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不到錢,小紅書開始急了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李響
在整個互聯網行業中,押注電商的公司數不勝數,小紅書可能是最沒底氣的一家。
在近乎9年的時間里,小紅書曾多次押注電商業務,都無疾而終。
這對一個把電商當做第二增長曲線的內容平臺來說,無疑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雖然困難重重,但小紅書并沒有放棄。近日,它正式上線了PC網站,前不久還對視頻入口進行了改版。
由此可見,小紅書想讓利用社區內容扶持電商業務的想法,始終沒有改變。
未來小紅書能否在2億月活用戶的助力下,開辟出一條獨特的商業化之路,仍然值得持續關注。
變現焦慮的小紅書
回顧小紅書的過去,可以發現,自2018年起小紅書便加快了商業化探索的步伐。
隨后在2019年,小紅書不僅上線了直播電商功能和品牌合作人平臺,還開放了流量和營銷資源。
2020年8月,小紅書宣布上線“視頻號”,在商業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但令人意外的是,現實給懷揣著滿腔熱血的小紅書來了一記重拳。
2020年財報顯示,小紅書廣告業務收入為6-8億美元,約占總營收80%,而電商業務收入僅約占15%-20%,業務營收占比嚴重失衡。
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小紅書在2021年,再度推出新“號店一體”機制,徹底打通了內容號和店鋪,進一步降低了商家入駐門檻。
同年,小紅書宣布關閉帶貨筆記中的商品外鏈權限,切斷淘寶外鏈,試圖打造電商閉環。
在小紅書的努力下,它終于看到了曙光,迎來了高光時刻。
這一年,小紅書不僅在年底月活用戶正式突破2億,還達到了200億美元估值,成為備受矚目的明星獨角獸企業之一。
不過好景不長,2022年,小紅書的估值就降到了100億至160億美元之間,近乎腰斬。
也是這一年,小紅書進行了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再度發力“社區電商”,可惜的是此次小紅書的大動作并未掀起什么水花,當時,小紅書甚至還傳出了開展一輪比例高達20%的整體性裁員的消息。
近兩年來,小紅書在電商領域動作頻頻,結果卻始終不及預期,甚至因為過度營銷破壞了整體的內容生態,一步步陷入了“種草容易、變現艱難”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個月,在小紅書將原先底部導航欄的“購物”入口替換成了“視頻”。
2月8日,小紅書又搞了一個大動作,正式上線了定位為摸魚和學習的PC網站。
種種跡象表明,小紅書這次是沖著用戶和內容來的,目的就是給用戶帶來更好的內容創作環境,實現社區內容和電商內容的平衡,以向市場證明自己的變現價值。
可是就現在而言,小紅書的商業化依舊難言未來。
內容平臺,困于商業化
從整個行業來看,內容平臺做電商并不稀奇。
尤其近兩年來,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入局,更是讓電商行業加速進入了“洗牌”期。
以抖音為例,2020年6月,字節跳動成立電商一級部門,將電商作為重點布局方向。
截至目前,抖音電商部門僅成立兩年多,平臺的GMV就突破了萬億元,要知道,拼多多實現這個成績,用了4年時間。
不得不注意的是,小紅書早在2014年便開始布局電商業務,卻始終在電商領域,沒有太大的存在感。
這就很奇怪了,為什么同樣是內容平臺,抖音和小紅書的差距卻如此之大?
其實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直播電商的沖擊。自2016年誕生以來,直播電商一路狂飆,2021年其市場規模已超2萬億元,預計2022年直播電商GMV約3.5萬億元,年增長率達到53%。
另有數據顯示,在重點監測的電商平臺中,2022年全年累計直播場次超1.2億場,遠高于2020年的2400萬場,活躍主播達到110萬人,相當驚人。
抖音和快手便是早早看準了這機會,積極拓展直播電商業務,才在行業內站穩了腳跟。
抖音方面,截至2022年11月18日,抖音用戶在直播間日均觀看次數超過32億。過去一年時間,抖音電商更是賣出了239億件商品。
快手方面,2022年,快手電商的GMV預計將達4100億元左右,較上一年增長26%。
除此之外,CNNIC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電商用戶規模下滑100多萬,但依舊有49.7%的消費者通過短視頻直播平臺下單購買商品。
顯然,哪怕消費者總數有所減少,但直播購物依舊火熱。僅從這一點來看,小紅書并不占優勢。
更何況,小紅書在2020年才進軍直播電商行業,比2019年開始布局直播電商的快手和抖音,還要晚上一年。
還有,小紅書長期以圖文種草內容為主,直播業務不是主體,用戶使用慣性已經形成,很難改變。
也就是說,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小紅書的商業價值越來越難顯露出來。
第二,小紅書擁有帶貨基因,但沒有變現能力。
之所以這樣說,無非是因為小紅書主打的就是“種草”,以分享、搜索和交流為主,對消費者沒有吸引力。
這一點也體現在搜索量和用戶使用目的上,2020年,小紅書日均搜索量達到1 億次,可以說是非常好的一份成績。
可是另有數據顯示,60%的小紅書用戶使用它是為了“了解產品介紹及用戶使用心得”,而不是購物。
顯然,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在小紅書上尋找自己的好物是很常見的行為。但問題就在于,小紅書吸引了流量,并實現了種草,卻無法吸引用戶消費。
此前,小紅書就曾經因為自身供應鏈和物流體系不夠完善,導致出現假貨、商品配送緩慢等問題。
也是因此,許多用戶都會選擇在小紅書種草,然后在淘寶、京東等平臺進行購買。
對小紅書來說,只有解決商業化與社區的矛盾,做到兼具社區和電商雙重屬性,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電商平臺,但如今的小紅書顯然還不能做到。
從整個行業看,亦是如此。不管是國外的Instagram,還是國內的B站、知乎都是因為無法平衡社區內容和電商業務,從而導致其商業化道路走得異常艱難。
內容與商業,缺一不可
過去幾年,知乎、小紅書、B站等社區內容平臺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免費且優質的內容,受到了大批受眾的歡迎。
但是近幾年來,隨著流量增長見頂,降本增效成為行業大趨勢,基于此,社區電商平臺走向商業化成為了新的選擇。
但普遍來說,社區電商平臺的商業化情況都不太理想。
就拿B站來說,它作為一個視頻內容社區,長期憑借輸出免費且高質量的內容,吸引了大量用戶和創作者。
但是即便有內容的保障,B站始終都是難以盈利。
財報顯示,2022年前9個月,B站的凈營業額約為157.57億元;毛利潤約為26億元,凈虧損達到60.11億元。
單從電商業務來看,財報顯示,B站的電商及其他業務在2022年前三個季度僅貢獻了12.4%的營收,表現并不出彩。
之所以如此,其實跟小紅書是一個原因,那就是社區和電商屬性難以兼容。
像B站、小紅書這樣的內容平臺缺乏面向大眾的低價商品,同時又難以保證用戶體驗、商品質量、服務質量,不僅沒有核心競爭力,還難以實現盈利。
反觀淘寶、拼多多這樣的傳統電商平臺,他們的電商業務已經走向成熟。與此同時,他們還為了擴展內容形式,激發電商業務的活力,開始侵入社區內容平臺的腹地。
例如,京東推出“種草秀”,拼多多推出“行家幫你選”等。
總之,對大部分社區內容平臺來說,走向商業化向來是曲折且迷茫的。
值得一提的是,現如今,傳統電商平臺內容化也成為了新趨勢。
這就意味著,未來不管是傳統電商平臺還是社區內容平臺,都需要探索出將圖文、短視頻、直播全面融合起來的綜合電商模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