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的35歲危機:不做萬達接班人的最后一戰?
來源/商隱社
撰文/散人
據媒體報道,王思聰近期成立了新公司杭州梅鶴雅品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疑進軍外賣、人工智能等行業。
曾幾何時,王思聰的泛娛樂商業版圖風頭無兩,其主導的熊貓 TV、香蕉計劃、香蕉娛樂、iG 俱樂部等都備受業內關注。不過近年來,隨著熊貓TV關閉,香蕉計劃、香蕉娛樂等公司頻頻陷入股權凍結等風波,王思聰主導的泛娛樂商業版圖也走向下坡。
王思聰新的投資方向,可能表明他開始轉戰另一個領域。
今年,出生于1988年的王思聰也要邁入35歲——一個令無數打工人格外焦灼的年紀。我們不禁好奇,這位行事頗為張揚、一舉一動都會吸引外界注意的“國民老公”,是否會迎來他的35歲危機?他能否從New Money進階為Old Money?
01
王家有兒初長成
1988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除了王思聰的出生,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的出臺與實施,經歷了長久磨難與艱難探索的中國私營/民營企業正式獲得合法身份,從此踏上了發展的快車道。而王健林的萬達集團,就成立于這一年。
對于時年34歲的王健林來說,這無疑是雙喜臨門的一年,王家迎來了王思聰。
不過,因為王思聰的成長期正好撞上了老爹的創業期,所以老爹的缺席成為王思聰年少時最隱秘的傷痛,“我的父親對我確實特別寬容,除去‘老來得子’,這中間難免有些內疚之情,我算是父母創業的犧牲品�!�
上一輩的缺席,在那個年代出生的富二代群體中并不少見,比如董明珠的獨子董東東。
同樣是80后,董東東也沒有在自己的成長期享受到父母的太多關愛。除了父親在自己2歲時因病去世,母親也在他8歲時一心撲在格力的工作上,并對他采取了更嚴格的教育措施,“兒子從小學讀到大學,我沒有用車接送過他一次。即使我開著車在路上看到他,也不會停下來叫他上車,他會坐公交車回家。”
相比之下,王思聰要幸福很多。王健林也像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企業家一樣,除了為自己的兒女提供優渥的生活條件,也把他們送到海外留學、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大概在1995年前后,伴隨九二南巡后進一步獲得釋放的社會/經濟活力,以及席卷全國的深圳熱與下海潮,年幼的王思聰被老爹送到新加坡讀小學。
等到2001年前后,就在國人因加入世貿歡欣鼓舞、國內經濟邁上更高臺階的同時,王思聰又被老爹送到英國的溫徹斯特公學接受中學教育。
作為英國最知名的中學之一,溫徹斯特公學因為自帶“培養精英”的光環與屬性,是中國一些實力派富二代留學時的優選項。比如霍震霆之子霍啟剛,就是王思聰事實上的師哥。
有趣的是,雖然王思聰在生活中總給人一種玩世不恭的感覺,但他在學習上卻也“反差”般地異常努力,并以滿分成績拿下了難度極高的雅思考試。
很多從名校畢業的學生在向外界展示自己時,常常會將重點放到自己的學歷上,并對此深感驕傲。王思聰也因為總被外界貼上“不學無術”的標簽,不止一次向外界表達過自己的不滿,“說我學習不好我最生氣啦!老子學習那么努力,成績特別好,居然說我的文憑是買的�!�
不過,縱使外界誤會頗深,王思聰還是憑借過硬的實力考進倫敦大學學院,并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哲學專業。
對于家境普通的年輕人來說,哲學專業從來不是一個優選項。就比如最近那位淚灑直播間的38歲哲學碩士,求職屢屢碰壁,窘迫時一度跑去送外賣,就算想去青城山出家也被告知只收35歲以下有緣人……這份真實且窒息的經歷,令無數打工人感同身受、唏噓不已。
對于家境優渥的年輕人來說,哲學專業同樣不是一個優選項�!吨袊欢{查報告》就曾做過調查:在當下的中國富二代群體中,大約有64%的人會在父輩的建議下選擇與經濟,或者與父輩/家族生意相關的專業。比如新希望六和的現任董事長劉暢,與王思聰同時代出生的她就在父親的建議下攻讀了北大的國際MBA。
