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進展6個點?太平鳥數字化改造難題何解
來源/信風TradeWind
撰文/張瀚文
國潮風過后,市場對國產服飾品牌的拷問還在繼續。
近日,太平鳥(603877.SH)發布公告稱,將對募投項目進行重新論證并延期。該項目源于太平鳥于2020年發行的8億元可轉債募資,其中6.5億元用于科技數字化轉型項目,建設周期為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另1.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但截至今年3月31日,該項目的投入進度僅為6.06%,累計投入3903萬元。
信風致函太平鳥詢問公司進展緩慢的原因以及供應鏈柔性改造的進展,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多次致電也未能接通。
公告中,太平鳥歸因于受外部經濟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紡織服裝行業面臨重大挑戰,公司經營業績也承受了較大壓力,為了確保穩健經營和資金安全整體延緩了項目進度。
太平鳥的經營業績壓力直接表現在了財報上:2022年全年營收同比減少21.24%,凈利同比大幅減少72.73%。今年一季度,太平鳥仍在“失血”,營收同比減少了15.83%。
對于大規模關店、庫存高企的太平鳥來說,在公告中被頻頻提及的“SHEIN”路線會否是轉型的正確方向,而“科技數字化轉型”又是否是一劑“良藥”?
市場正在等待答案。
01
太平鳥的“痛點”
在太平鳥論證科技數字化轉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過程中,跨境電商平臺SHEIN作為該方向標桿被頻頻提及。
SHEIN將快時尚品牌的“小單快反”模式演繹到了極致,用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打造出爆款商品。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去年SHEIN的銷售額預計達到240億美元,距離快時尚鼻祖ZARA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在公告中,太平鳥不吝表達對SHEIN的艷羨之情,并表示“公司現狀和數字化戰略領先企業仍存在一定差距”,是公司必須解決的“痛點”。
太平鳥也是在2022年才剛感受到“痛”的。2019年至2021年,其營收增速分別為2.8%、18.41和16.34%,并在2021年營收突破百億至109.2億元。
但到了2022年,太平鳥業績突然變臉,營收凈利分別同比下滑21.24%和72.73%,扣非凈利錄得自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原因有二。
一是太平鳥受到了2021年激進開店策略的“反噬”。
2021年太平鳥分別新增了62家直營店和536家加盟店,其中加盟店一年開的數量比過去三年開的都多。可這些新開的門店并不掙錢,盡管加盟店數量同比增加了169%,但加盟收入僅增加了24%。
2022年,上述門店順理成章成了負資產,太平鳥不得不將其中大多數關閉。2022年,太平鳥凈關閉543家門店,其中關閉189家直營店、354家加盟店。今年一季度,其門店數量進一步凈減少了330家。
二是成熟門店的后勁不足。
太平鳥旗下連續開業超過12個月的成熟門店單店數據差強人意。2021年,這類門店的單店營收為274.84萬元,同比增加5.9%。但到了2022年,這一數字同比銳減19.28%至221.84萬元。
太平鳥一定程度上陷入“不促不銷”的窘境。在營收破百億的2021年,其銷售費用同比大增20.65%,而在降本增效的2022年,其銷售費用同比減少19.81%,毛利率下降4.6個百分點。
為了匹配門店數量生產的商品成了尷尬的庫存。2020年至2022年,太平鳥的存貨規模分別為22.6億元、25.4億元和21.3億元。周轉天數也不斷走高,分別為165.95天、167.96天和188.53天。
02
尚有距離的SHEIN夢
可以說,SHEIN是太平鳥這類快時尚品牌夢中的自己。但目前來看,太平鳥距離這個夢仍然十分遙遠。
過去兩年,舉債募資8億元的太平鳥轉型速度過慢。
2022年報顯示,太平鳥有包括ERP升級、供應鏈智能化升級、大數據平臺、池州數字化工廠等在建工程項目,合計4074萬元。作為對比,去年太平鳥回購股份就花了約6582萬元。
但報告期內,太平鳥的固定資產期末賬面價值為132億元,相比期初的136億元還少了約4億元,說明其購置、新建的固定資產金額少于其因折舊、計提而減少的金額。
這種現象的背后是太平鳥90%以上的產品依靠代工的現狀。
2022年,前五名供應商僅占太平鳥年度采購額的13.5%,這意味著太平鳥的供應商分散。相比耐克、阿迪的大部分生產外包給申洲國際,后者樂得為大客戶們進行改造升級,以保持“一供”地位。
反觀太平鳥驅動零散的小體量供應商升級的難度更大、成本也更高。截至2022年,其投入的在建工程中僅有池州太平鳥盛泰工廠上馬了數字化智造管理系統。
有從事柔性供應鏈數字化業務的人士告訴信風,柔性供應鏈大大縮短了代工廠的交付周期。“在面輔料完備的情況下,抖音電商的預售產品交付只需要15天,甚至很多產品2-5天就可以交付。”
但上述人士也表示,“目前大多數代工廠還是在觀望,(進行數字化改造的工廠)有被品牌推動的也有自發的,都是因為市場的需要。”
太平鳥的銷售渠道構成,或會成為其轉型路上的桎梏。
截至今年一季度,太平鳥共有3009家加盟店和1332家直營店,在四分之一門店均為加盟店的情況下,如何更精確的掌握終端銷售情況是待解的難題之一,反觀作為電商平臺的SHEIN天生就具備以銷定產的天賦。
太平鳥另一個可學習的對象是安踏,后者大刀闊斧的DTC改革使其安踏主品牌的盈利能力充分提高,毛利率從2019年的41.3%提高到2022年的53.6%。但同時安踏也承擔了經銷商的庫存,存貨周轉天數直線上升。
就目前來說,這個方法對太平鳥也不太適用,一方面需要充足的現金儲備購買經銷商的門店,但其2022年期末的現金及一般等價物僅有10.7億元;另一方面,當下太平鳥的存貨水平就已經處于高位,顯然需要經銷商分擔壓力。
或許是對公司轉型感到力不從心,太平鳥的管理層相繼離任。
2021年,副總經理申亞欣、戎益勤,監事會主席王東鵬相繼離任;2022年2月,任職超6年的董事兼總經理陳紅朝辭職,截至今年一季度,陳紅朝仍為太平鳥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達9.33%。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