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開后,消費恢復仍需一個較長周期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方湖
三年疫情,從2019年12月6日到2022年12月5日,整整三年,在中國有句老話叫事不過三,在12月5日國家正式發布疫情防控放開的消息,12月13日行程碼正式下線。
這意味著,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新的階段,從國家統一的動態清零防控轉到全面放開的個人防控,新冠病毒并沒有真正消失,只是經過多次變異后,傳染性增強毒性變弱,致死率也在幾何級下降。
對于當前的疫情形勢有幾個前提和共識:
第一、國門必須打開,商場的門也必須打開,這是全球化生產和生活的前提。
第二、疫情仍然在長時間大范圍存在,據專家預測,在當前形勢發展下,在1月中尋前后感染人數將會達到頂峰。
第三、在毒性不強,走社會免疫前提下,大多數人甚至70-80%都會被感染。
第四、大學基本上提前放假,學校擔心學生大面積感染提前做預防。
從目前商場情況來看,商場平日客流和周末客流,較管控時段有所增長,但是客流仍然維持非常低的水平。商場銷售氛圍基本比較冷清,之前運營較好的商場,都有一定空鋪圍擋�?珍�、稀疏客流和冷清氛圍,成為當前商場的主基調。
對當前放開疫情后消費端的看法:
首先看看消費者的心理預期。
安全是第一位。
要保護好家人和身邊人。雖然疫情防控放開,但病毒仍然繼續活躍,并且陽性感染不斷在身邊擴散。雖然不至于致命,但是對于家庭單位來說,仍需嚴防嚴控。
外出機會放開,但是非必要,盡量不去人流密集型場所,尤其是客流密集的商場、超市、菜市場。
搞錢是更加重要。
經歷三年疫情,除了政府事業單位旱澇保收,還有部分大企業也能維持,但更多的人背負房貸車貸,日子過得非常艱難。防控放開后,更多人要走上工作崗位,下崗的再就業,通過勞動創造收入。這是當前最重要的事,畢竟不能放棄生活,為自己的家庭和所愛的人。
無必要不消費。
捂緊錢袋子,收縮投資,謹慎消費。消費之前都是三思而后行,然后貨比三家,控制成本,擇優選擇。
對待防疫藥品物質,慷慨解囊。包括最近對新冠預防類藥品和物質,如蓮花清瘟和抗原試劑,都是一藥難求。當然不排除,有些是防疫需求,有些是資本方面炒作,推波助瀾。
最后一公里消費成為重點。
疫情強管控,物理空間隔離,將人們強制隔離在有限范圍,在心理上給老百姓逐步形成深深烙印,病毒有害,盡量居家不離家。確實需要消費的基本生活物資,通過兩種方式來解決,一是在線服務,通過平臺預定和配送服務,二是在居家周邊最近范圍購買必須物資,尤其是生活物資、兒童用品、醫藥品等。所以,在三年疫情當中,消費者更加有物理距離概念,更加強調線下消費便利性,最后一公里消費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疫情管控是放開了,但消費恢復仍需一個較長周期。
有關專家預測,奧密克戎將在2023年繼續影響世界,新冠大流行將在2023年底(2023年11月左右)結束,屆時確診病例總數將達到至少7.5億。
目前有個普遍看法,就是在過年前(1月21日大年除夕),奧密克戎在中國感染會達到高峰,感染人群可能達到70-80%。在后年會逐步下降,預計3-4月份會逐步回落好轉。上半年處于投資和消費的心理恢復期,在明年中下旬會有所好轉�?偠灾�,物理上的防控與隔離是放開了,但是消費者心理的防控警戒線還是沒有放下來,消費恢復前提是消費心理的恢復,這將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周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