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二手記:淘天隱匿,抖快奇襲
來源/銀杏財經
撰文/林安琪
雙12是否已經淡出歷史舞臺?
這是淘天宣布取消雙12、以“淘寶年終好價節”代替后,大眾心里最直接的疑問。盡管是淘天出于低價常態化布局所做的戰略調整,但在購物節熱度冷卻的背景下,難免給外界一種“鳴金收兵”的印象。
結合今年雙12各家戰績來看,與淘天的躑躅形成對比,抖快迎來泛貨架電商建設的紅利,占領年終大促高地,新的行業格局正在醞釀。
十幾年前,淘寶借“光棍節”推出雙11大促,同一時期,京東也在借618店慶日大搞限時促銷,購物節一度讓傳統電商大飽口福,一躍成為互聯網行業的領軍人物,彼時短視頻直播平臺尚未步入舞臺中央。市場的熱烈反響讓平臺看到大促的生命力,為承接雙11的剩余需求,迎合年終消費高潮,雙12應運而生。
很長一段時間內,雙12都沉浸在續寫“消費神話”的命題里。但后續購物節走向同質化,頻繁且類似的大促活動透支了消費者熱情,傳統電商對大促的掌控力減弱。除雙11主陣地外,雙12等“輔助節日”也在興趣電商攻占的目標。
淘天的平地驚雷一聲響,為今年的年終大促貢獻了首波熱度,同時也將購物節帶入爭議的漩渦。
購物節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各大平臺以不遺余力的投放宣傳給出了肯定答案,淘天并未向唱空的論調妥協,而是借由調整購物節發力常態化低價。對于轉型壓力倍增的傳統電商,如何趁著大促余熱轉變低價的呈現形式,是當下最緊要的問題。至于瞄準主角位的抖快,正在增進貨架場與內容場的協同、完善全域興趣電商的建設,只為登堂入室。
“消費神話”的分野與瓦解
2009年,剛成立的淘寶在時任CFO張勇的帶領下,借“光棍節”促銷的名義推出雙11購物節,隨后被其他平臺跟進,從此將電商帶入狂歡時代。
日漸濃厚的消費氛圍中,促銷的時間逐漸延長,玩法也不斷豐富。短短幾年,競相攬客的平臺與狂熱的消費者聯手締造出“消費神話”,“剁手黨”成為討論熱詞,戰報上的數字呈指數增長,影響力破圈輻射至整個消費市場。
雙11的表現,讓阿里看到節日促銷的潛力,彼時阿里為抓住消費升級大趨勢,將淘寶商城更名為天貓,重心轉向B2C,專注于天貓的品牌建設,雙11大促在其中貢獻不少助力。出于拓寬市場覆蓋面的目的,阿里如法炮制,為淘寶中小商家再造一個節日,以期守住C2C的陣地。
此外,雙12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消化雙11的剩余需求,并在年終節點搶占用戶的開支預算。
淘寶的初衷,是將雙12定位為雙11的輔助角色。比起拉動成交額增長,與雙11形成互補、構建完善的電商生態,才是最主要的任務。故而雙12的概念從誕生起就非常強調與雙11的區分度。
然而,即便雙12在設立之初強調與雙11在折扣方案、目標群體等方面的區別,二者在操作層面還是不可避免走向趨同。自2016年起,雙12增長開始放緩,將線上線下融合,并關聯阿里本地生活業務,冗雜的任務使雙12的定位逐漸模糊。
區分度不再,補足平臺生態的意義被消解,當雙12越來越向雙11靠攏,過于密切的時間節點就暴露出雙12的尷尬處境。兩個促銷節日間隔較短,隨著預售模式推廣,雙11的促銷時間不斷延長,留給商家和消費者的緩沖時間極為有限。
加上市場滲透率幾近觸頂,頻繁的促銷使年終活動愈顯擁擠,消費者在高頻刺激中感到疲憊,商家也因推廣費越燒越高、轉化率卻難見起色而降低對購物節的熱情。
回溯購物節的分野,雙12被取消,其實有跡可循。
2022年,最后一屆雙12的表現已給出暗示,招商力度與宣傳力度減弱,優惠折扣與活動時長開始縮水,結束后平臺官方也未公布戰報。
今年,淘天雖以好價節取而代之,但并未將這個促銷節日帶離歷史舞臺,新勢力開始涌向傳統電商曾經的主場。
興趣電商搶占高地
市場滲透率觸頂,存量時代來臨,面對需求側的變化與后進者的追趕,下沉成為傳統電商不約而同的選擇。然而在喧鬧的“最低價”吆喝里,消費者對營銷刺激日漸麻木,加上拼多多這位低價“守門員”堅守陣地,用戶在多樣選擇中對購物節逐漸“脫敏”。
消費者渴望更直觀的低價與服務,淘天想方設法回應需求,首次引入大量品牌商家,參與活動商品數量同比增長近20%,相比往年的雙12活動,好價節的折扣力度、商家規模、商品規模均全面大幅度提升。
