業內首家實行物料免費運送的品牌。后來又分別在上海、深圳建立了研發中心,實現了整個供應鏈體系的閉環。
供應鏈的完善不僅給了蜜雪冰城快速拓店的底氣,也貢獻了穩定低風險的現金流,相比僅1.1萬的低廉加盟費,源源不斷的原材料供應才是“雪王”真正賺錢的秘訣。
隨著門店的快速擴張,一方面要深耕供應鏈以保住立身之本,防范食品安全問題和品牌口碑下滑,一方面新業務的展開要結合現有供應鏈的能力,發揮固有優勢的同時降低邊際成本。
3、借龐大渠道“搭便車”
蜜雪冰城遍布全國各地的超2萬家門店,在帶來管理問題的同時,也變現延伸了自己的渠道觸角,這是其它茶飲品牌乃至整個零售業都無法比擬的優勢,在傳統零售業里素有“渠道為王”的說法。
門店所到之處,帶來的不僅僅是市場,還有品牌影響力、供應鏈邊界、消費客群培養等諸多好處,龐大加盟商群體構建的終端網絡,除了賣奶茶就不能賣別的了嗎?據悉,蜜雪冰城想要進軍瓶裝水市場,就有意將加盟商轉化為經銷商,并提供區域代理資格,其它經銷商都要來這里拿貨。
只是需要斟酌的是,選擇什么樣的產品適合搭這個便車,而這是否會與加盟商原有的利益產生沖突,渠道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皆大歡喜,否則反噬自身。
留給蜜雪冰城的時間不多了,在上市之后,它的所有行為都會反饋在股價波動上,如果不想步奈雪的茶的后塵,就得多花點心思認真思考未來的路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