從這方面來看,在商界叱咤風云,但在生活中卻沒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王思聰身上的王健林,確實做到了對孩子的最大愛護。而從小在父輩寵愛下長大的王思聰,也因此形成了我行我素且分外張揚的性格。
02
高開低走的前半生
2009年,21歲的王思聰學成歸國,在不摻和萬達具體事務的前提下被老爹火箭提拔為萬達的董事。
這倒不是說王健林瞧不上自己的好大兒,實在是因為王思聰太過年輕。結合王思聰回國后幾年的經歷和家族企業接班的大致節奏,不難推導出王健林對兒子的養成計劃大概為三步:
第一,將王思聰時常帶在身邊,在跟自己一同參加各類社會交際的同時,向身為業界大佬的自己學習何謂經商之道;
第二,正式參與萬達的經營與管理。如果力有不逮,也可以像宗慶后培養自己的80后閨女宗馥莉那樣,將集團內部某個不是很重要的公司單獨擇出來、交給兒子練手;
第三,只要王思聰真的能做出一番成績,并證明自己有能力接手萬達。王健林就可以像方太集團的創始人茅理翔(實踐出“帶三年、幫三年、看三年”的二代成功接班案例)那樣,將公司真正交給兒子,順利實現集團的代際交班。
計劃很完美,可惜卡在了第二步。
王思聰不是宗馥莉。宗馥莉雖然也從小被送到海外留學,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但父親的苦口婆心還是讓她選擇接下自家企業的傳承重任。
王健林也不是宗慶后。面對自我意識更爆棚的王思聰,王健林深知自己無法左右兒子的思維,“我和思聰談過幾次,但他對接替我的工作不感興趣。他認為管理超過10萬人太難了�!�
在中國的富二代圈子里,像王思聰這樣對自家企業的傳承不感興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酃燃易逶谂c德勤的聯合調查中就曾發現:目前只有20%的富二代有意愿接手自家企業,超過40%的富二代對接手家族企業表示抵觸,其中又有30%更愿意自己創業。
顯然,王思聰就屬于這30%。
年輕人有想法總是好事。為了表示對兒子事業的支持,王健林給了他價值5個“小目標”的啟動資金,“我不過問他任何投資計劃,就準備一些錢,讓他自己干5年,上20次當,看看能不能成。”“反正我允許你失敗兩次,但不能失敗第三次,失敗第三次你回來上班,老老實實到萬達上班�!�
在老爹的支持下,王思聰在學成歸國的同一年就建立起自己的投資公司——普思(在希臘語中意為“先見之明”),開始了自己創業生涯。
創投,也算是中國的富二代們最樂意涉足的行業。
為了向外界證明自己的優秀與父輩沒有太多關系,從事父輩們鮮少涉足、來錢更快、更充滿“現代”氣息的創投行業,就成了很多富二代的不二之選。
比如柳傳志之女柳青,在滴滴崛起過程中做出了很大貢獻;又比如王苗之子王興,離開父親的蔭蔽后接連創建了校內網與美團,成為業內翹楚……
與上述兩位以商業精英形象示人的前輩相比,外界對王思聰的關注點雖然總集中在怒懟明星與頻繁更換網紅女友這兩件事上,但彼時尚且年輕的他還是做出了一番成績。
以普思為例。這個傾注了王思聰大量心血的投資公司,在成立的前8年時間里斬獲頗豐。
一方面,通過對中國游戲行業的深度涉足,普思在組建起知名的IG電競俱樂部的同時也收獲了云游控股與樂逗游戲這兩單IPO;另一方面,通過對國內殯葬(沒錯,地產大亨的兒子“賣墓”),以及實時社交等行業的廣泛涉足,游走在傳統與新潮之間的普思進一步打響了自己的名氣。
本著“只投行業前三”的原則,普思在2017年到達巔峰,年收入高達63億元。王思聰的身家也因此水漲船高、達到50億元。
王思聰只用了8年時間就為自己賺到45億元。
雖然比不過更早“出道”,2015年就已經擁有30億美元身家的宗馥莉,但王思聰的成績還是得到了老爹的肯定,“思聰人比較聰明,現在做投資有一點進展了,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需要敬業一點”。
出于對游戲的熱愛與對國內娛樂領域的關注,王思聰還在2015年成立了玩咖性質頗為濃厚、主打游戲直播的熊貓互娛。
在當時的業內人士看來,實力僅次于虎牙與斗魚的熊貓,無疑寄托了王思聰想要“通過直播平臺連接電競、體育、影視、音樂等多個版圖,最終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泛娛樂帝國’�!�
