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火鍋“硝煙四起”,大牌入局猛廝殺!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撰文/七飯
01
小龍坎布局社區店,
社區火鍋又火起來了
宣布要開100家社區門店的小龍坎,真把社區店開起來了。4、5月開出的15家新店,有7家社區店,都開在成都。
與原先五六百平,甚至上千平的大店相比,社區店面積只有200平。招牌上除了“小龍坎火鍋”外,還加上了“家門口的火鍋食堂”。
門店外鋪展開了好多張桌子,翻滾的火鍋持續飄出麻辣香氣,夏日的晚風吹來,“巴適得很!”。
店面縮小外,人均消費也大幅下降,開在春熙太古里的門店人均為108元,旗艦店人均為112元,社區門店的人均多在50元左右,非常親民了,“性價比高”“不貴”“離家近,挺方便的”。
在采訪中,小龍坎提到,“小龍坎應該有(社區店)這種小一點的店,能夠很方便地開設到一線城市的二商圈和三四線城市,做下沉市場,捕獲更多年輕人”。
社區門店的探索,無疑挖掘出更大的規模潛力,商場雖好,但社區卻有10多萬,再加上下沉市場,社區模式的打通,無疑打開了品牌發展的新局面。
小龍坎外,還有趙美麗火鍋、張崇會火鍋等新品牌涌現,社區火鍋店大有“復燃”的趨勢。
定位為居民樓下寶藏社區火鍋店的趙美麗火鍋,突出特點就是高性價比,人均在75—80元的人均。一張基礎排版的紙質菜單,沒有花花綠綠的排版,只列明了菜品。
素菜只賣菜市場的價格,豆芽、冬瓜、白蘿卜、黃瓜、木耳,統統一元,其他的也就六七塊,葷菜最高的才到26元。
川渝外,長沙也開出了眾多社區火鍋,像二十九棟爛火鍋,27家店的體量,同樣扎根在社區,同樣是七八十的人均,素菜多集中在三五塊,葷菜不超過30塊。
社會火鍋像老朋友一樣,又回來了,門店風格簡單、質樸,平易近人,涮品便宜,性價比高……
02
輕量化投資&消費降級的“雙向奔赴”
社區火鍋崛起背后,是社區餐飲的崛起,這背后固然有疫情催化,但更為重要的是消費客群的崛起,特別是90后、00后,缺乏一定做飯技能的他們,希望在住所附近,輕松方便地解決一日三餐。
社區火鍋的發展勢頭,其實從2022年下半年就有所抬升,2023年的上半年,勢頭更猛,這背后是輕量化投資&消費降級的雙向推動。
在今年的各類餐飲展會上,各大加盟品牌紛紛放大招,「加盟費全返」「現場簽約,0元加盟」「一年內閉店,合作費100%返還」。
“被廢”的加盟費,也從側面反映出餐飲創業者的慎重,自行創業慎之又慎,選擇加盟品牌也如此,投入要小,模式要輕,社區火鍋店模式的再興起,無疑與這種趨勢有關。
作為小龍坎集團重點業務線,小龍坎所看重的是社區火鍋店,“投入低,目標客群清晰,回頭客占比高,具有較好的自我造血能力。一旦運營模型測算成熟,便能具備快速推廣復制的潛力”。
像趙美麗火鍋,門店多集中在100~200 平米,小二十張桌子,20個服務員,同時選址在"A類商圈的C類位置 ",房租、人力、裝修成本大幅度下降。
在門店不包含轉讓費、租金情況下,趙美麗火鍋在重慶區域建店成本大多控制在 30-40 萬左右。
模式輕量化是品牌愿意投資的重要因素,另一原因則在消費端,在消費力下行的當下,價格親民的社區火鍋自然能贏得青睞。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從宏觀數據上看,全國餐飲消費規模較2019年同期增長92%。此外,商務部商務大數據監測,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8.9%。
最火熱的是“淄博趕烤”和“特種兵旅游”倆話題,宏觀數據之下,消費者更愿意選擇高性價比的體驗,好吃不貴的淄博燒烤,打卡各種小吃的旅游模式,看似復蘇,實則消費降級。
火鍋賽道也如此,不舍火鍋味,但也要保住錢包,社區火鍋成了最佳“平替”。
03
社區火鍋如何做加減法?
中國火鍋品類的沸騰,從最初的夫妻店、社區店開始,經歷了多年模式、產品與場景的創新,最終回到了原點,一個方向是社區火鍋店的“再崛起”,主打一個陪伴和高性價比,另一方面是像萍姐火鍋這樣,把場景做到了極致,兩個走向。
一家好的社區火鍋店,在運營層面,要有“簡”與“繁”結合的能力。
1)裝修、營銷,能省則省,一切奔著“性價比”去
在裝修方面,摒棄過多場景的打造,主打一個溫馨、干凈、舒適,外擺區幾張木方桌,幾把小竹椅,紙糊的燈籠高高掛起,主打一個氛圍感。
一方面是為了營造親民的用餐氛圍,二是能在裝修成本上大省一筆,有些創業者直接去二手市場淘舊貨來打造餐廳,風格懷舊,成本又下降了一大塊。
拋棄慣常的思維,在裝修、營銷降成本,向性價比發力,用低價菜品引流,從而打破冷啟動。
2)重視口碑營銷,服務更溫暖、更靈活
在“繁”這一層面,是指對社群的強運營。與商場強大且流動性的客群相比,社區的客群相對固定,口碑營銷頗為重要。
在重慶渝北有家“朋友的朋友的火鍋店”,創始人在社交平臺上記錄了開店的全過程,例如去舊貨市場回收餐具,200塊買下中古箱子,1.5萬搞定軟裝,16萬開出火鍋店,主打一個扣扣索索,能省則省。
在運營方面,和名字一樣,“朋友的朋友”,主打一個溫暖陪伴。每天新鮮采購食材,在社交平臺上展示。
在口味調整上更靈活,有消費者反映微微辣都很辣,火鍋店就根據消費者的意見,快速調整鍋底,將辣度降到部分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程度。
在服務上,更注重細節。如點完菜后,問一句“您有什么忌口?”,鍋底上桌后提醒一句,“小心燙“,顧客要離開時提醒一句,“帶好隨身物品,慢走”……
及時調整、社交媒體的推廣,加上服務細節的重視,都是提升服務溫度的關鍵。
3)高復購產品,多增長曲線,深耕“一畝三分地”
選擇扎根在社區,實際上就是大致“圈定”了消費客群,如何種好這一畝三分地,多產糧食是關鍵。
在主力產品選擇上,盡量選擇高頻復購的品類;保持固定頻率的上新,讓消費者時刻有新鮮感;利用門店全時段的優勢,增加鹵味、燒烤等外帶檔口,多條增長曲線。
雖然社區火鍋給人一種全靠“性價比”打天下的錯覺,但更重要的考驗在扎實的運營能力,如何扎根社區,逐漸成為消費者生活中的重要一環,這才是一個社區火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