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看北上廣深蓉漢鎬,我們多久能見到商業復蘇?
來源/Mall先生
“新十條”發布三周有余,從全面封控到一夜放開的突變,夾雜著大量的爭論和判斷。這些討論,由于地域差異、毒株差異、遭受疫情程度的差異,而眾說紛紜。
比如,最近北京線下消費回暖的報道層出不窮,與月初的“商場無人、街道冷清”形成顯著對比,不少專家稱北京已跑完第一輪疫情高峰。與之類似的還有成都、武漢等城市,從業者歡呼第一批“陽康”們都出門逛街了。
但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城市還在疫情峰頂徘徊,比如朋友圈感染密度直線上升的上海、深圳,路上的清冷狀態甚至遠超“新十條”之前。
當然,也有一些低線或者關注度較低的城市,正在或即將面對疫情的正面沖擊。同行們都惴惴不安,究竟,疫情會給線下實體商業帶來多大、多久的影響,我們所期盼的復蘇,何日才能到來?
本文選取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西安七個重點城市,以百度疫情搜索指數作為疫情發展階段指標、以地鐵客流量對于城市出行指標、以電影票房作為線下娛樂恢復指標,結合線下商業實況報道,對各城市疫情進展情況以及城市活力恢復情況進行分析盤點,以期總結出疫情沖擊下的城市商業變化規律。
期望對更多城市的沖擊后復蘇,有所啟示。
01
北京:率先度過第一波高峰
從百度疫情搜索指數看,北京疫情達峰日期約在12月12日(12,739,149),歷經兩周之后,12月26日已跌回峰值的32%,是統計周期均值的51%,基本已走過第一波高峰期。
從地鐵客流看,北京地鐵客流最低點出現在疫情達峰日三天后的12月15日(157.48萬),12月26日,已上漲至統計周期均值的220%,超過了“新十條”前。但仍只有2021年均值的68%,2019年均值的52%。
可見,在首波疫情沖擊過后,北京城市出行已處于恢復期,但距離疫情影響較小的去年,以及疫情前仍有較大差距。
而在票房表現上,阿凡達上映的周末、圣誕節前后的票房出現明顯高峰,其他時間呈現平緩上升趨勢。
排除排片因素,就12月14-26日的票房均值看,已回升至2021年均值的85%,2019年均值的53%,可見民眾的休閑娛樂熱情已逐漸顯現,但仍有較大回彈潛力。
線下實體商業呈現景象也基本與數據體現相符,上周末北京已出現多家餐廳排隊等候,朝陽大悅城的呷哺呷哺平安夜當天堂食接待了近600人,營收近8萬,創下了近3年營收新高。
石景山山姆也回到了往日人流。北京環球影城平安夜客流量超過了25,000人,侏羅紀世界大冒險、變形金剛:火種源爭奪戰等熱門項目的排隊時間則達到了90分鐘左右。
石景山山姆會員店12月25日實拍
北京環球影城12月25日游樂項目等候時間
02
成都、武漢:周期尾端,趨勢向好
成都、武漢雙城的百度疫情搜索指數在同一天(12月15日)達到頂峰,12月26日,分別跌回峰值的22%、21%,均值的42%、40%,基本同步邁入周期尾端。
從地鐵客流看,成都、武漢的公共交通流量谷底同時出現在疫情搜索指數達峰的一天后(12月16日),12月26日的客流量則分別上漲至統計周期均值的139%、153%,疫情指數達峰10日后,仍低于“新十條”頒布之前,但復蘇趨勢明顯。
成都12月26日地鐵客流量達474.96萬,約為2021年均值的97%,2019年的124%;而武漢僅為204.18萬,約為2021年均值的74%,2019年的61%。
而在電影票房上,12月14-26日區間內,兩地的整體趨勢也基本一致,疫情干擾越小,電影票房越高。但成都民眾的觀影熱情受影響程度,要明顯小于武漢,12月14-26日期間,票房均值看,成都已恢復至去年的98%,2019年的69%;而武漢僅為去年的61%,2019年的39%。
兩地城市人民的消費熱情,以及商業活躍程度上,也呈現出來了程度上的明顯差異。
上周五,成都鳳凰山體育公園的中超聯賽觀眾達到31,518名,創下賽季新高。春熙路開始重現往日繁華,全城關注的SKP,多家門店大排長龍。
成都SKP排隊人流 | 來源:淘房志
圣誕檔期,成都還迎來了龍湖成都蜀新天街、青羊新城的西環·壹方里、天府新區三利廣場內的愛琴海購物中心和天府789商業街區1期等多個項目的齊開業。
成都SKP的BUTTERFUL & CREAMOROUS 12月24日
而武漢作為高校齊聚之地,受提前放假、春節影響,整體消費活力仍處于較低水平,不過隨著整體社會節奏復蘇,購物中心已基本恢復正常營運,圣誕節前夕,也迎來了星巴克臻選武漢巴公房子店啟幕、Happy站臺回歸、洪山萬科廣場Viviland的開業,整體呈現向好態勢。
