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調整:戴珊“下課”,吳泳銘身兼三大CEO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
2021年12月,阿里巴巴進行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設立“中國數字商業”和“海外數字商業”兩大業務板塊,戴珊接替蔣凡成為中國數字商業的掌舵人。2022年4月,戴珊又接任張勇成為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董事長。在此之前,兩家公司的歷任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依次為馬云、陸兆禧和張勇,無一例外,均由時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兼任。
至卸任之前,戴珊分管淘寶、天貓、阿里媽媽、淘菜菜、淘特、1688等中國數字商業全部業務線,執掌著阿里超過70%的營收大盤。
01
戴珊卸任,吳泳銘再挑重擔
據聯商網報道,12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集團CEO、淘天集團董事長吳泳銘兼任淘天集團CEO。淘天集團原CEO戴珊將協助籌建阿里巴巴集團資產管理公司。
當天,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通過全員信宣布了這項任命。他在信中寫道,“全新的時代,需要全新的戰略和組織體系變革。正視過去,面向未來,改變自己,相信經歷這輪變革的阿里巴巴將完成蛻變。”
吳泳銘
蔡崇信在員工信里還表示:“吳泳銘接任阿里集團CEO三個月以來,全面推動管理團隊年輕化改革。接下來,我們將全面啟用在基層得到鍛煉,嶄露頭角的年輕管理團隊,為年輕人創造屬于他們的創新環境。”
今年3月阿里巴巴啟動組織變革,蔡崇信和吳泳銘于9月正式接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和CEO。自此,吳泳銘將同時擔任阿里巴巴集團和淘天集團、阿里云智能集團三項CEO職務。分析認為,吳泳銘一兼三職有助于以技術創新引領淘天變革,確保集團聚焦核心戰略電商和云,形成統一指揮和高強度持續投入。
11月29日,馬云罕見地在阿里內網發帖稱:我更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里。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要祝賀pdd(拼多多)過去幾年的決策,執行和努力。
馬老師話音剛落,阿里果然又變了,步入“大一統”時代。
02
吳泳銘的新使命
截至12月19日收盤,阿里美股市值1920億美元,而拼多多市值1994億美元,拼多多依然高出阿里74億美元。
筆者在前期對比阿里、拼多多和京東這中國電商三極的文章中分析過,無論從業務范疇還是市場規模,阿里依然是中國電商當之無愧的老大。而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在于資本市場普遍看好在一個短期內(半年到一年),拼多多的用戶增速,利潤率水平,低值高頻商品的競爭力方面都要優于阿里。
作為龐大如斯的阿里集團,除了電商還包括一系列優勢很明顯的業務領域,譬如阿里云業務、本地生活業務等等,“復雜多元的阿里集團”市值居然被一個單一電商的拼多多超越,阿里顯然已經無法再等下去了。
吳泳銘是阿里創始人團隊中最年輕的“十八羅漢”,出生于1975年,是阿里巴巴004號員工,同時也是阿里第一名程序員,也因此被同行戲稱為“圈內最富有的程序員”。因行事低調,人稱“阿里的秘密武器”。
如今吳泳銘被推到前臺,同時身兼阿里集團、阿里云和淘天集團三大最重要的CEO職務,體現了阿里整合協同發展,尤其是對于最核心的電商業務、云業務的決心。此舉可以理解為,阿里將集中全集團的資源,賦能當下的電商業務以及寄予厚望未來實現高增長的云業務。
眾所周知,吳泳銘具有技術背景,而且在馬云時代一直成為老板的助理,吳泳銘在整個阿里集團的戰略方向和業務運營,很大程度上必將體現馬云的意志。另一方面,吳泳銘在技術領域的認知,有可能有助于阿里在AI的新風口再次抓住機遇,通過新科技的開發應用,開辟消費領域的新場景和新可能。
3月份,吳泳銘任職阿里集團CEO之后,曾表達過他的施政方針:確立“用戶為先、AI驅動”兩大戰略重心,并圍繞這兩大重心進行業務梳理,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同時進行管理團隊年輕化改革。
11月份,在阿里季度業績電話會上,吳泳銘首次向外界披露,阿里面向未來十年的重要優先級,明確為三個方向: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全球化的商業網絡。
在吳泳銘的話述里——“對于核心業務,阿里集團將保持長期專注力和高強度的資源和研發投入,同時各業務均以獨立業務單元為單位,獨立面向市場”。簡而言之即是,集團抓核心,其他業務自主發展,而這個核心無非就是電商和云。
面向未來,“AI成為最為重要的風口”固然沒錯,但是,如何以AI驅動電商業務,阿里云與阿里中國數字商業如何彼此賦能,可能還需要漫長的探索和實踐。
另一方面,吳泳銘更加重視團隊的“年輕化,對業務管理團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隨著高層的變動,阿里整個團隊的大動蕩,可能亦將隨之而來。
與馬老師呼應的是,吳泳銘也強調“無論過去有多成功,都必須翻篇歸零,喚醒重新創業的心態。”
03
戴珊的價值
11月20日,蔡崇信在全員信中,對戴珊兩年帶領淘天集團的價值進行了肯定:
戴珊作為阿里巴巴18個創始團隊成員,二十多年來一直奮斗在公司一線,為公司的創立和成長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淘天集團全面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回歸萬能淘寶的進程中,戴珊完成了使命。籌備集團資產管理公司是阿里變革之后新的業務職能,需要開拓的精神和極強的組織架構能力,戴珊將充分發揮她的專長,為公司繼續創造價值。
戴珊
2022年5月20日,阿里舉行一場線上品牌閉門會,戴珊強調要從交易轉向消費,將過去消費者的交易行為分別向前后兩段拉長,不僅要做好前端的內容,更要做好后端的服務,消費者成為了阿里的“第一客戶”。戴珊認為,過去是“流量時代”,今天是“‘留’量時代”。在此背景下:“天貓如何幫助商家穩大盤、有增長,是我今年最重要的事情。”
流量時代,需要的是做大規模,一方面是用戶規模,另一方面是商品的規模,流量的本質是“用戶”。但是,當進入一個消費分化,甚至消費降級的時代,當線上的價格優勢不再的時候,流量成為最重要的核心資源。一方面,后電商時代,平臺尤其要關注中小商家的健康狀況,要把大量的小商家留在平臺上,另一方面要盡可能把用戶留在自己的平臺上,提升用戶的活躍度和消費頻次。
但是,光“留量”恐怕還遠遠不夠。拼多多正是因為高幅的“增長率”贏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所以,作為老大哥的阿里,同樣需要拉新,同樣需要更多高頻的活躍用戶。
戴珊充分意識到,用戶的互動與粘性,是保持平臺“活性”的重要指標。戴珊曾表示,“在淘寶這個超級APP上,要堅定完成品牌商的發現,導購、種草、互動,最后是成交的全鏈路交付。”
04
阿里需要“背水一戰”
筆者始終認為,相比較與拼多多而言,阿里的市值被嚴重低估。而且,在電商領域,近年來阿里作為始作俑者打造的直播電商為線上帶來了新的生機,也形成了眾多分布廣泛的新電商生態。
在電商領域,阿里的表現稱得上是優秀的,但無奈于大環境的逆轉,下沉市場的價值隨著疫情以及以后的疤痕效應被進一步放大,拼多多踩中了這一階段時代的風口。
面向下一個互聯網的新十年,以AI技術的驅動有可能對目前的一切產生新的“顛覆式創新”,在一個AI時代新生態下,阿里能否再次抓住風口,可能不僅僅是吳泳銘一人的挑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