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核心價值是確定性,確定性源自即時物流
外賣小哥藥店門口排隊取藥
來源/鋅財經
撰文/陳妍
編輯/大風
隨著“二十條”和“新十條”接連出臺,各地防疫思路有所轉變,防疫措施出現明顯松動。
同時,市民為了應對防疫新形勢,開始購買藥品等應急物資。在快遞運力折損的情況下,外賣采購成為應急首選。
當外賣場景逐漸從餐飲零食延伸到常備藥品、日用百貨、數碼電器、母嬰彩妝等多元品類,“外賣點一切”、“把外賣當快遞用”正成為消費新常態。
是什么在支撐著“即需即買,即買即送”的新零售業態?毫無疑問,是高效且穩定的即時物流,即時零售的核心能力,實際上是即時物流能力。
即時物流誕生之初,依附于上游商流,但今天,隨著即時零售競爭白熱化,即時物流的勝負手作用日趨明顯,即時物流與上游商流的關系也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交付可以促進交易、物流可以促進商流”正在成為行業新共識。
01
疫情期間,
即時零售托住城市流動性的下限
防疫措施放松后,消費者紛紛開始囤藥囤物資。同時,北京、廣州等地物流受阻,快遞交付環節面臨很大不確定性。12月以來,有關快遞配送不及時的話題就屢見諸熱搜,網友評論大多在反映“快遞滯留中轉站”“運輸時間過長”“派送不及時”等問題。下單的快遞遲遲拿不到,成為大部分網友心中的痛點。
相比之下,外賣配送大致運行如常,能有效緩解用戶等待時的焦慮情緒。尤其是要買藥品等急需品的時候,外賣成為消費者應急場景下的首選。社交媒體上,外賣小哥在藥店門外排隊取藥的照片屢見不鮮。
事實上,過去三年疫情期間,當跨城的快遞運力與需求匹配失衡,給民生和應急物資供應兜底的重任,一直是落在外賣騎手、跑腿等同城配送運力身上。
今年4月,上海實施全域靜態管理,當跨城物流車隊被堵在高速出口,外賣和跑腿維系著這座超大城市的基本零售和物流需求。為滿足老人、兒童、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緊急需求,美團開通了“應急幫手”功能,數據顯示,該功能上線以來,累計交互超過37萬次,收到需求總計超21萬單。
而在北京,4月以來疫情反復,為保障臨時管控區內居民生活物資供應,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美團外賣在雙井、勁松等臨時管控區內試點了“內循環”式的獨立外賣配送服務。管控區內的居民可以通過美團外賣下單網購生活物資,外賣騎手以無接觸的方式配送,打通社區生活物資配送最后100米。
商業社會的命脈在于流動,疫情期間,以外賣為代表的即時零售保住了這種流動性的下限。
在疫情的催化下,消費者對于消費確定性和時效性的要求不斷提升,日用商品的即時性需求大量增加,自發產生“外賣當快遞用”的新消費習慣。疫情防控政策放開后,這種消費習慣延續到購藥行為上,未來還將延伸到更多品類的消費中,推動即時零售市場加速擴張。
即時零售也成為2022年美團的關鍵增長引擎。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美團平臺上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分別同比增長27.9%和62%,夫妻小店訂單量同比增幅高達125%;以“本地門店+即時配送”為特征的即時零售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第三季度美團即時配送訂單數增長至50億筆。
02
即時零售核心價值是確定性,
確定性源自即時物流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即時零售,本質上就是為其在不確定環境中帶來的“確定性”買單,而這種確定性很大程度上來自即時物流。
歸根到底,消費者把外賣當快遞用,還是在于外賣的運力更加穩定。首先,外賣的物流鏈路比快遞短,配送網絡更加緊湊,極少出現跨區域配送的情況,面對疫情防控等外部因素,抗風險能力更強。
其次,即時物流配送的鏈路相對簡單,也使得其從業門檻對大多數勞動者都更友好,短時間內能調動的人力資源也更多。有媒體就曾報道,近日北京快遞停滯期間,快遞從業人員失去收入來源,不少人第一時間就想到兼職送外賣。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有些快遞員的外賣兼職甚至成為主要收入來源。
事實上,物流環節也是即時零售平臺含金量最高的環節。
