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住店、老板睡倉庫,鄭州餐飲遭遇三年來最難
來源/紅餐網
作者/艷子
2021年7月,河南特大水災導致停業;
8月,疫情反撲,停業;
9-10月,受疫情影響生意慘淡;
11月,疫情又反復,被要求暫停堂食;
12月,期盼能夠復蘇!
一位河南餐飲老板如此記述著自己2021年的后半段歷程。按其所說,整個2021年,鄭州餐飲業全年經營時間最多只有6個月。
來到2022年,當餐飲老板們準備鼓足勁頭,大干一場,卻不料,年初疫情再次突然來襲,鄭州經歷長達半個月的暫停堂食。
5月,疫情反撲,當地餐飲業又停擺二十多天;10月,疫情再度“來勢洶洶”。
01
三年來最難的一次,連外賣也做不了
鄭州,史謂“天地之中”,很多人因少林寺而認識這座位于中原大地的城市。事實上,鄭州不僅是河南的省會城市,也是我國的人口大省、農業大省,與此同時,還坐擁著全國交通、商貿資源。
一直以來,鄭州也是大多數餐飲品牌進行市場布局時會優先考慮的城市之一,當地的餐飲業也因此繁榮和興旺。
但疫情這3年來,鄭州的餐飲業遭受了巨大沖擊。
“去年基本也就干了半年,到今年,真是越來越難了。”河南當地一家經營燴面的老板表示,今年先后經歷了幾波疫情,他感覺自己就像在坐過山車一般,時不時就要心悸一陣。
他告訴紅餐網,其實今年“十一”期間,鄭州餐飲市場好不容易迎來了一波小高潮,很多商場都人氣火爆,餐飲店門前也大排長龍。有人說,這三年來,從來沒見過商場有這么多人。
市場的短暫回暖一度讓他和許多餐飲老板感到驚訝和興奮,但還沒等大家回過神,疫情就猶如當頭棒喝,讓他們一瞬間再度跌入谷底。
10月中旬,鄭州市大街小巷的煙火氣戛然而止。
疫情期間空無一人的街道,餐飲老板康長喜攝
截至10月31日,有持續近二十天,鄭州絕大多數小區都嚴格遵循“不進不出”的原則。部分小區甚至不能接收外賣和快遞。
居住在鄭州市中心的王女士說,10月31日,她打開美團外賣發現,自家附近的姐弟倆土豆粉、福狀元等連鎖餐飲門店統統都不能點外賣了。之后,她又嘗試從巴奴毛肚火鍋的點餐小程序上點餐,但也都顯示沒有匹配的門店可以外送。
很多餐飲店的員工困在居住的小區內無法出入,絕大多數餐飲門店處于停擺狀態,僅有極個別門店保持著部分線上業務。
在鄭州開有十余家快餐店的劉老板說,自己的店都在商場,店里200多名員工都不能出小區,所以現在連外賣也做不了。
“就算能外賣,訂的多但退的也多,因為有一些區域的街道被暫時封閉,外賣小哥送不過去。”鄭州主營早餐的小喜哥胡辣湯老板康長喜表示,他所在門店的外賣配送范圍,從疫情前的50多平方公里降到28.8平方公里,后來又急劇下降到不到5平方公里。
疫情期間空無一人的街道,餐飲老板康長喜攝
“這可能是近幾年來,生意最難做的一次了。”不少小吃、快餐、燴面等連鎖餐飲店的老板紛紛感慨道。
02
員工住店、老板睡倉庫
誰也不知道疫情什么時候會結束
在鄭州當地有近30家門店的某中餐品牌,其店內員工告訴紅餐網,10月這波疫情剛一冒頭,公司就統計了可以駐守門店的員工數量,自己也提前做好了隨時住店的打算。
小喜哥胡辣湯門店的員工也都在店里住下了(小區也回不去),男生睡在總店,女生睡另一家店,而老板康長喜本人則已經在倉庫里住了半個多月。
康長喜疫情期間一直住在倉庫里,康長喜供圖
康長喜的員工住在門店里,康長喜供圖
鄭州東區的一家火鍋店,老板馮姐和八個店員都沒回家。門店不能營業,老板就帶領員工們白天幫周邊的小區居民去菜市場買菜、送菜,晚上就睡店里。
有餐飲老板說,因為店面處于風險區,接到通知時,自己和員工就被隔離在店里了。幸虧店里還有食材,他也就直接將食材拿出來,當作大家的一日三餐。困難關頭,起碼能保證員工不餓肚子。
據河南電視臺民生頻道報道,土房子怪味魚的老板和老板娘在鄭州10月這波疫情期間,連續15天為68名封控員工送餐。包子、饅頭、胡辣湯、大盤雞、魚……68份員工餐不是小數目,每次光和面都得50余斤。
鄭州當地某連鎖餐飲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只有不到一半的門店能運轉,也只能盡量把疫期停業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誰也說不清疫情會持續多久,但即便如此,老板們對待員工還是一切如常。
03
累計停業60天,還有信心嗎?
有人整理了近3年來鄭州餐飲停擺的時間,發現從2020年到今年的10月,當地的很多餐飲店累計停業時間已超過150天。
僅今年以來,餐飲暫停營業的天數已近2個月。
2個月的營收,可能是大多數餐飲店全年的凈利潤。
自媒體包姐商業說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稱,即使現在到年底一天不歇,在沒有任何補助和減免的情況下,鄭州絕大部分餐飲店虧本已經是定局。
“疫情在一點一點地把餐飲人往下拽。讓你無處發力,脖子被卡得出不來氣……”在鄭州干了十多年餐飲的李老板說到。
一位從地產轉行餐飲的老板,這兩年開茶飲店賠了四五百萬。但他仍表示慶幸,因為10月這波疫情之前,他關掉了8家店,算是及時止了損。
在鄭州經營中餐的李蘭(化名)算了一筆賬,自己的4家大店,100多個員工,一個月房租加上員工工資、食材損耗等疫情導致的損失,加起來有150萬以上。
他說,如果是經營不好導致失敗,輸了就認了,但現在不是經營問題導致的閉店,自己真的很不甘心。
如今,李蘭還在努力地鼓勵員工,但夜深人靜的時候也總忍不住問自己,“還有信心嗎?”
“每一次疫情過后,客流量恢復都得十天半個月。”鄭州一家早餐連鎖品牌負責人說道。
他經營的早餐類產品,屬于剛需,且門店幾乎都在社區,但每一次疫情一來,客流仍然會嚴重下滑。緊接著就是現金流的緊張,困難的時候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
寫在最后
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張海林此前接受媒體公開采訪時曾表示,河南有40余萬家餐飲企業,但年營銷一個億以上的餐飲企業占比不到10%,絕大多數都是小微企業。
經過2021年至今的多次疫情洗禮,實力相對較弱的小微餐企就難了。
10月29日,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發布《致廣大餐飲企業房東的一封信》,信中有這樣幾個關鍵信息:三年疫情的影響讓餐飲人如履薄冰……數以萬計的餐企舉步維艱……10月疫情突如其來,很多很多餐廳這段時間都是零收入……
為此,協會呼吁社會關注餐飲人的困境,呼吁房東和餐飲人風雨同舟。
但疫情之下,各種“難”還在不斷上演。
好在,也有好消息。11月2日起,鄭州各區域已經開始逐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有不少餐飲店鋪已經開始準備復工。如位于鄭州正弘城商圈的鮑師傅,已經開門迎客。
只愿,歷經劫難后的鄭州餐飲業能早日恢復生機與繁榮。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