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空間,麥當勞打敗了星巴克
來源/新零售商業評論
撰文/遛彎兒帶王
編輯/葛偉煒
全國范圍內,規模化、連鎖化程度走在前列的餐飲品牌——麥當勞,都產生地域鄙視鏈了。這次是云南傲視全國。
今年7月,云南42家麥當勞宣布開放麥麥自習室,除卻提供免費的學習場所,還有免費飲用水、WiFi,部分自習室也有USB充電口。
消息瞬時在小紅書、大眾點評等平臺上得到廣泛傳播。IP屬地顯示在全國各地的用戶們,紛紛“萬字血書跪求”所在城市麥當勞開放自習室。
零售君也是需要“麥麥自習室”福澤庇佑的一類消費者。
日常工作是扛著筆記本電腦碼字,沒有固定辦公場所,居家辦公的話,一則,需要對抗自身的怠惰感,二則,要規避樓上裝修、隔壁練琴等不確定煩躁因子。
外出尋覓像麥麥自習室一類舒適的辦公空間,四舍五入算剛需。
不難發現,無論用戶需求還是運營策略,麥麥自習室都有典型的“第三空間”屬性。
得益于過去數年間,以新茶飲為代表的新消費品牌們,成為星巴克販賣空間這一商業模式的追隨者,并順道將“第三空間”這個原本小眾的詞匯普及�,F在,線下餐飲品牌的“第三空間”概念井噴了。
只不過,更多像零售君一樣的消費者,從直觀感受上說,選擇并沒有更加豐富。這么多年,需要搶位預約的圖書館、星巴克與復合型書店,還是主流的可供選項。麥當勞在云南小試牛刀的自習室能夠輕易出圈,也是相似的道理。
由此,產生了一個疑問:都是“空間”,怎么到頭來還是麥當勞的香?
01
都是剛需
90后們大概都有一個共同的回憶:寒暑假開學前的一個星期,約同學相聚麥當勞或肯德基,瘋狂補作業。
零花錢不多,要杯可樂或小份薯條就能堅持一下午。校門口的兩家快餐店總是人滿為患,到處都是學生的吵鬧聲與窸窸窣窣的寫字聲。
欣慰的是,直到今天,這個傳統習俗沒失傳,00后還趕上了好時候。
云南麥當勞宣布開放42家免費自習室后不久,8月開學季前夕,因為疫情防控需求,云南省內各圖書館陸續暫停自習服務,麥麥自習室承接了不少學生需求。
沫沫算是�?�,這個16歲的小姑娘有一套自己的經驗,不要選市區的門店,大概率人會很多,周末也別去湊熱鬧,特別是趕上會員日,自習室會被食客占滿。開學季前,她常去趕作業,當然,也會控制不住點餐的手,開始大快朵頤。
飲用水和WiFi等免費基礎服務之外,麥當勞的增值服務集中于兩類:自習套餐和會員。早餐套餐價9元,有鮮煮咖啡和主食,中餐選擇更豐富,漢堡、小食和飲料的組合,29元一套。另可購買“早餐卡”等會員卡。
增值服務的福利是飲品續杯,任意套餐或會員卡都可以享受。但自習室最大的儀式感,是一張書簽,購買套餐后贈送,是續杯的憑證。
小紅書用戶“沒落貴族”是工作黨,因為在麥麥自習室畫畫,還被云南麥當勞官方微信公眾號看上,拿去做了宣傳素材。
圖源/小紅書用戶“沒落貴族”
他告訴零售君,如果不出去玩的話,自己周末習慣找個地方畫畫、做手工,以前會去咖啡館,但很快就放棄了。小咖啡店位置本身就少,占一天座兒會不好意思,去大咖啡店坐一天,也不太可能喝三四杯咖啡,開銷會很大。
綜合看下來,麥當勞是相當劃算的選擇。
“一些有二樓的社區店或者得來速汽車餐廳真的很好,高峰也只有中午一小時和傍晚一小時,稍遠的地方開車去,也會有免費的停車位。”他興奮地補充,在麥當勞,算下來一頓飯二三十,即便多加幾杯飲料,也不過大幾十塊錢,成本可控。
獲悉麥麥自習室開放后,他在第一時間趕去附近的店體驗,相熟的店員還免費送了自習室書簽。
在零售君豐富的外出辦公經驗里,麥麥自習室并不算稀奇。單就個人體驗來說,自家附近的漢堡王其實更好。桌下有多孔插排,大桌有充沛的USB接口,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漢堡王門店都如此。
漢堡王的大桌子,真香,新零售商業評論攝
麥當勞討巧的地方在于,第一次從官方層面蓋棺定論了“自習服務”,并依靠龐大的用戶基礎,口口相傳,實現口碑與空間運營效率的雙贏。
02
什么真香
還是提一下這個熱知識:美國社會學家雷·奧爾登堡(Ray Oldenburg)在1982年提出了第三空間理論,是家和工作之外,社會交流和活動的非正式公共場所。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靈活運用了這一概念,將星巴克打造成了全球標桿性的咖啡連鎖企業。
今天的第三空間顯然不止服務于人與人的交往,消費者還有商務洽談、辦公自習等新需求。
單自習這一項,就在2019年創造了一個新風口“付費自習室”。有數據表明,2020年,全國付費自習室新增數量超8000家。又因為營收來源單一不穩定,不足以覆蓋高昂的房租、運營成本,僅爆火一年后,行業就迎來大規模倒閉潮。
這是后話了。
新消費浪潮中,尤以新茶飲為代表的不少品牌,在開設線下店的初始階段,總是或多或少借鑒了星巴克的成功秘訣,做生活方式,學販賣空間,火熱的消費時代里,這個路徑沒什么不對。
然而,疫情重塑了線下的邏輯,大家終于意識到,面對多變的市場,星巴克更遲鈍,消費者更決絕。
展開來說,做線上,星巴克太落后,論沒錢,消費者真敏感。
一直到2018年,阿里巴巴才簽下星巴克的外送業務,于餓了么上線“專星送”服務,次年,星巴克自己也推出了到店自取的啡快。
無論如何,靠“第三空間”崛起的星巴克,其實早已開始擺脫這昂貴空間的桎梏——啡快和專星送在內的線上訂單量已近4成。在國內,星巴克開出了更多啡快店,在美國,也增加了不少“得來速”免下車店型。
巔峰時期的喜茶與奈雪的茶,都是第三空間的忠實擁躉,前者開手造店,后者有書屋,追求店店不同的設計,窮盡年輕人的體驗需求。
疫情的痛感傳來,二者的戰略規劃又同頻轉變。2020年疫情開始后,喜茶和奈雪分別開始拓展小店店型,喜茶叫“GO門店”,奈雪叫“Pro茶飲店”,換湯不換藥,都是用最小的面積,實現最大的運營效率。
當然,還有線上。根據奈雪發布的《2021年大數據報告》,過去一年中,奈雪線上點單占比超7成,線上訂單數相比2020年增加64%。
說了這么多,和麥當勞做自習室有啥關系?
