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家火鍋陣亡,讓設備回收公司賺翻天
來源/火鍋餐見
撰文/田果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今年我國餐飲相關企業共注銷吊銷50.5萬家,而火鍋相關企業共吊銷注銷1.5萬家。
2023年,火鍋行業將發生哪些變化?火鍋餐飲人何去何從?
國家統計局發布 ,1~11月份,餐飲收入39784億元,下降5.4%,其中, 11月份,餐飲收入4435億元,下降8.4%。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2022年我國新增餐飲相關企業317.5萬家,新增火鍋相關企業5.5萬家,二者分別注銷吊銷50.5萬家、1.5萬家。
火鍋作為公認的紅海市場,江湖鏖戰一直在持續。
一方面,頭部品牌難逃困局,上市企業財報虧損嚴重,欲沖刺上市的七欣天、撈王,上市申請材料紛紛失效,至今沒有新進展。
另一方面,不少網紅火鍋也陷入了閉店潮,“三字鹵味火鍋”如今門店僅剩高峰時期的一半,全國各地陸續出現閉店現象;
頭部腰部品牌尚且如此,萬千中小火鍋品牌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餐飲的高洗牌率
在設備回收業暴露無遺
據觀察,餐飲設備回收從2019年開始,三年來從業者不斷增加。這個行業俗稱“餐飲終結者”,是整個餐飲行業的最后一環。
目前,就上海而言,小的二手餐飲設備回收商有幾百家,規模較大的有十幾家,某專業回收人士說:三年內同行增加了起碼30%。
◎某餐飲設備回收公司
“94年小伙子創業,半年虧了60萬”
來自川渝某餐飲設備回收公司自述,12月14日
成都某某肥腸雞,半年就關了兩次,兩次都是我們來收的,第一次是賣了空調和招牌,這一次是徹底完了。
這家店的老板是個94年的小伙子,接手后換了個品類,把所有的設備都換了一遍,當時,空調和桌椅板凳都是買新的。
老板還是太年輕,之前就創業失敗過一次,這次還是重新買新的設備,半年時間,聽老板說虧了60萬。
“今年回收最多的,是商場餐飲店”
來自上海某餐飲設備回收公司自述,9月19日
自上海解封后,每天都收到很多餐飲設備回收的商家,很多都是連鎖品牌或者大型餐飲。口罩三年以來,對餐飲業以及相關的產業鏈,影響巨大。
◎視頻截圖
大街的商鋪到處都是貼著“轉讓出租”,沿街的還好些,商場店都是進進出出掃不清的碼,今年我們回收的最多的就是商場店的餐飲。
“1個月虧了20多萬,沒找對位置”
來自川渝某餐飲設備回收公司自述,11月21日
這個店,是我們今天回收的第三家火鍋店了,一個美女老板轉讓過來的,火鍋店開了一個月,10幾萬轉讓費全部虧完,總共一個月虧了20多萬。聽說上個老板也在這虧了幾十萬。
吧臺是全新買的3000多,現在500塊錢處理。以前很多餐飲小白創業,喜歡買洗碗機,現在大家還比較理智,都是租的洗碗機了,還是蠻會省錢的。
這家店開在高架橋旁邊,附近居民樓也沒有,緊挨著大馬路,遇到這樣的店鋪就不要租,太惱火了。
據火鍋餐見了解,一家占地五百平的火鍋店,回收價格前廳大概10萬,后廚設備大概17萬,頂上空調約10萬,人工車費在2萬。設備回收總價在40w左右,但想要開起來這樣一家店,前期的總投入能高達300萬。
◎某火鍋店后廚
正如王冬明所說,餐飲業的門檻很低,一旦進來就很難全身而退,如果做不好的話,基本上就是傾家蕩產的結局。
火鍋開啟“晴冷”模式
聊聊這3個開店趨勢
全國放開后,餐飲人看似摩拳擦掌積極準備復工,實則很多餐廳,客流幾乎沒什么太大變化,有的甚至還出現了下滑。
種種表明,火鍋開啟“晴冷”模式!關于2023年的開店策略,火鍋餐見有3點思考。
1、餐飲拼的是免疫力和財力,及時止損不丟人
餐飲是一個高倒閉,高淘汰的行業,最近這些年,行業的年復合倒閉率據說已經超過100%。
認清現實,大多數人都在餐飲行業虧過錢,這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海底撈大規模閉店,也是為了斷尾求生。俏江南創始人張蘭,不也經常在直播間平靜地講述“被黑衣保安帶出辦公室”的大敗局!
餐飲人蔣毅認為,要把自己的負債總額,控制在資產總額的50%以內。
比如,你有一套房子,價值200萬,但現在因為經營餐廳,所欠的債務已經接近100萬!這時就應該立即止損,先跳出泥潭了,再來想怎么把腳上的泥巴洗干凈。
畢竟,后疫情時代,餐飲拼的是免疫力和財力。疫情是這次閉店潮發生的外在因素,真正的主因是,多數餐企并沒有從根源上解決企業自身的經營問題,缺乏市場競爭力。
競爭力就是免疫力。而財力,現金流,更是生存之本。
2、像毛血旺等單品類餐廳,正在肢解火鍋市場
最近,火鍋餐見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很多火鍋大牌都在嘗試新副牌,不管做盤盤麻辣燙,還是毛血旺,總離不開火鍋的基因。
明眼一看,以為這是家火鍋店,實際上只是一家賣毛血旺的中餐館。
◎可以涮的毛血旺
據了解,渝大江新派火鍋毛血旺,是蜀大俠江俠創立的新品牌,可以涮的毛血旺,開火即食,火鍋與毛血旺的巧妙結合,一鍋兩吃,可煮可涮,采用牛油做鍋底,更有經典、藤椒、酸湯等多種口味。
從顧客點評看,“以為是冷菜,沒想到變成小火鍋的形式,很有吸引力,性價比也高”、“不愧是有料下飯鍋,一個人也能吃的小火鍋”,很符合當下的消費需求。
火鍋降級到底怎么降?它確實做了很好的典范。把具備高外賣屬性的毛血旺,做成一款類火鍋產品,用低客單,去搶占火鍋市場。火鍋餐見預測,未來將有更多的單品類,衍生出火鍋的新形勢。
3、火鍋進入成熟期,口味、食材、體驗感追求回歸
盤點發現,像珮姐、楠火鍋、鴻姐等重慶火鍋,它們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都在強化“正宗重慶味”。
今年,珮姐更是將 “重慶的辣”定位成品牌發展方向,即便是外地市場,也依舊堅持重慶火鍋本味;鴻姐老火鍋也是以地道重慶味出圈,門店堅持每天手工現炒鍋底。
◎珮姐 魚子醬般的鍋底,圖源網絡
除了口味不改良,隨著消費觀念升級,整個食品/餐飲行業的思路也變了,越來越追求健康、環保、新鮮,并開始朝這個方向發力。
比如,慫重慶火鍋廠10月新開的北京首店,菜單上盡顯新鮮,比如“鮮鮮鮮鮮鴨血”、“純手打的虎蝦滑”等。
再比如,海底撈在10月的上新中強調對“撈派生鴨血”的保鮮工藝進行了全面改良,通過“低溫急凍”“十二道微生物防護”技術保障新鮮又安全。
而在體驗感方面,回歸自然成為主旋律。
除了市井風的大肆流行,今年巴奴蘇州新店型,不僅整體變“紅”,還往質樸自然上靠攏。無論俗雅,無論高價還是低價,火鍋消費者一樣都向往自然。
關于火鍋趨勢預判,你還有哪些見解,歡迎探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