洪山萬科廣場Viviland開業
兩城對比,頗感唏噓,武漢受到2020年疫情爆發重創,近兩年整體發展“開倒車”(從武漢2021年的地鐵客流量,甚至不如2019年就可見一斑),雖處于恢復階段,但距離往日活力仍需時間;
而成都則憑借其巴適的“宜居性”,逆勢爬升,成為了品牌青睞、購物中心扎堆開業的新星之地。在各類新店、新品、新場的刺激下,蓉城即使是面對疫情極其洶涌的沖擊,整體消費的韌勁也要更為突出。
03
廣州、西安:大病初愈,初現向上
廣州、西安作為一組,這兩個城市,盡管一南一北相隔甚遠,但今年下半年受疫情困擾時間都比較長,而從各項數據的走勢情況來看,也有比較明顯的相似性:
一是他們疫情搜索指數的趨勢線特征較為相似,即在峰值停留時間較長,且統計區間內方差相近,均為3.36E+12;
二是地鐵客流表現出的出行特征也較為相似,主要體現在統計區間內兩城工作日日均地鐵客流/周末日均地鐵客流的值較為相近,分別為1.56、1.53。
從百度疫情搜索指數看,廣州出現了雙峰值:12月16日、21日皆高于580萬,過程中除了12月19日跌至542萬外,12月16-18日、12月20-22日均高于560萬,在波峰維持了接近一周時間;
西安則在12月18日出現疫情搜索指數的峰值,但前后的12月17日-20日其搜索指數均高于530萬,整體波峰狀態維持約四天左右。
12月26日,兩地的搜索指數下滑至統計周期均值的93%和69%;峰值的61%和38%�?梢�,兩城均已度過高峰期。
在出行表現上,兩城均在12月20日(分別是疫情搜索指數峰值后的第四天、第二天)到達最低點,12月19-23日當周工作日客流低位表現明顯,但截至12月26日,已呈現明顯的恢復態勢:
12月26日,廣州地鐵客流已恢復至統計周期均值的116%,2019年均值的47%,2021年均值的55%;西安則分別為103%、56%、52%。兩城的民眾出行意愿均呈現逐步向好趨勢,但距離回到疫情常態化時期仍具有較大差距。
南方財經采訪到廣州酒家環市東路店負責人,對方表示:“客流肯定還沒有恢復到9、10月份的情況,但慢慢地也在恢復。比上一周要好點。比如星期六日上午的客流是要明顯上升的�!�
南方財經采訪視頻 | 來源:網絡
電影票房呈現與地鐵客流類似趨勢,兩城票房均在圣誕周周末到達峰值,且顯著高于一周前的阿凡達上映周,說明第一波“陽康們”已出動觀影。但從數值來看,廣州12.14-12.26的票房均值為2021年的68%、2019年的42%;西安為52%、34%,仍具有較大回彈空間。
這一南一北兩城均在11月末進入疫情重災期。廣州11月的感染者日增四位數,社會面防控措施強化,十二月初政策放開,煙火氣短暫回歸后,再次步入高發期;11月末的西安也曾經歷過全城靜默,12月初短暫向好的態勢。或許是較為相似的經歷,帶來了類似的數據表現,而這樣的相似,則反映出了更多城市在疫情之下,可能都會走出類似的發展軌跡。
目前,兩城線下實況也呈現出了回暖態勢。圣誕節前后,西安SKP、賽格國際購物中心、老城根Gpark等多家商超將營業時間調整恢復,人流量出現明顯回升。
西安多家購物中心恢復經營時間
接連經歷11月、12月兩波疫情沖擊的廣州,也終于在圣誕節前后迎來了人流回歸,多家奶茶店營業額恢復超過八成。近日,白云區、增城區、荔灣區,均官宣了迎春花市的舉辦。
廣州購物中心人流恢復
04
上海、深圳:峰值已過,谷底掙扎
上海、深圳兩城是七個城市之中,最晚達到百度疫情搜索指數頂峰的。兩城百度疫情搜索指數峰值均出現在12月22日。隨之,兩地也同步在12月23日,創造了工作日地鐵客流最低值。
從12月26日的數據來看,上海、深圳疫情指數分別為統計周期內均值的139%和138%,峰值的71%和64%,仍舊處于高點;地鐵客流則分別為統計周期均值的57%和66%,仍舊遠低于開放前的水準,可見疫情達峰后的一周內,兩城仍淪陷于疫情高峰期之中。
而從電影票房看,與其他恢復期的城市不同,12月14日-26日內,上海、深圳的觀影情況明顯是前低后高。峰值均出現在疫情尚未全面爆發的《阿凡達:水之道》上映的當周周末。而民眾面對疫情威脅的圣誕節檔期,票房下滑巨大,觀影熱情被病毒抑制明顯。
但雖然兩地趨勢同步,但具體數值上仍有較明顯的差異。
首先,從放開后的工作日地鐵客流/周末地鐵客流比值看,上海為2.14,深圳為1.61,;其次,從絕對值看,上海的圣誕節當天、統計周期內均值及2021年均值,三者分別為175.7萬、606.8萬、977.96萬;深圳則分別為183.67萬、463.9萬、596.25萬。上海的降幅明顯高于深圳!