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
由于入局較晚,且遲遲找不到盈利增長點,熊貓互娛自打成立之后就一直靠融資勉強維持經營。疊加王思聰早些年為融資草率簽下的對賭協議,熊貓在2018年時被曝陷入嚴重的經營危機。
內部人士曾透露,也許是意識到熊貓無力回天,王思聰早在2017年下半年就“手撕”自己事必躬親的人設,開始了不聞不問的擺爛模式。
2019年,曾經盛極一時的熊貓互娛轟然倒塌,余波一直延續到去年熊貓TV的正式破產。
熊貓娛樂的失敗,無疑是王思聰事業的滑鐵盧。隨之產生的20億元巨額虧損,既讓普思遭受重創,也一度讓自己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如果不努力唱歌,就要回去繼承億萬家業”的林俊杰。外界對王思聰的關注,不約而同地指向同一個問題:時年31歲的他是否會因此乖乖回家繼承家業?
03
家族企業如何傳承?
現實就是,除了今年年初被牽扯進打人事件,在互聯網世界沉默許久、現年35歲的王思聰仍沒有表露出明確的接班意向。
不過,王健林倒也不著急。除了自己的身體還硬朗,擺在他面前的家族企業傳承方式從來就不是一條,“如果覺得他(王思聰)靠譜,交給他也沒有什么問題;如果覺得他能力欠缺一點,那就讓他做股東好了,我就交給一個職業經理人,這沒有什么�!�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說過:“考驗成功CEO的最后一關是他能否成功地選擇一個繼任者�!蹦壳埃晒┩踅×謪⒖嫉�、國際上給出的家族企業的傳承方案一共有三個:引入職業經理人、企業內部培養與子承父業。
先來看引入職業經理人。
2012年,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將大位讓給了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兩人也因此成就業界傳承的一段佳話。
在已經進入股權分散、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階段的現代企業中,職業經理人(團隊)是最常見的接班人選。對職業經理人的引入,也往往被外界視為中國家族企業向現代轉型的必由之路,深受學界看重。
在這背后,也反映出國內輿論場對家族企業“子承父業”傳承模式的普遍不認可。
這與長期的輿論宣傳有關。
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家族企業占比高達80%以上。龐大的基礎數量加上常常見諸報端的富二代炫富鬧劇與豪門宮斗大戲,讓家族企業成為落后、低效乃至狗血的代名詞,似乎這是一種注定要被掃入歷史故紙堆的企業模式。
這其實是嚴重的誤解。
如果放眼全球,我們就會發現家族企業是一種相當常見且普遍的企業模式。全球家族企業研究所在2017年的一項調查中證明了這一點:家族企業已經占據全球企業總量的2/3,對全球GDP的貢獻率高達70%。
咨詢巨頭麥肯錫也曾預測,到2025年時,家族企業在新興市場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中,占比將超過37%。
具體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家族企業在全美企業中的占比已經達到96%。在為美國吸納了50%以上勞動力就業的同時,為美國貢獻了64%的GDP。
在全美前500強企業中,家族企業的數量也超過了1/3。其中就包含我們熟悉的洛克菲勒家族(美孚)、蘭黛家族(雅詩蘭黛)、福特家族(福特汽車)、耐特家族(耐克)與沃爾頓家族(沃爾瑪)……
一向被王健林推崇的美國前首富、創建了沃爾瑪的山姆·沃爾頓,去世前也將公司交給了職業經理人團隊,而不是自己的4個兒女。
在職業經理人更加專業且敬業的經營下,沃爾瑪延續著過往的輝煌,是全球零售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2022年,沃爾瑪在世界前500強企業的榜單中仍雄踞第一。
對于山姆來說,幸運的是兒孫們還算爭氣,既沒有為了財產同室操戈,也沒有因為暴富搞出亂七八糟的丑聞。手握沃爾瑪大約一半股票的沃爾頓家族,至今仍是全美最富有的家族。
