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一捆干柴,與吳泳銘的四把烈火
來源/陸玖商業評論
撰文/胡家銘
2023年的教師節,對于25萬阿里人來說,并不普通。
這一天,誕生了史上第一位“功勛阿里人”張勇,阿里巴巴集團新一任董事會主席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也同時履新,阿里順利完成了又一次傳承交接。
三天過后,新任CEO吳泳銘的一封全員信,信中的一句“時代在變,阿里必須變!時代在進步,阿里更必須進步!”,標志著阿里巴巴進入了“技術掛帥”時代。
吳泳銘提出,會根據用戶為先、AI驅動這兩大戰略重心,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在此基礎上,阿里巴巴將對三類業務加大戰略性投入——其一是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其二是AI驅動的科技業務,三是全球化的商業網絡。
變革的第一槍,早在80多天前的“1+6+N”就已經打響;此后,阿里的國際商業板塊和阿里云業務,均有不同比例的增長,敏捷組織的動能初步顯現。新任董事會主席和CEO的順利傳承交接,則是為拆分后的“阿里航母戰斗群”,在行業變革前夜,及時更新了“導航軟件”。
如果從“百年老店”的角度通盤考慮,這只是漫漫旅途中的例行交接棒。但就阿里的體量而言,每順利完成一次和平交接,都是對阿里接班人制度的一次考驗,即使過程風平浪靜,但對于阿里巴巴來說,也同樣只是每個生命周期的開始。
而這個周期,屬于年輕人,屬于技術,屬于AI。
就資源儲備而言,張勇在三個季度里,已經攢下了足夠多的干柴,吳泳銘的四把火,更是讓蓄勢待發的年輕阿里人,再度燃起心中的火焰。
01
卷低價,可能沒有前途
吳泳銘在信中指出,傳統互聯網模式嚴重同質化已走向存量競爭,AI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正成為全球商業發展的新動能——同樣的,阿里必須自我變革,才能找到打開未來的鑰匙。
互聯網行業的嚴重同質化,不是一個新命題,早在流量紅利尚未見頂時就有人提及。它的最直接表現,則是賽道的擁擠。
從古早的“千團大戰”、打車大戰、外賣大戰,長視頻大戰、音樂版權大戰開始,再到如今的大模型之戰,不同的互聯網廠商,走在每個時期最熱的“華山一條道”上,燒掉成百上千億的投資,有的躋身大廠行列,有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放在以前,全行業還有增量市場可挖,一些資源浪費是“必要”的,是可以被大廠們接受的。但在全行業轉入存量競爭之后,往日還能擱置的矛盾如今卻變得尖銳。
這也是時下互聯網行業的一番奇景:全中國最聰明、薪資最高的一批腦袋,為了電商平臺一元兩元的價格差距,變得比菜場大媽還要錙銖必較——放到其他廠商,是百億補貼,是9.9喝咖啡;放到淘寶,則是價格力,是內容化。
在消費整體降級的當下,爭取最廣大互聯網用戶的直接武器,就是價格。但實現價格降低的手段,也可以有很多:直接提高營銷費用的平臺補貼是第一層,當然這恐怕也是沒有盡頭的一層;用技術與AI優化整體效率則是第二層,也是目前腳踩泥土,眼望星空的一種手段。
作為擔任過B2B、淘寶、支付寶等多個重要業務CTO的吳泳銘,這波顯然在大氣層。在“低價優質+回歸中小賣家+內容化”幾項組合拳下,淘天的用活、GMV、CMR與利潤等核心指標,有望繼續保持超預期增速。
02
技術宅的“四把火”
新官上任剛剛第三天,吳泳銘就在全員信中燒出四把大火。
第一把火,是前文提及的聚焦戰略優先級——在用戶為先、AI驅動的戰略重心下,阿里也將對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和全球化的商業網絡,加大戰略性投入。
互聯網平臺業務,毫無疑問是指淘天集團的核心電商平臺。早在5個月前,阿里就成立了淘天集團,CEO戴珊上任6天后,她操刀了淘天集團的組織架構調整,譬如按用戶邏輯、行業性質設立三大行業發展部,同時整合了包括客服、技術在內的阿里中臺團隊,全面獨立經營和管理。
這固然可以看做是“1+6+N”變革中的樣本案例。但這也不僅僅是組織意義上——技術部門獨立之后,集團后續對于淘天的投入,都不會再是中臺時期的簡單復用、迭代,將會更符合公司特性和技術路線。
