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財報:餐企“艱難承壓”,供應鏈“集體漲潮”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撰文/楊檸睿 王盼
品類退潮、成本承壓、保住現金流!
餐飲企業普遍負重前行……
近日,餐飲企業第三季度財報陸續披露。
在上半年“虧虧虧”的大背景下,第三季度各家的財報,依舊“不太好看”。各個品類似乎都在“負重前行”。
首先是面條賽道老玩家“味千中國”:第三季度同店銷售同比下降11.1%,快速休閑餐廳業務銷售同比下降14.7%。而在第二季度,味千中國同店銷售同比下降28.7%,快速休閑餐廳業務銷售同比下降47.0%。
鴨貨鹵味也在承壓:10月26日晚間、10月27日晚間,A股鴨貨鹵味代表企業絕味食品和煌上煌相繼披露了三季度報,兩家企業的凈利潤規模均出現大幅下滑。
圖片來源:煌上煌第三季度報告
絕味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84 億元,同比增長 4.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 1.16 億元,同比下降 74.02%;煌上煌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6億元,同比下降17.23%;凈利潤457.13萬元,同比下降86.4%。
新茶飲“白富美”奈雪的茶:并未披露具體經營數據,但財報中表示——本季度,國內多個城市出現疫情反復,尤其是深圳等主要城市在2022年8月下旬至9月的疫情,對消費者出行和消費造成了一定影響。盡管如此,公司運營基本保持正常,未出現大規模暫停營業等情況。
而之前星巴克2022財年第三財季報告則顯示,中國市場營收為5.4億美元,同比下跌40%;此外,受到客流量下降43%和平均客單價下降1%的影響,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額下降了44%。
不僅如此,門店運營和食品安全方面,也多次因負面新聞上了熱搜。10月11日上午,星巴克中國宣布,當前董事長王靜瑛將重新擔任首席執行官。也就是說,原CEO重回崗位。
梳理各家財報后,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一些信號:
1、味千虧損背后,日式快餐正迎來一波“退潮”。不只味千,今年9月,吉野家也宣布旗下品牌花丸烏冬面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而丸龜制面,也在近兩年收縮中國區門店數量,公開數據顯示已縮減至個位數。
2、原材料漲價,正對鴨脖鹵味市場空間造成擠壓。惠農網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鴨副原材料價格仍保持整體上漲趨勢,鴨脖/鴨舌/鎖骨/翅中價格同比上漲25.3%/11.0%/-7.0%/7.5%。這一因素也在兩家鹵味代表企業中均有體現。
不僅如此,煌上煌財報中披露:主要原材料和包裝材料成本持續上漲,生產能耗、配送等環節成本增加,同時企業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也持續上升,使得公司產品毛利空間不斷被壓縮,最終使得公司凈利潤同比出現較大下降。
圖片來源:煌上煌第三季度報告
3、疫情帶來的影響仍不可逆。各家企業在財報中都表達出了口罩因素,尤其是國內多個城市的疫情反復,人流量下降和各地人員流動的管控措施,致使終端門店的單店收入顯得“風雨飄搖”;此外,第三季度西南部分地區出現“高溫、限電”等情況,對門店運營也多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4、持續開店!奈雪的茶、絕味食品、星巴克仍將拓店作為重要前進目標。值得注意的是,面對行業的變局,選擇繼續加大門店總數的絕味食品,被不少券商看好,并給出了“買入”評級,理由是“若疫情好轉,公司有望迎來單店回升及競爭格局的優化”。
絕味食品:上半年實際凈增長1207家。中國大陸地區門店總數達到1.49萬家;
奈雪的茶:Q3錄得凈新增69間奈雪的茶茶飲店。截至公告日,公司于2022年共新開超過200間店鋪。共計973家門店;
星巴克:計劃在未來三年內,以平均每9小時開一家新門店的速度,在中國增開3000家門店;
巴比食品:7-8月?合計新開店約160家,上半年門店開店407家(受到疫情影響上海?地區展店數量較預期滯緩約50家)。
也有驚喜:
巴比食品和廣州酒家
在一片慘烈中,跑出了兩個驚喜,分別是巴比食品和廣州酒家。
巴比食品:
團餐、加盟為核心增長點
加盟店單季度收入新高
10月27日晚間,巴比食品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公告顯示,2022年Q3營收增長9.77%至4.15億元,歸母凈利潤增長8.96%至1599.6萬元;前三季度營收增長13.08%至11.01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3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加盟店收入33447萬元(應該是加盟店單季度收入新高),超越去年4季度的31685萬元。
拓店方面,上半年門店開店407家,第三季度以來公司拓店速度逐月加快,7-8月合計新開店約160家,重點發力華中、華東地區。截至報告期末,華中地區加盟門店數量已達679家,公司加盟連鎖門店數量達4251家。
展望未來,在不考慮品牌并購的條件下,巴比門店新開店絕對數預計將保持每年增加,疊加單店收入修復后穩定提升,加盟業務營收將快速增長。
此外,巴比食品通過收購本地化餐飲食品企業的方式快速進入市場,從而建立自己的區域運營中心,但仍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看得到效果。
巴比也通過團餐渠道——疫情期間公司通過積極承接政府保供訂單、大客戶各渠道訂單,實現了團餐業務超預期發展,同比增長達108.06%。未來其營收占比有望達到50%,成為加盟業務外的另一大核心增長點。