不過,對于一些中國家族企業來說,引入職業經理人或許不是最佳的傳承方案。一個典型的反例就是發生在1999年的黃河集團案。
黃河集團是一家位于甘肅的家族企業,由楊紀強在1985年創辦。為了企業更好地發展,楊紀強曾引入職業經理人王雁元,并將公司的很多權利交給后者。
不幸的是,楊紀強低估了后者逐漸膨脹并試圖鳩占鵲巢的野心。最終,隨著王雁元在奪權失敗后被警方逮捕,心有余悸的楊紀強從此斷了引入職業經理人的念頭,并在多年后將企業交給了自己的兒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長久的不信任感讓職業經理人制度在國內的發展空間始終有限。
再來看企業內部培養。
類似相聲行業中的“兒徒”,企業內部培養也差不多。
一個典型的“反例”就是格力。前些年被董明珠時常帶在身邊、寄予厚望的孟羽童,被很多人視為是董明珠培養的接班人。
吊詭的是,隨著孟羽童在格力直播間的人氣逐漸走低,這位90后姑娘也從此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結合董明珠在2017年談及接班人問題時近乎讖語般的那句,“每次股東大會都有人提這個問題,如果我走,您答應么?最好未來五年不要討論這個問題。”在傳承問題上試圖走企業內部培養道路的格力,顯然出了某些岔子。
相比之下,萬科的傳承要成功很多。雖然王石常說“我選擇接班人的最大經驗就是不培養接班人”,但作為萬科接班人、常被外界視為王石徒弟的郁亮,在將萬科帶上更高臺階的同時,也驗證了企業內部培養的可行性。
至于在馬云出走后扛起阿里大旗的張勇,其執掌下的阿里又會因馬云的回歸掀起怎樣的波瀾?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
最后來看子承父業。
子承父業一直是中國絕大多數家族企業樂于實踐的傳承模式。
比如茅忠群之于茅理翔、魯偉鼎之于魯冠球、孟晚舟之于任正非、劉暢之于劉永好、楊惠妍之于楊國強、宗馥莉之于宗慶后,以及王思聰之于王健林……
沒錯,雖然王健林自己“子承父業”的觀念并不強烈,但身為父親哪能真的不對自己的孩子抱有期望。在王思聰前期事業順風順水時,王健林說“思聰人比較聰明,現在做投資有一點進展了,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需要敬業一點�!�,這句話包含了多少欣喜與肯定。
王思聰雖然每隔幾年就會被曝退出萬達,但他也曾坦言自己拒絕接班只能算半個謠言。擁有更多選擇權的他,只是想在老爹還能替自己遮風擋雨時盡可能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什么是成功?對我來說,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如果說玩世不恭的王思聰看起來更像是地主家的傻兒子,那么宗馥莉的表現就更像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而從小被父親送到海外留學,在性格上也繼承了父親嚴肅、堅韌的宗馥莉,從來不避諱自己的商業野心,“我不想要繼承一家公司,但是我可以擁有它,如果我做得成功的話,我希望能夠去并購娃哈哈�!�
對于自己的獨女,宗慶后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過,為了不影響娃哈哈的整體經營,宗慶后特意將旗下的杭州宏勝飲料公司拆分出來、交給宗馥莉練手。
到2015年時,憑借宏勝大約100億元的年收益,宗馥莉已經擁有30億美元的身家,在全球最富有的20位年輕富豪(35歲以下)排行榜中排名第11。到去年3月時,宗馥莉又躋身福布斯發布的“2022中國杰出商界女性100”,占據第20名的位置。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子承父業都以喜劇收場。力帆集團深陷頹勢時,尹喜地始終不愿與父親尹明善共同面對危局,反而繼續“吸血”購買豪車。
山西海鑫集團的破產也印證了接管家族企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事。
事情的開端發生在2003年。隨著海鑫集團的原董事長李海倉在自己的辦公室內被槍殺,李海倉的長子李兆會被迫結束在澳大利亞的學業,在一片倉促中坐上了老爹的位置。
