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僅剩5個億,Tims咖啡被誰拋棄?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作者/張鐸
北京時間9月29日,咖啡連鎖品牌Tim Hortons中國業務(以下簡稱“Tims”)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
但一個月后,美東時間10月28日,Tims僅報收3.55美元/股票,與借殼上市10美元的殼相比,折價64%。
Tims究竟發生了什么?
01
Tims被腰斬
在小藍杯“瑞幸”之后,小紅杯“Tims”也登陸納斯達克。
Tims Hortons是加拿大“國民咖啡”,2018年,Tims Hortons母公司RBI和笛卡爾資本集團合資成立Tims中國,2019年2月,首家門店落地上海。
2020年5月,Tims獲得騰訊上億元的戰略融資,2021年2月,騰訊再度跟投,紅衫中國、鐘鼎資本同期入場,2021年8月,Tims宣布上市計劃,估值約為16.88億美元。
2022年3月,Tims獲得1.94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笛卡爾資本、QSR、Shaolin Capital Management等。在融資后,Tims的估值從之前的16.88億美元調整到14億美元。
Tims最終上市估值為14億美元,上市首日收盤市值為12億美元。如今市值只剩5.27億美元。
雖然,9月29日至10月28日,美股中概股普跌,但并沒有跌出TIM這般“腰斬”行情。
02
Tims何以至此
Tims在宣布上市、下調融資時,就為此埋下了伏筆。
在茶飲咖啡融資仍火熱之時,Tims咖啡就宣布上市計劃,通過SPAC模式上市。SPAC可以理解為間接“借殼上市”,監管機構的審查較少,對應上市的流程和時間也較少。
今年3月的股權融資,也主動將入場估值下調了近3美元。這是2022年國內首個公開降低估值的獨角獸。主動調降估值,意味著市場準入門檻的降低,投資者可以用比以往更低的價格,購入同等股權。
一級市場融資遇冷轉戰更廣闊的二級市場,上市也選擇捷徑并主動降低門檻。這些,都體現出Tims咖啡急于融資的需求。
在Tims“重金打造”的咖啡王國下,是不斷擴大的連年虧損。
根據上市時招股書顯示,Tims從2019到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5725.7萬、2.12億和6.4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是271.9%和203.4%。
但這3年的虧損也分別達到8782.8萬、1.4億和3.8億元,3年的合計虧損超過了6億。
截至2021年末,Tims賬上現金還有3.9億元。但如果按照2021年的“虧法”,其實只夠維持一年多。
因此,Tims成功上市并非完全意義的“勝利",而是獲得回血與喘息機會的“勝利大逃亡”。
03
Tims的關鍵時刻
而在上市之后,加拿大國民咖啡的身世,還是明星投資機構的投資,都是輝煌的過去,真正考驗Tims的,是他的成長空間和業績。
根據2021年宣布的5年戰略規劃,Tims中國預計在2023年實現公司層面調整后EBITDA盈利,2026年增至2750家門店可盈利的門店。
不過,可能沒有更多時間留給Tims打磨門店、持續發育。
Tims第一輪戰略投資,是瑞幸因為財務造假事件“宕機”。而如今,Tims已經實現連續的季度盈利,Tims仍在大幅度虧損。
Tims曾宣布門店層面盈利(撇除開店前成本和費用等),但在成本上漲和疫情打擊下不堪一擊。
2022年上半年,Tims營收為4億元,凈虧損為3.3億。
一方面是因為其門店大部分位于上海,受疫情影響嚴重,另一方面是原材料成本高企,今年1月起,每杯飲料的售價增加1-2元,促銷折扣降低3%-5%。
Tims的虧損擴大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也因為店型。Tims標準店型為主力,根據贏商大數據的數據,TIM在去年在購物中心開店勢頭較猛。
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表明,Tims標準店的坪效為3.1萬元,Tims GO自提店的坪效為4.9萬元。后者的資本回報更優。
另據平安證券的坪效,目前瑞幸直營店年坪效達0.72萬美元/平方米,折合人民幣5.28元,也優于Tims。
即使Tims未來也大舉放開加盟,面對已經盈利坪效更高的瑞幸,和持續虧損坪效較低的Tims,加盟商會選擇哪一家?
在產品和運營上,Tims幾乎是囊括了主流咖啡市場的所有玩法:
定價在30元左右,同時嘗試15元產品;提供暖食,試水日咖夜酒;不斷與品牌IP聯名,吸引年輕人……還有代言人楊洋為品牌加分。
這些似乎幫助Tims在消費者心智上占據了一席之地,但不盈利,不賺錢,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咖啡連鎖品牌高速開店、各行各業搶著賣咖啡,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Tims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