廣州酒家:食品+餐飲兩翼并舉
公告顯示,2022年Q3營收增長7.42%至19.17億元,歸母凈利潤增長2.37%至4.16億元;前三季度營收增長10.74%至33.4億元,歸母凈利潤增長6%至4.7億元。
2022年1-9月,營業收入33.4億元,其中月餅系列產品13.6億元(同比增長10.74%),速凍食品7.56億元(同比增長23.53%),餐飲業務6.28億元(同比增長24.8%)。
同時,廣州酒家也在加速預制菜系列產品研發,截至目前已推出鹽焗雞、金湯鮑魚花膠雞等 20 款預制菜單品。
評價:月餅銷售穩定,冷凍開始釋放產能,餐飲逆勢增長擴大市場份額。上游布局養殖場,下游擴展門店,食品+餐飲兩翼并舉。
供應鏈企業:營收、凈利潤普遍增長
具體體現:預制菜狂奔、大單品崛起
就在前幾天,各家供應鏈企業也扎堆發布了三季報。內參君梳理出來餐飲背后“大樹們”的三季度財報,發現多數企業將預制菜納入業務版圖,上、中、游企業都想分一杯羹。
而預制菜的火,不論真假,已經燒了兩年有余。面對這萬億級別的市場,各家供應鏈企業在預制菜賽道的答卷,在第三季度開始逐步交出。
先來看養雞大戶圣農。
作為百勝中國最大的供應商,圣農在2022 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23.53 億元,同比增長18.00%,凈利潤2.73億元,同比增長216.4%。
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年上半年,圣農來自食品深加工的收入就達到29.28億元,同比增長18.69%,占營收比重為30.34%。但圣農發展并未明確食品深加工板塊中預制菜的比例占比多少,不過財報中展示的食品深加工產品均為預制菜。
第三季度中,圣農在原有B 端優勢的基礎上,大力開拓 C 端, “嘟嘟翅”、“雞排”等品類大單品銷售火爆。單就第三季度來看,圣農通過疊加品牌、全力鋪設渠道,C端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圖片來源:圣農發展第三季度報告
其次是增速最快的海欣食品。
海欣食品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第三季度營收4.04億,凈利3276萬,同比增長593.65%。
此前公布的三季報預告中表示,三季度盈利大幅增長的原因是公司全資子公司舟山騰新食品有限公司收到征收補償款,但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后,三季度盈利651.37萬元,同比增長181.12%。相比上年同期的虧損,仍在大幅增長。
海欣食品的業績增長同樣與預制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主營業務低迷不振的情況下,速凍菜肴制品異軍突起,營收達到6124.42萬元,同比增長12倍,一躍成為第二大主營業務。
同日,海欣食品發布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5.2億元,用于水產品精深加工及速凍菜肴制品項目,擴大預制菜產能。這表示海欣食品將繼續押寶預制菜。
圖片來源:海欣食品第三季度報告
最后來看安井和千味央廚。
安井、千味央廚、味知香在第三季度歸母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240萬、2381萬、3807萬,同比增長分別為189.18%、19.94%、13.75%。
安井在報告期內,著重布局預制菜菜肴板塊業務的快速發展,第二增長曲線初見成效。2022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公司菜肴業務收入為13.90億元,已接近2021年全年收入14.29億元,同比增長185.42%,貢獻營收僅次于魚糜制品,在公司各業務板塊中排名第二位。
報告期內,安井小廚已陸續推出了小酥肉、荷香糯米雞、炸霞糕等品項,進一步豐富了公司產品線,隨著下半年凍品消費旺季來臨,安井小龍蝦等預制菜肴大單品有望放量,帶動預制菜肴業務高速增長。
相比起來,千味央廚的優勢渠道更偏向于B端市場。
公司在報告期內成立了河南御知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預制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研報表示,千味央廚的大單品穩健增長。油條在第三季度維持較快增速,市占率位居第一。蒸煎餃主攻團餐渠道,有望成為新的大單品拉動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主業只有預制菜的味知香和未披露數據的春雪食品外,有7家供應鏈企業今年上半年的預制菜漲幅跑贏整體收入漲幅,這也意味著,預制菜已經成為他們上半年實現收入增長的重要動力。
與此同時,多家供應鏈企業在預制菜路上狂奔的同時,也開始注重“大單品”的打造。
在第三季度中,圣農家“嘟嘟翅”、“雞排”等品類大單品銷售火爆;異軍突起的海欣在上半年出的新款單品“芝士卷”反響熱烈;安井旗下復牌安井小廚、凍品先生都有“小酥肉”、“小龍蝦”等單品代表作;而“油條第一股”千味央廚早就踏上了大單品之路……
小結
2022年已經接近尾聲,餐飲成為受影響最嚴重的“高危”行業之一。截至內參君發稿,全國有超過80個地區仍處于常態封控狀態,無法進行堂食。這就意味著,這些城市下的部分餐飲門店,收入可能為0,而固定成本的支出依舊。
下游銷售受阻,另一頭則面臨著原料價格的大幅上漲。
陣痛之中,具備零售、團餐屬性的餐企,和發力預制菜的供應鏈企業,終于在第三季度,開始扭虧為盈,并著手下一步布局。
對于全行業來說,迷茫,焦慮,轉型…幾乎貫穿一整年。著名賽車手埃爾頓?塞納曾說:你不能在晴天超過15輛車,但在雨天可以。大雨越是傾盆,賽道越是泥濘,就越有機會“彎道超車”。
接下來路在何方?各頭部企業又將進行怎樣的變局?2022年12月12-14日,北京,中國餐飲創新(雙年)大會,我們一起扒開2022年的不確定性,找到2023年的“定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