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玲:太平洋百貨將退市,時尚百貨新的引領者在哪?
出品/聯商視頻
整理/深海
太平洋百貨上海最后一家店——徐匯店下半年合約到期后,將不再續約。這意味著太平洋百貨將徹底退出上海市場,至此,以太平洋命名的百貨店退出大陸市場。
1993年來自臺灣的太平洋百貨首次將餐飲、休閑和娛樂業態引入百貨商場,引發行業效仿,從此,餐飲、娛樂開始逐漸成為商場標配,可以說,太平洋百貨逐漸成為時尚百貨的行業“領頭羊”,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市場環境變化以及太平洋百貨內部問題,太平洋百貨「時尚統治力」開始消失直至宣布關店「退出舞臺」。
厲玲回憶自己在銀泰任職期間去徐匯太平洋百貨學習的經歷,感慨老一代的零售百貨店經營者退出市場,新的引領者在哪里?
以下為文字實錄:
我看到有報道說上海太平洋徐家匯店在年底要關門了,因為30年合同到期。這是太平洋百貨在全中國大陸最后一間店,也就宣告以“太平洋百貨”命名的百貨店在大陸沒店了。
其實我聽到這條消息是有點傷感的,太平洋百貨給中國大陸的百貨業帶來了不少的新的東西,一度是時尚百貨店模仿的標準。記得我是1999年到銀泰的,從杭州大廈到銀泰之后,徐匯太平洋百貨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和目標。那個時候每個星期銀泰百貨辦公室有個車去上海,就是停在徐匯,大家去看那些店,我們去模仿去參考去學習。
他的咖啡店永遠是時尚百貨的那些經營者、產品供應商聚合的地標,你在他的咖啡店就比較容易找到這些供應商,你平時到哪都找不到,他就能夠在那邊。對時尚品牌的號召力,對品牌的指導作用推動作用那都是起到了相當的力量。作為一個百貨店,對制造商的引領推動作用,我覺得是首屈一指的。
后來我的銀泰百貨當中我也是向他學習不少,我覺得我自己的銀泰百貨對大部分供應商的這種推動都是比較好的。因為很多供應商并不知道一個柜臺能夠做到500萬1000萬一年,他們自己都不相信,但在銀泰的組織管理推動下很多品牌都都突破了那個銷售額。所以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記憶,不僅對供應商,對本地消費者,對同行的影響力都非常大。
我2007年到北京做西四環的華熙MALL的時候,主力店我還是挑的是太平洋。當時的臺灣太平洋已經從太平洋集團到遠東集團了,我是和遠東集團大老板一起談的,談得很艱苦但是也談下來了。所以你想,2007年我作為從業者,業界還是在看中太平洋百貨做主力店,而且合同也簽下來,他們招商也都開始了。當時的太平洋百貨是有相當號召力,團隊力量也是相當強的,盡管走了一些,但是他沉淀很厲害,因為他在臺北經營的非常好。但是各種原因吧,我離開那個項目以后,那個項目太平洋百貨也沒有開出來。
所以我和太平洋之間其實是有很多的來來往往,我很多供應商都從太平洋百貨認識,把他們從上海帶到杭州,在杭州扎根。很多柜臺杭州銀泰的業績還超過上海,無論形象、業績、口碑,我覺得我們當時做的都不輸給他。當時太平洋百貨的老總叫王德明,我還經常拜訪他,向他學習。所以當看到這條新聞時,我就想到了當年我和王德明幾次接觸的場景,我當時請他到銀泰來的那個場景。他來之前他是看不起的,而來了以后,他跟我說:“厲玲,沒想到你的店做的不錯哎!”這都已經過去都20多年了。
后來太平洋百貨其實在全國發展得也還不錯,但以后有一些內部的問題,還有董事長和總經理之間的問題,以及很多問題吧。團隊逐步逐步散去,太百的影響力慢慢的降低,但沒想到已經到關門到退出了。
我們當時可能覺得30年的合同很長,但現在想想30年也好快就過去了。更何況目前的百貨總體不是很景氣,大家都很難過。做奢侈品百貨店目前還可以,據說今年上半年多數還有個位數的增長。但是做時尚用品的百貨店好像增長的已經不多了,尤其是服飾類的,化妝品和黃金珠寶還有點增長,但是好像都不大。
太平洋百貨的團隊散了以后也在外面開出不少的店,但大部分都能開業,開的還可以,后來就結束了。也就意味著老一代的零售百貨店經營者退出市場,退出江湖,新的繼任者并沒有出來。有沒有?如果有,在哪?如果沒有,將會怎么樣?真的很難想象。
如果說有新的百貨能夠超過高峰期的太平洋百貨,甚至在做全國的引領的話那該多好呀!希望有新的人出來,希望有更好的時尚百貨店在中國站的比太平洋百貨高。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