麥當勞也是那個有線下困擾的“大冤種”��!
中國市場的麥當勞有超4000家門店,肯德基更多,有8500余家。對于這些早早入華的“洋快餐”品牌來說,很長一段時間內,面臨的是“一邊成為了本土餐飲服務業基本盤,一邊又在線上化等方面水土不服”的窘境。
加快數字化進度以來,麥當勞的數字化訂單占比已達七成,肯德基甚至達九成。
特別是疫情后,光顧麥當勞這類快餐店的顧客越來越少。出于盤活線下和營銷的需求,自習室看起來是一個有效手段。
圖源/云南麥當勞微信公眾號
目前,新茶飲品類里,喜茶和奈雪分別有超800家門店,而星巴克擁有6000家,在不久前發布的“重塑計劃”里,這家全球連鎖咖啡巨頭,接下來仍會押注中國市場,持續將門店增至9000家。
線上越做越強,不如順道考慮一下線下的營銷思路。
有人要問了,比起麥當勞,星巴克、喜茶們原本就是按“第三空間”的需求來建的,你怎么不去啊。
好的,接下來要講這個。
03
樸素一點
去年12月,星巴克位于上海西藏中路來福士寫字樓1樓的“共享空間概念店”開業,占地約200平米,設100余個座位,空間被分割成不同的區域,設立了供打工人使用的單人間、4人間和8人間付費會議室。稱得上把第三空間做到了極致。
零售君小分隊曾選擇在這里開了一場選題會,因為小會議室外人聲鼎沸,效果并不算好。但概念店的火熱昭示了彼時需求的旺盛。
只不過,如今,這家店很少再復開業時的盛況。點評平臺上,不少用戶不無遺憾地寫道:人真的很少,看起來很空曠。
今年1月,星巴克聯合美團推出“1971客廳”,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上線了“咖啡有個局”和“客廳開個會”兩種空間服務,前者適合好友小聚,后者適合多人開會�?傮w看下來,反響也沒有想象中火熱。
其實真的很想對這些企業喊一嗓子,單人對“第三空間”的需求,非常樸素。其中一條,就是上述消費者“沒落貴族”所說,坐一天下來,需要成本可控。
這帶出來兩個品牌形象問題:
第一,過往麥當勞等快餐店,已經因為它的“基礎服務”特質被廣為人知,從消費者心理上說,進入沒有門檻。
午夜0點后,它可以收留都市里的無家可歸者,白天,你可以和好友約在這里暢聊一天,不消費也不會有負擔�;ヂ摼W上那個古早的問題,“為什么麥當勞肯德基的廁所可以免費使用”,是可以援引的例證。
第二,星巴克有底氣漲價,新茶飲頂不住降價,但它們在麥當勞一杯不過十塊錢出頭的美式面前都弱爆了。
當然,空間價格定在了商業模式里,分層了各自的用戶。但今天面臨的問題是,不想花錢的消費者——尤其在消費欲望愈發低下的今天,還會在意那么多嗎?
零售君曾有過許多次背著電腦出門找座位的窘迫時刻,所以還想從用戶體驗的角度說幾句。
因為不喝咖啡,很少去星巴克一類的咖啡店,不含咖啡因子的飲品比起新茶飲,顯然后者的性價比更高。
喜歡明亮又干凈的環境是本能,倘若一家奈雪的茶和麥當勞相鄰而立,走進前者幾乎算一種本能反應。然而,這時細節的尷尬來了。
圓桌與卡座組合看起來最適合辦公休息,但在很多奈雪門店,在線點單牌都貼在圓桌正中央,牌子具有一定厚度,電腦根本無法穩穩地靜置。
圖源/大眾點評
此外,喜茶也好,奈雪也好,矮腳沙發休憩區的設置占據了主流,適合單人的桌椅組合少之又少,第三空間再美,也不全然適合每一種需求。
零售君也加入了不少區域圖書館、文化中心座位預約群,市場現狀是——供不應求。毫無疑問,手速和運氣需要同時在線,才有可能成為幸運兒。
最后,向被遺忘的倒霉蛋們喊個話:
碼字、寫方案、做PPT、看書、自習,或發呆,去麥當勞、肯德基吧!
為了防止被說收錢打廣告,所以再補充一句:哪怕不消費也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