因為事發突然,此前沒有在自家企業中歷練過的李兆會展現出“務虛”的一面。相比老爹在鋼鐵行業的穩扎穩打,李兆會對金融行業,尤其是投資有著更多興趣。
在鋼鐵行業還能吃到紅利,李兆會也頗有投資眼光的那些年,海鑫集團在其手上確實創造出更多的效益。而2010年與演員車曉的高調婚禮,也讓更多人認識了這位山西最年輕首富。
遺憾的是,紅利總有吃光的一天,投資也總有看走眼的時候。二者疊加的后果,就是在金融市場上長袖善舞的李兆會玩鷹終被鷹啄眼。隨著海鑫集團的驟然崩塌,身負巨額債務的李兆會從此人間蒸發,并在2021年登上政府懸賞公告……
只能說有個好爸爸確實很重要,但能夠守住好爸爸留下來的財富同樣很重要。
04
數見不鮮的傳承危機
麥肯錫的一項調查曾顯示:在全球范圍內,一個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4年。其中,能從一代順利傳到二代的成功率只有30%,能傳到3代的成功率下降至13%,最終僅有5%的家族企業能傳到3代以后。
在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中,有80%以上的企業創始人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現在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那么到本世紀20世紀中葉時,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家族企業將迎來一代與二代的交班大潮。
既然是權利與財富的交接,就總有人滿意,總有人不滿意。而動蕩,也成為大多數家族企業在傳承過程中的主基調。
比如最近發生在杉杉集團內部、鬧得沸沸揚揚的豪門宮斗大戲。
由于創始人鄭永剛的意外去世,其子鄭駒與第二任妻子周婷圍繞集團主導權大打出手。周婷甚至直接闖入董事會選舉現場,控訴這場繞過自己的選舉錯誤且違規。這場內斗烈度高,符合吃瓜群眾心中商戰模樣。
此事一度驚動上交所,而杉杉集團本就下跌的股價也因為這場鬧劇有了更多的上升空間。
只能說家庭完整、父輩健康且身為獨子的王思聰真的太幸運了。畢竟在家庭觀念更為完善且更被看重的國內,圍繞繼承問題產生的糾紛雖不少見但通常不會太出格。如果將目光移至海外,就會發現海外的此類問題往往更加暴戾。
比如有著102年歷史、全球知名的意大利奢侈品品牌——古馳。
為了激發兒女(一女三男)的上進心與“狼性”,古馳的創始人古馳奧·古馳在生前熱衷于挑撥兒女間的關系,并在去世前夕剝奪了勞苦功高的大女兒的繼承權利。
隨著古馳奧·古馳的去世,大女兒原本希望同在公司工作的三兄弟能體諒自己、平分老爹留下的遺產,但歷來面和心不和的三兄弟這次卻統一戰線、集體拒絕了姐姐的要求。不過,他們很快就為此付出了代價。
為了給早期的古馳貼金,三兄弟編造出古馳曾為歐洲某皇室打造過馬具的故事。但隨著自己的姐姐公開跳反,“我必須說出事實——我們家族從來沒做過馬具”,這場貼金鬧劇也成為古馳歷史上的第一件丑聞。
當這場風波平息后,三兄弟之間的矛盾也逐漸擺上臺面。因為經營理念的不同,老二在老大與老三的圍攻下被踢出公司,古馳也在老大與老三的聯合經營下走向輝煌。
遺憾的是,這場輝煌并沒有持續太久。隨著古馳家族第三代人長大并進入公司工作,更大的沖突已然到來。
大致來說,就是老大的次子保羅因為與自己的三叔爭奪總部的管理權,被后者踢到古馳在美國的分部、眼不見心不煩。
眼看大局已定,保羅于是擅自動用家族的姓氏,想要趁勢在美國另立山頭。不過,因為這事被自己的父親意外得知,盛怒之下的老大最終將保羅趕出公司。
作為回敬,心懷不滿的保羅將父親逃稅的證據交給有關部門,讓自己時年81歲的老爹蹲了一年局子。
怎一個“父慈子孝”了得。
等老大被釋放出獄后,已經身敗名裂的他被董事會開除,古馳家族的大權也被交給老三的獨子馬里齊奧。
在熬走自己大伯和老爹后,馬里齊奧雖然能像自己的爺爺一樣獨攬公司大權,但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他對公司事務并不上心,并因為一系列決策失誤將公司推向深淵。
眼看公司就要毀在馬里齊奧的手上,董事會再一次達成統一意見、將這位“三世祖”體面地請出了公司。彼時的馬里齊奧也仿佛劉禪附體,在賣出自己手上所有古馳股權的同時,當起了樂不思蜀的富家翁。