傳統物流的時效性按天計算,是次日達還是隔日達對消費者來說區別不大。但即時零售的配送時效以小時甚至以分鐘計算,容錯率極低,時刻考驗著即時物流平臺的履約韌性。尤其是面對即時零售平臺訂單高并發的場景,高峰期每秒處理單量數以萬計,這對線下的配送網絡都和線上的調度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直以來,以美團為代表的即時零售平臺,非常重視物流配送環節的準確高效和優化。美團配送花了近10年時間,逐步建立并完善覆蓋2800個市縣、日活躍騎手100萬的配送網絡,在調度系統方面,美團“智能決策平臺”構建的數字化配送網絡,在保障騎手配送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萬人萬單匹配的全局優化和實時決策。以此為基礎的強大運力,構成了美團重要的競爭壁壘,也進一步夯實了其在即時零售賽道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的即時零售競爭中,用戶對運力穩定性和履約專業度要求會更高,“物流促進商流”、“交付拉動交易”的反哺效應將更加明顯。
03
即時零售持續進化,
不斷拓展即時零售的能力邊界
激增的訂單量給運力帶來新挑戰,為了滿足即時零售需求,即時物流需要持續進化。其中進化的關鍵點,在于從全局出發,從配送到倉儲、分揀等上游環節,提升數字化、自動化水平,通過全鏈條優化進一步提升物流時效性和穩定性。
倉儲方面,美團閃購在2021年3月就成立了IT賦能團隊,開發了任務式的實體店內運營系統和庫位碼的功能,來提升店內的揀貨效率和準確率。當商家進貨時,給每個商品都綁定一個唯一的庫位號編碼,用手機就可以輕松管理每次收貨和上貨的過程。
通過簡單化、任務化的方式,美團閃購的這套系統能夠把從收貨到庫位綁定到盤點等每一個庫存管理的環節,都進行數字化處理,使真實庫存的準確率從45%提高到90%以上,為傳統線下零售店接入即時零售鋪平道路。
在分揀環節,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美團首次對外展示3D分揀機器人、AMR機器人(自主移動機器人)等多款產品。在廣東的一個智能分揀倉內,已有100多臺冷鏈分揀機器人在0℃以下的環境中作業,通過貨物自動識別、智能路徑調度、機器人分揀等步驟,將商品有序放入指定保溫箱。
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
配送方面,從2017年起,美團內部就啟動了無人機配送服務的探索。美團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11月,美團無人機配送已在5個商圈落地,航線覆蓋18個社區和寫字樓,可為近2萬戶居民服務,并且完成面向真實用戶的累計訂單超10萬單。
今年9月,iPhone14系列新產品上市后,美團啟用無人機參與新品首發配送,首筆iPhone 14訂單配送僅耗時5分56秒。美團負責人透露,未來,深圳部分Apple授權專營店將會常態化接入無人機配送,用戶購買Apple產品即可體驗到“3公里15分鐘達”的標準服務。
無人機外賣手機
自動配送裝備加速投入應用,與美團長年來對科技研發的重視有關。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美團科技研發投入149億元人民幣,約占三季度營收總和的10%,幾乎趕上2021整年167億元的研發投入。
隨著即時物流從以往單一的“配送優化”思路向“全局優化”演變,可以預見,未來即時物流的“確定性”履約價值將進一步鞏固,對即時零售的反哺作用必然更加顯著。更重要的是,借助即時物流的高效穩定運力,更多零售行業從業者將能駛上即時零售快車道,實現線上轉型。
中國物流和采購聯合會研究室主任周志成認為,目前線下消費特別是本地零售仍然是消費主力,大量線下的實體店以本地服務為主,且規模小、利潤薄,大部分還是個體經營,很難加入到全國性的大網中去,也無法滿足消費者數字化消費的需求。一些建立數字化零售平臺的零售企業自建配送隊伍成本過高,企業難以承受,阻礙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
在這一過程中,同城即時物流不僅僅解決了傳統本地零售與消費者“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攤薄了本地零售數字化轉型的物流成本,而且提供了本地零售的展示、交易、結算的公共服務平臺,持續賦能本地零售數字化轉型。
在他看來,后疫情時代,隨著同城即時物流快速發展,高效運行的數字平臺將連接起成千上萬的零售商家和騎手,編織形成新型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支撐社會消費規模穩步增長,最終助力強大國內市場的轉型升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