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投融資事件看資本的美妝嗅覺|復盤2023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作者/朱勝前
如果說,2022年資本對于上游端的加注只是功效、成分之風的“附庸”的話,那么2023年,上游端便掌握了充分的話語權。據CBO不完全統計,針對國內美妝市場,2023年共發生54起投融資事件。其中,上半年投融資事件28起,下半年投融資事件25起,呈現出全國性、技術熱和本土品牌熱三大核心趨勢。
01
合成生物成大熱門
在今年54起投融資事件中,共有27起直接或間接與合成生物企業相關,占比一半。
CBInsights分析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為53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將達到18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8.8%。其中,作為全球合成生物學的重要市場之一,中國市場規模有望突破70億美元。
盡管合成生物源自美國,但經過多年發展以及國內技術團隊的攻堅,中國在合成生物領域已擁有獨特的優勢。中科院微生物所陶勇教授曾在公開采訪中表示,在合成生物學技術領域,中美處于并跑狀態。雖然在底層的基因測序、合成和編輯工具層面,國內還存在差距,但在后端工藝放大、發酵量產層面,中國可以說有絕對優勢。
基于生產體量大優勢,中國合成生物企業在商業變現上擁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如創健醫療,除了去年9月間被LVMH旗下風投基金路威凱騰投資超2億元,還在2022年獲得來自資生堂旗下資悅基金近2億元的融資。據創健醫療CTO李海航介紹,創健醫療使用的穩定發酵純化技術,可實現30噸規模發酵,這使得該企業成為國內目前重組膠原蛋白發酵體量最大的公司。
在2023年,上海瑋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也分別在2月和12月分別獲得千萬、超億元的融資。領投的方華金大道投資團隊表示,生物醫用材料的應用引起了傳統外科治療方式的變革,具有重要行業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合成生物除了在投資方面獲得青睞外,也開始在產品上嶄露頭角。2023年年末,歐萊雅小蜜罐第二代升級上市,并宣稱首次添加重組膠原蛋白。據悉,小蜜罐是歐萊雅品牌護膚線中的頂配系列,廣受喜愛。在新品上市后,小蜜罐面霜位居天貓緊致面霜回購榜、好評榜TOP2,足以看出市場以及歐萊雅對于重組膠原蛋白的認可。
此前,百氪生物科技銷售總監胡鵬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20年到2022年這三年是VC狂投合成生物學的三年,2023年基本結束和收尾了,這時需要看企業的發展了。”
02
附加值高的新消費品牌備受青睞
回顧2023年,越來越多的美妝品牌開始受到國外美妝集團的青睞。從9月的創健醫療到12月的blankme半分一和海龜爸爸,以及melt season和codemint紈素之膚,來自LVMH旗下的風投基金路威凱騰和雅詩蘭黛旗下的New Incubation Ventures引人注目。
曾幾何時,國外企業對于本土品牌的態度更多是以收購為主,如小護士、羽西、大寶等,如今,美妝巨頭們更愿意以投資的形式來與本土品牌實現共同經營。此前,歐萊雅在中國成立上海美次方投資有限公司時,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曾表示,中國市場很講究速度和規模,必須得抓得足夠快,才能在未來實現規模化。“在中國設立投資公司,可以培養一個與中國美妝市場生態緊密相連的本土團隊,挖掘有潛力的本土品牌,彌補集團在布局上的空缺。”
凝聚東方文化屬性的香氛品類延續了2022年的熱度。繼2022年的聞獻和節氣盒子之后,2023年,主打東方香melt season獲得了雅詩蘭黛的青睞。對于此次融資,melt season的創始人Lishi認為,雅詩蘭黛集團數十年深耕美妝行業的經驗與資源將為melt season賦能,后續將在產品研發、品牌全球化和渠道拓展等方面助力。
彩妝細分品類亦是潛力品類。根據天貓數據,此次路威凱騰進行股權投資的blankme半分一已是底妝賽道佼佼者。2019年,blankme半分一在天貓底妝類目行業排名45,到2020年已攀升至15名;2021年,成為中國底妝品牌第一;2022年,在天貓底妝類目國貨排名仍是第一。
從結果來看,這些獲投的品牌都帶有鮮明的差異化競爭力。在保證產品的功能性之外,它們提供了更多的附加值,在情緒療愈、視覺表達和內容輸出上做出了更多的嘗試。比如,半分一找最貴的廣告團隊拍攝品牌宣傳片,目的就是尋找產品以外的認同,讓用戶完成對自身的認同;melt season在線下旗艦店打造中,更注重場景的構建等。
03
地域去中心化
技術流導向投資新布局
這一波投資熱錢流向常州、杭州、深圳、青島等多個城市。
在發改委發布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合成生物”被多次提及,政策上的確定性為生物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沃土。去年11月,江蘇常州出臺《關于推進合成生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及《常州市關于支持合成生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7年,全市合成生物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如今的常州已有多個合成產業園落地,包括金壇合成生物產業園、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西太湖合成生物創新產業園等。
深圳地區對于合成生物相關的支持可謂不遺余力。早在2021年深圳光明區科技創新局就發布了關于《深圳市光明區關于支持合成生物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補貼、減免、稅收返還以及人才支持等各類優惠政策。在當地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也就不難理解此次為何多家合成生物企業扎堆出現在深圳。
在今年,位于青島的中科藍智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兩次獲投。據悉,中科藍智成立于2018年,由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孵化,創始團隊由該所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的多名科研人員共同創立。據介紹,中科藍智獨創SCGP技術,實現純度99%以上的高品質天然GG(甘油葡糖苷)綠色制備,該成分在化妝品、食品、醫藥等領域均有應用。一線科研人員親自下場建企業,頗有些像當年巨子生物范代娣博士進軍重組膠原蛋白賽道,自然不難理解其為何能在短時間內頻頻受到資本青睞。
如今,產學研成為企業做研發頻頻提及的戰略。當資本的熱錢開始流向真正能夠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科技,那么與科技息息相關的高校或許會在此方面迎來更長足的發展。
有聲音認為,化妝品行業的競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產品為主,強調的是產品功能;第二階段以品牌為主,這一階段強調品質和安全,品牌力便是安全的保障;而當前,化妝品進入功效時代,在品牌力的同時必須疊加科技力。如果說,第一階段集中在產業集群效應的華東、華南;第二階段更多發生在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而現在,功效訴求催生的科技發燒時代,依托于高校、醫療資源以及政策扶持,化妝品企業、品牌,將在全國遍地開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