可惜曾經威名遠揚的古馳家族,就因為在代際交接時尤為激烈的內斗傳統,最終斗光了家族內部有能力、有潛力的成員,并把整個家族都斗出了古馳的歷史。
至于馬里齊奧,則在多年后被自己的前妻雇傭殺手、槍殺在大街上……
好在古馳在之后由職業經理人挑起大梁。事實證明,在往后數代更專業、也更敬業的職業經理人的帶領下,古馳的發展相當不錯。古馳也順利邁過百年大檻,成為全球知名的百年企業。
總而言之,古馳家族的傳承故事掀開了家族企業在傳承過程中最暴戾的一面,也從側面解釋了家族企業在傳承過程的折損率為何如此之高。
對此,市場的反應永遠都是最敏感且最真實的。有機構就曾發現,當一家在A股上市的家族企業在完成代際交班后,其市值大約會縮水4成。如果具體到東亞與東南亞地區已經上市的華人家族企業,其市值則會在交接后的五年內縮水6成。
到目前為止,這種縮水情況仍呈現出不可逆的特性。
擺在更多家族企業面前的,就是如何在時間的長河中更多地留下自己的印記。
05
New Money?Old Money?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能夠成為百年企業都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哪怕建國只有200多年的美國,像洛克菲勒家族與福特家族這樣擁有百年歷史的家族企業也有800多家,令人稱奇。
與美國相比,商業氛圍同樣濃郁的歐洲擁有的百年企業更多,大約有6000多家。就比如享譽全球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以及德國的科萬特家族(寶馬)、法國的愛馬仕家族(愛馬仕)與貝當古家族(歐萊雅)……
不過,要問哪個家族企業的歷史最為悠久?還得是日本的金剛組株式會社。這家成立于公元578年(時值中國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的家族企業,至今仍從事著建筑行業,并維持著正常運營。
日本也是百年企業最多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到2014年時,日本仍有25321家百年企業,相當于每百家企業中就有一家企業的歷史在百年以上。其中,大約有21家企業的歷史已經超過1000年。
相比之下,中國的家族企業在改革開放后也爆發出新的活力,僅用了幾十年就走完了歐美日韓等國家、地區幾百年才走完的道路。期間,不少民營/家族企業也賺得了海外民營/家族企業通常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積聚起的財富。
不過,由于現在活躍在中國的本土家族企業大多仍由創始人掌控,屬于沒什么歷史底蘊與傳承的“新貴”(New Money)。
加之富人家的丑聞總能在外界引發波瀾,比如不久前汪小菲與大S的撕逼,以及當下在杉杉集團內部上演的宮斗大戲等,都讓國內輿論場對這部分“財不配德”的先富群體心生鄙夷,并形象地稱其為“暴發戶”。
姜文就曾在電影《一步之遙》中,借文章飾演的武七一角,通過武七想要從New Money進階為Old Money的暗線,辛辣地諷刺了這些暴發戶。而感到被冒犯了的王思聰,也因此在微博上大發不滿,并有失體面地與劇方大打口水仗。
作為民國三部曲的第二部,姜文拍攝《一步之遙》的目的之一,或許是向外界揭示時代交替下的暴發戶們是如何實現從New Money到Old Money的進階。
正所謂“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結合另一句廣為人知的俗語“富不過三代”,Old Money的精髓與難點就在于“Old”。
可以這樣說,如何能將家族企業/財產順利地傳承下去,讓家族的存在感在時間范圍內無限延長,是一個家族從New Money向Old Money進階的第一、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而中國的絕大多數家族企業,當下正處在這個階段。
這注定是一個充滿波折的過程,但只有跨越了這一步,中國的家族企業才真正有資格談及未來,并真正成為下一個有望沖擊百年的中國企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