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退市后首發財報,哪些數據值得關注?
來源/陸玖商業評論
撰文/小禪
4月29日,滴滴在官網發布了退市后的首份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滴滴實現營業收入140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9%。凈虧損為238億元,較上年同期收窄52%。
01
值得關注的數據
除了營收、凈虧損兩大核心財務指標之外,本份年報中,滴滴還有以下幾方面數據值得市場關注。
具體表現為——
1、滴滴的營收主要由中國出行業務(中國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等業務)、國際業務(國際出行和外賣等業務)和其他業務(共享單車和電單車、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三部分組成。
其中,中國出行業務、其他業務收入分別出現了22%和7%的降幅,占比僅為4%的“小基數”業務國際業務收入表現為增長,該業務收入由上一年同期36億元提升至59億元,漲幅達到了62%。
2、過去一年來,受疫情、市場政策、新增業務限制等多重因素影響,滴滴在“開源”方面承壓巨大,某個角度上,“降本”或成為公司戰略性保存實力的一種重要舉措。
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滴滴的收入成本為1158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569億元下降了26%。其中,運營和支持成本為65億元,較2021年的75億元下降了13%;銷售與市場成本為98億元,較2021年的170億元下降了42%。
3、司乘規模相對穩固。滴滴目前已在中國和全球其他15個國家開展業務,擁有5.87億活躍用戶和2300萬活躍司機。其中,中國出行業務有4.11億名年活躍用戶,1900萬名年活躍司機。
特別是針對老年用戶、導盲犬用戶等一些存在特殊需求的用車人群,滴滴還推出了專門服務:如“助老打車”已累計為超過270萬老人提供了超過7500萬次出行服務,覆蓋355城;“導盲犬用戶無障礙訂單”服務已覆蓋117個城市,超260萬滴滴司機完成相關認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內通勤、消費性出游、大型公共交通樞紐等場景的出行需求的復蘇,也幫助滴滴的出行業務快速回歸。2023年3月,滴滴中國出行業務日均完單2820萬,同比上一年同期增長42%。
02
自動駕駛等新業務動態
五一小長假,為了拉動市場出行并帶動消費回暖,滴滴宣布為司機發放2億元司機獎勵和小桔充電、滴滴加油補貼。部分城市將繼續試行節假日司機服務費,全額給司機。
在保持主營業務運營的同時,滴滴也加大了對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速度。
4月13日,滴滴在上海舉辦了自動駕駛開放日,并在會上公開了幾項產品及服務: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首款未來服務概念車DiDi Neuron,自動駕駛貨運機器人KargoBot,兩款自動駕駛核心硬件“北曜Beta”激光雷達和三域融合計算平臺“Orca虎鯨”等。
據滴滴出行CTO、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的介紹,目前滴滴自動駕駛已掌握了包括感知、預測、決策控制、大規模仿真系統、大規模機器學習平臺等L4級別自動駕駛全棧核心技術。同時正與自動駕駛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深度合作與集成,以期推出下一代自動駕駛服務。
事實上,滴滴組建自動駕駛研發部門早已是2016年的事情,創立三年后獨立發展,2020年6月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載人示范應用正式啟動,這也是滴滴第一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
從自動駕駛首次對外上路至今,滴滴自動駕駛已在上海、廣州等城市提供運營服務,送駕里程、送駕時長、每小時單量等體驗和效率指標都在持續向網約車靠近。滴滴自動駕駛COO孟醒在開放日上披露,“期間MPCI(安全接管里程)上漲100倍,主責安全事故0起�!�
盡管從官方消息“滴滴首款量產車型計劃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實現全天候、規�;幕旌吓蓡巍眮砜�,自動駕駛技術想要實現商業化、甚至扛起營收大旗還有相當長的時間。但就客觀而言,這依然算得上是滴滴新的想象空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