同時,將淘寶、天貓合并進行跨店滿減,大幅降低湊單門檻,通過官方立減簡化優惠流程,淘天盡可能給出誠意,為了建立用戶的低價心智。
另起爐灶,不失為一種解法。放棄具有十余年影響力積淀的雙12購物節,是淘天打造低價長線IP的第一步。不過在后起之秀的襯托下,淘天改版后的年終大促略顯冷清。
一是雙11大促已收割大部分用戶需求,余量有限。二是淘寶好價節的預熱和上線太晚,12月9日才正式啟動,時間晚于抖音快手,余量需求被后者搶先攻占。
三是面對改版后的活動,中小商家這個主角的積極性并未明顯提升,“賠本賺吆喝”的評價流傳甚廣。
賽道內卷之下,平臺的流量補貼顯得杯水車薪,活動成本大幅拉低利潤,店家還要支出更多時間精力。不少商家為了穩定的流量曝光,才不得不與平臺步伐保持一致。
另一邊,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直播電商平臺加大了對雙12的投入力度,熱度空前。
抖音商城雙12好物節于本月初正式上線,相較其他平臺,抖音的活動時間較長,從12月1日持續到12月12日,其中,跨店滿減與疊加消費券的優惠福利,一舉抬高折扣力度。另一方面,推出商家會員活動加大優惠,并幫助商家進行私域沉淀。
12月12日,抖音電商發布的雙12好物節數據顯示,多個品類同比增長超過100%。
快手方面,雙12好物節的促銷時間從12月7日持續至12日,活動主要強調“低價好物”與“雙域增長”,借低價產品打通內容生態與商業生態,加上剛剛落實的組織變革突破快手部門間的壁壘,平臺的內容與商業循環有望進一步加速。
抖快在雙12里大展拳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二者泛貨架電商的完善,抖音將抖音商城擺在主位、快手招商凸顯貨架場的重要性,可為此佐證一二。背靠流量優勢,直播電商補足短板的努力,使其在爭奪雙12熱度上掌握了更多籌碼。
興趣電商跑馬圈地,深入布局貨架、打通內容與電商場景的抖快,不僅是為直播帶貨增長觸頂未雨綢繆,還將觸角伸向傳統電商的腹地。同一時間,淘天和京東還在為調轉車頭不斷試錯。
一場奇襲悄然上演,年終大促的高地,先到者先得。
主客易位,格局生變
星圖數據發布的《2023年雙十一全網銷售數據解讀報告》顯示,今年雙11的綜合電商交易額為9235億元,同比下滑1.1%。自2020年開始,雙11已連續四年增速下滑。
作為雙11的“下游蓄水池”,當雙11熱度退潮,雙12不可避免也會受到影響。
蛋糕沒有做大的前提下,分食之爭勢必更加激烈。興趣電商奇襲雙12,熱度流轉使年終大促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電商格局正在發生深刻改變。
變局的伏筆,埋于2019年。這一年的618,拼多多首次推出百億補貼,乘著購物節的東風將低價寫進消費者心里,自此,百億補貼成為拼多多的常態化活動,并被京東淘寶相繼效仿。也是這一年,“電商+直播”模式崛起,李佳琦、薇婭雙雙出圈,抖音、快手、淘寶的直播帶貨業務井噴,頭部主播乘勢而起,你追我趕創造了GMV奇跡。
百億補貼和直播帶貨,實際都是在做“天天低價”,購物節的稀缺性被瓦解,消費者對低價的感知也發生變化。更重要的是,淘寶、京東這類傳統電商的平臺心智被動搖,提起低價,人們的第一反應或許不再是淘寶雙11、京東618。低價心智削弱,平臺對購物節的粘性減小,自然會與雙12慢慢松綁,客觀上為興趣電商的見縫插針提供空間。
近日,淘天梳理AI業務,成立4個團隊并發布自己的大模型產品“星辰”,加快擁抱AI電商時代,計劃以更低的人工運營成本、更精準的推送與匹配、更具扶持力的商家服務優化平臺供給,增加競爭籌碼。
不久前,拼多多市值超阿里之際,馬云在內網表態以穩軍心,呼吁員工多提意見建議。無獨有偶,劉強東也緊接著以同樣的態度回應京東內網員工的千字長文。
淘天押注“AI驅動”、京東籌備下沉攻堅戰,傳統電商忙著轉型,而興趣電商的搶攻還在繼續。“抖音跨年生活節”的節日IP已開始預熱,內容力與社區文化的加持,仍在拓寬興趣電商的想象空間。雙12易主僅僅只是開始,新舊勢力的交鋒還在繼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