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數據出來了,還能坐得住嗎?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無名
長假剛過,復工快樂!如若之前說“復工快樂”這四個字屬于“反話正說”的話,那么此時此刻則更有點“實事求是”的意味,相信這個十一長假之于太多人與行業是一個“極富意義”的存在,因為“無意義本身也是一種意義”,且因為“時間與空間發生了激烈的矛盾”,所以相信大家有了更多的思考與感悟。綜上,本文應運而生。
一、“過度特別”的十一黃金周
這個長假極為特別,甚至特別得有些過度。回顧過往,似乎這是之于我迄今為止最為特別的一個假期,比如天氣出奇的差、馬路上車流出奇的少、大眾出奇的宅…更為特別的是:今天一大清早,國家相關部門即公布了今年十一長假相關數據: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國慶節假期7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22億人次,同比減少18.2%,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60.7%(下滑39.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872.1億元,同比減少26.2%,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44.2%(下滑55.8%)。
私以為這個數據的發布是“有些詭異”的:因為這不是什么“好消息”,雖然未出大眾意料,但這種消息能如此迅速地發布,且還是出自權威口徑。這在過往應屬于“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或輿情辟謠”的做法,沒想到如今這種“不好的消息”也能這么迅速披露了,這或許是一種“成熟與進步”的標志,但更像是發出一種“強烈的求救信號”。確實,僅從數據層面來看,情況已極不樂觀,恢復程度不僅倒退到不足疫情前的一半,甚至較去年同期還大降超25%……相信如果再剔除一些“水分”,情況將是更為驚人的。但實事求是的說:僅就疫情感染程度而言,我國的的確確是最安全的,這點毋庸置疑。
數據雖然驚人,但其實之于大眾而言,并未過于出乎預料,因為無數的信號預示著這必然是個無比嚴峻的十一,但相較于人民的身體健康安全,經濟是次要的,這絕無任何戲謔的成分,完全實事求是。只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大眾意識與行為的巨大變化”。
我相信這個長假或許讓許多人,尤其年輕人對于“工作的意義”有了更多不同的認識與思考:當假期以周為單位且又不能外出旅游之時,“無聊”成為了最大的問題與痛點,這時大家忽然發現“原來工作的意義不只是賺錢,還能打發無聊”。所以,這個十一似乎揭開了一個謎底——為何一些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無比健全、優越的國家,其自殺率不斷攀高且居高不下?答案真的是“因為閑的”,因為“太閑”所以發現“活著沒有了意義”。
所以,天下萬事一體兩面且能量相等,“閑”的極端就是生活失去意義與動力,反而把人逼向了極端。是不是很有意思?這就是“道”。因此若復工后你發現“小伙伴們變得干勁十足了”,千萬別意外,這或許就是這個假期最大的意義,也算是“疫情的另一面”。
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向好看,永遠都有曙光。
二、這個“十一”的一些趨勢洞察
“萬物皆由人”,所以分析與預判趨勢都離不開“人”這一主線:
·這個長假,由于大眾因許多因素或顧慮很難“出城”,所以使各大城市基本變為了“內循環”,這對于那些“旅游凈流出城市”而言是極大的利好,反而使這些城市的商家受益巨大;
·與此同時,由于假期時間跨度長,而出行空間又極大受限,這就使“時間與空間形成了激烈的沖突”,從而為城市的遠郊制造了極大的利好,相信一些城市遠郊的民宿、綜合體之類在這個長假迎來了未曾想過的客流。這似乎也“昭示著文旅商綜合體”的前景與機遇。但須明白,這些機遇確實是疫情給的;
·“老城區原始商圈”迎來了難得的窗口期。顧名思義,“老城區”意味著沒落與被遺忘,但同時也意味著歷史與記憶;“原始”意味著落后,但同時也意味著保留著原汁原味。而在這個出行范圍受到極大限制的黃金周,它們的劣勢反而成為了“優勢”,因為冷門反而更加新鮮;而它們的優勢得到了極大放大,賦予了意義與不同。所以相信在這個長假,一些城市歷史景點、老城區原始商圈受到了廣泛追捧。但還是提醒一句,確實也是疫情提供的;
·由于時間過于充裕卻出不去而產生的無聊痛點為那些富有“意義”的業態與活動制造了黃金機遇期:只要“有點意義”,大眾即趨之若鶩。所以只要抓住“意義”這一杠桿,即可實現高性價比的“四兩撥千斤”;
·正餐業態喜迎“豐收”。這還是受益于“時間與空間的劇烈沖突”:因為假期時間長而出不去,所以為了擺脫無聊,之前外出旅游的人們也加入了聚餐或成為了組織者。所以相信有包間或雅座的正餐品牌這個假期收益應該都不錯;
但天下萬事一體兩面且能量相等,幾家歡喜必然要有幾家愁:
·國家級熱門景點反而出現巨大下滑。這主要是受制于外地游客的急劇減少,對于本地居民又不太新鮮且性價比不高;這將與一些城市歷史景點(如某某故居)、冷門景點、老城區原始商圈形成無比強烈的對比:熱門的變冷門,冷門的卻客流如潮;
·電影院依舊躺平且情況更加惡化。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檔電影票房近15億元。相信大家對15億沒什么概念,這樣說吧:2021年國慶檔近43億、2020年近40億、2019年近43億……今年國慶票房據說創8年來新低,也就是還不到2015年水平。而票房結構方面更是難掩“嚴峻與尷尬”:若不是《萬里歸途》撐著,那今年國慶檔票房將非常難看,且第三名還是一部上映近1個月的中秋檔老片……所以預計只要疫情不退,電影市場將永無天日;且在當下娛樂圈全面整頓大形勢下,即便疫情退了,電影市場也將很難“復原”。這對于整體而言不是什么壞事,只是電影行業從業者須真真做好準備了。
結語
千言萬語凝成一句話:天下萬事皆一體兩面且能量相等。一切皆是“危·機”相伴,盲目悲觀與樂觀都是不對的,應結合客觀條件實事求是地分析與應對,只有這樣,一切才是最好的安排。望有啟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