不難發現,同為一線城市的兩城,上海似乎由于受到連續的強疫情管控打擊、冬季低溫影響,民眾線下外出娛樂消費欲望降低、各大商業預期減弱更為明顯�!胺潜匾煌獬觥币呀浬罾釉诹松虾C癖娦睦�。
據聯商網12月23日的實地記錄,正處于高峰期的上海,多家購物中心呈現門庭若雀景象,即使是世紀匯廣場,日常領跑全上海商場客流量標桿的項目,也不盡如人意。而在圣誕周末,大部分商場人流也較少。
12月23日中午的世紀大道地鐵站
12月23日中午的上海世紀匯
深圳也呈現出類似光景,購物中心等室內商場客流減弱明顯。據蔻蔻椰創始人郝鑫透露,由于員工、騎手病倒,平時店均40萬左右的月營業額,這一輪疫情中,基本上降幅超過了50%。
相比室內,戶外娛樂場所則相對狀態較好,如有網紅偶像的迪士尼樂園,在“奇幻冬日巡游”、“奇夢之光幻影煙火秀”、現象級IP玲娜貝兒的加持下,圣誕節期間仍舊有部分項目需要排隊一小時左右,部分圣誕市集也重現了往日煙火。
12月23日晚的上海外灘中央廣場圣誕市集
而深圳相對溫暖的氣候,讓民眾仍舊有較強的外出意愿,圣誕當天下午,多處城市公園呈現了出了歡聲笑語。
12月25日的深圳圣誕市集
05
結語
綜觀七個城市,不難發現兩點。
一是,城市恢復期與過去幾年里,疫情帶來的沖擊輕重呈現正相關�!爸匕Y”過的城市,都需要較長的恢復期。如2020年初,封城76天的武漢,三年后的今天仍未完全恢復元氣。22年經歷了3個月封控的上海,“不要再得病”的心理陰影似乎也還未從民眾心里褪去。
而相對“輕癥”的成都、深圳,則具有更強的回彈力。當然,這或許和天氣、當地文化、人口老齡化程度有關,但另一方面,或許也和過去幾年里,疫情給當地居民帶來的困擾更少,讓他們幸運地不用被PTSD所困擾,在沖擊面前心態更好有所關聯。
二是,即使數據上有區別,但大部分城市在疫情沖擊下,實體商業的變化趨勢是接近的。我們可以這么概括出這么幾條規律:
隨著疫情的不斷擴散,公共交通出行持續下探;
在疫情達峰后1-3天內,人們的出行意愿達到最冰點;
這一沖擊會持續一周以上,但有望在10天左右開始反彈;
以北京為例,達峰兩周之后,實體客流有望恢復到本輪疫情爆發前的水準。
盡管,目前的復蘇更多是小周期內的向上恢復,距離2019年狀態仍差距明顯,但還有一點,我覺得是重要且明顯的:
新店、新場或者是熱映大片等新鮮消費內容的刺激,會推動客流的復蘇。
在這個魔幻到不可言說的2022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我希望通過這些梳理和觀察,給到在各種不確定性下熬過了一整年的同行們,一些可見的參考和確定性。
也許明天不是晴天,會有霾、會起風,甚至還會有點下雨。也許我們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不太能回到艷陽高照的日子里,但我們開始慢慢看清,眼前的黑,不再是難明的長夜。
我們也能開始看到,那些被黑夜無情掃過的土地上的某些地方,已經迎來了太陽升起的曙光。
于是我們知道,太陽終將升起。
希望大家注意安全、保重身體、保護家人,
愿我們在白晝里相守、相聚、相擁。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