蔣凡坐鎮的國際商業板塊,和吳泳銘親自掛帥的云業務更不必說。在板塊獨立運作之后,各項戰略投入都將更加精準,有效避免“大水漫灌”的問題。
第二把火,則是心態的徹底開放。注意全員信中的這句話:“各業務要主動以用戶為先的視角,尋求最廣泛的開放與合作,包括傳統意義上競爭關系的公司。”
這可能是整個公開信中,最重磅的信息之一。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在目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廠間的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自家的用戶和對應的延伸價值。
舉個簡單的例子。淘寶擁有全國最大規模的商家群體。近二十年的商品交易數據,不僅支撐了阿里的各項決策,而在數據量不斷積累的過程中,淘寶平臺的變現效率也在不斷提升,其他廠商的主力業務,也是同樣道理。
而在此前的激烈競爭態勢下,各家對于自己的核心數據資產,向來是封閉的——在多部門、集團化運作的大廠模式下,核心數據一旦泄露給競對,哪怕是處于業務合作,經過處理的,也無人可以控制結果,更無人為此擔責。
但在今年5月,騰訊廣告官方推送的一篇文章,開始打破這種隔絕的局面。這篇題為《騰訊廣告x阿里媽媽Uni Desk強強聯手,年中大促備戰攻略來襲》的文章中表示,今年 618,騰訊廣告與阿里媽媽將首次實現雙邊補貼,微信朋友圈可以直接跳轉淘寶APP。相比以往的“淘口令”,已經大為進步。
吳泳銘,以前也是阿里媽媽的總經理,所以如今的阿里選擇與競對尋求合作,同樣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第三和第四把火,分別是更長周期業務的激勵機制和體系,以及85后、90后的優先“提干”。
這同樣也符合目前的行業趨勢——無論是吳泳銘親自掛帥的云業務,還是方興未艾的大模型,發展周期都是十年起步、上不封頂。與瞬息萬變,最快按秒計算的電商業務存在天壤之別。正因如此,用快錢業務的考核方式去看待云計算和大模型,顯然也不合適。
而對于85后,90后而言,他們是在阿里發展最快的時期加入,基層的歷練和中層的管理經驗兼而有之。但更核心的管理崗位,則被更老的一批人占據。這是大公司階段必然出現的“年功序列”問題。
但在“1+6+N”之后,獨立的各個業務集團,客觀上為年輕人的流動提供了機會——只要有切實的業績與戰功,年輕人不會永遠是螺絲釘。
關于這一點,張勇和蔣凡,已經先后作出了示范——前者數年前不僅主導淘寶完成移動互聯網轉型,而且讓天貓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并建立了行業標桿的中臺體系,以此接棒CEO。
蔣凡則作為年輕一派的代表親自帶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實現單季度營收比肩阿里云,能晉升合伙人,也是實打實的“戰功序列”。
阿里巴巴最新的ESG報告顯示,公司35歲及以下員工占比54%,而且現任合伙人中,80后占比21.4%。在人才梯度和人才儲備上,阿里無疑是最好的中國科技大廠之一。
如果阿里能在此后幾年,實現85、90后的成功換血,出現更多的蔣凡,也將在意料之中。
03
求新,求變
無論是吳泳銘的兩個戰略重心,還是業務上的四個舉措,其實只代表了阿里的一個意志——求新,求變。
新,是阿里在吳泳銘接棒后,以更多的新技術驅動公司發展取代此前的營銷、組織驅動。“1+6+N”的敏捷組織,技術中臺獨立成子公司。是必要條件,也是技術優先戰略的實施基礎。
變,則是阿里這艘巨輪變為集團化作戰之后,用組織變革的手段來刺激公司前進。很多調整放在全球商業史都是史無前例,但在阿里成為了家常便飯。
最新的Q2財報數據顯示,集團收入同比增長4%至251.23億元,經調整EBITA利潤同比增長106%至3.87億元。這是阿里組織變動帶來的最直接的業績紅利。
但從長期角度來看,張勇在阿里國際化業務、AI、云計算等領域的諸多探索,都只算開了個頭,這些未竟之業,都留待蔡崇信和吳泳銘去完成。
對于阿里而言,吳泳銘在技術、商業、創投領域的經驗,將為阿里帶來新的變化。這也是阿里一直以來最不是秘密的秘密——永遠變化,永遠保持青春。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