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2024:簡單點,輕松些,更美好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劉國正
元旦之前就想著按照慣例寫寫回顧2023展望2024的稿子,寫了停,停了寫,總感覺有太多想說的,又覺得很多不用說,又想少說些,一直沒找到好的思路。直到跨年時聽到了薛之謙的《演員》,有原來深沉版本的演出,也有類似走四方、大花轎、好漢歌不同曲風類型,喜慶、豪邁、無厘頭等不同風格的呈現方式。聽完之后想著這不就是我們的零售業未來可能的狀態嗎?不同風格,沒有明確的界限、界定,融合,協作,海納百川,一樣的東西可以以不同的狀態呈現出來,給大家不一樣的體驗與感覺等等。
所以我寫文章的時候也就有了一種更輕松的狀態,只是想和朋友們一起聊聊天,聊聊我們過去的零售2023,聊聊我們充滿期許與不安的零售2024。
聊聊我們的2023
2023年,我自己體驗、經歷了很多,和身邊的朋友,同行也交流了很多,提煉了幾組詞:
第一組詞:壓力、焦慮
這是我在過去的一年里聽到最多的詞,也是自身體驗最多的詞。業績受阻,消費下降,門店關停,高層換帥……后疫情時代,我們預估到了零售行業的緩沖期,恢復期,但現實情況可能還是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或者超出了一些企業的可承受能力,以至于我們變得越來越焦慮。
焦慮來自于期望目標與現實實際的差距,本質上其實是預期目標與企業能力的差距。2023年初時我提到過企業整體可以圍繞“降低數字期望,核心提高標準及專業能力要求”為參考思路,給員工一個相對寬松的目標氛圍,但要快速恢復標準、專業能力,思想、狀態等,同時要持續壘實優化核心的商品體系,服務能力等。新的一年里還是可以參考下這個思路,有壓力是好事,但如果一直焦慮,會影響到判斷力,行動力,影響到健康的狀態等等。
第二組詞:釋放、共情
從夏季淄博燒烤,到冬季哈爾濱冰雪,除了媒體報道的各種熱點,溫暖,快樂,真誠等等,我看到的一個角度是:2023這一年,我們太需要釋放一下了,釋放壓抑已久的情緒,釋放不知何時緩解的壓力,釋放自己的精神、身體、狀態……所以,能讓大家得到真正釋放的東西基本都火了,不管是景區,餐飲,項目,甚至是單個商品,大家形成了自發的傳播、裂變。
另一個角度是能引起共情的東西、事情,越來越受大家關注和喜歡。比如這一年幾乎是最受歡迎的主播董宇輝,一方面源自其淵博的知識,隱忍的積累,另一方面還有交流時的真誠,發自內心的善良,很容易引起、喚起不少人心底的情緒,引起共鳴。到后來東方甄選小作文事件,那么多的網友站出來支持董宇輝,也是源于此。再看近期的哈爾濱,“評論區的留言,大家需要什么我們就上什么”,這也很容易引起大家共鳴,之前我們做了太多“供方提供服務,需方做選擇題”的事情,或者表面上“了解并滿足顧客需求”,實際上還是供給方經過各種篩選、過濾甚至利益博弈后,再呈現給顧客做選擇。其實是越簡單越好。
2024,越復雜,越難過。
第三組詞:變化,變革
2023年,行業里還是有很多變化和富有變革的嘗試。
傳統商超的年輕化變革,新業態、小業態嘗試;零食店折扣店的發展、聯合、并購;電商格局演變,看似回歸到價格戰;直播電商的進一步升級,從頭部化到去頭部化嘗試;供應鏈變革;專業業態細分、業態變革;各種跨界、聯合……
有些變革是為了變而變,按照原來做法不行了,但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做,那就先試著變;有些變革是真正看到了危機,看到了機會,然后邏輯化結構化地去變革。
我們有句老話,叫做萬變不離其宗,“宗”是什么?我覺得除了我們行業的本質,服務業的本質,核心內容像商品、服務,我們更需要去關注的“宗”是時代的大勢、大局,長期政策的方向,比如我們的社會一定會往越來越美好的層面走,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我們也一定會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前進。我們每個企業,每個個人都應該去沉淀,追尋,融入時代,成為時代弄潮兒的一份子。
第四組詞:期待,美好
這一年,大家相互的交流多了,相互的學習多了,從認知、體系、根本上的學習變革多了,越來越多的人能沉下心,俯下身,正視過去的不足,去虛心做需要補足的功課。
我比較關注的是聯商東來商業研究院的一系列活動,東來哥的傳道、授業、解惑,期待越來越多的人能感受到、體驗到,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另外這一年,越來越多的城市,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情,感受到了美好。
我在2023年初,給自己加了兩個標簽“簡單、美好商業倡導者之一”,“企業認知體系打造倡導者之一” ,無論影響力大小如何,期待新的一年,更多朋友體驗到好的認知,好的理念,好的文化,共同走向美好之路。
想想我們的2024
首先,永遠堅持對正確認知的追求與實踐。
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正確的認識永遠是要放在首位的,沒有正確的認知,我們所有的后續,像企業制度、流程、文化等等,都會發生偏差,相互不協調,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我們之前舉過很多次例子:像我們對商品的認知,對促銷的認知,對服務的認知,到對利潤的認知,績效、考核的認知,再到企業文化的認知等等,無論是我們做了很多年的業態或事情,還是可能會出現我們第一次遇見的情況,其實靜下心來,梳理一下,都有最基本的認知,最簡單的邏輯。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因為某些內外部因素,各種事情,偏離了正確的認知。
希望我們能逐漸建立起企業的認知體系,這其實應該在建立我們的企業制度、流程、文化之前,就要去優先梳理的。雖然現在我們已經走在路上了,起點、前期走路方式都不同,但還是可以從現在我們在做事情的同時,建立我們的企業認知體系,然后在做的過程中,經常復盤一下,對照一下,不忘來時路。
第二,恢復一些熱情、熱愛。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唯有熱愛,才會進行更多有價值的持續探索,提升,在前進的道路上才不會覺得累,才不會因為短暫的困難而焦慮、停滯不前。
保持對生活的熱愛,保持對我們在做的事情的熱愛,找回一些我們可能失去的熱情,對我們在做的事,我們面對的人,我們面對的商品等等,多一些熱情,多一些溫情,多一些熱愛。
我們零售行業走過的這些年,回頭看那些曾經讓我們感受到壓力,倍感受挫,甚至當時感覺難以度過的難關,有些早已成為了過眼煙云,有些成了我們的酒后談資,有些則成了推進我們蛻變的重要力量。目前暫時的困難同樣如此,何況,我們現在的條件,所處的環境,能獲取的信息,可享受的資源等等已經遠比之前豐富。就像關于新年,早些時候我們有個詞叫“過年關”,有句老話叫“年年難過年年過”,現在看我們再過年,再困難的也已經比十幾年前,幾十年前輕松多了,舒服多了。歷史如此,生活如此,我們的行業同樣如此。
只要我們保持對生活,對行業,對事業的熱愛,保持我們的熱情,所有的困難都將過去,或者變成我們成長的墊腳石,這些打不垮我們的困難,終將使我們更強大,甚至會督促我們變成一個“新我”。
第三,期待好的理念,好的技術方法可以賦能更多分業態,小業態,小企業,更期待大家有更好的融合。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們的行業同樣如此,只不過
可能很多時候“分”“合”同時存在。
一段時間內,我們的不少業態可能會分化出來,成為“新業態”“小業態”。我們經歷了一站式購物的模式高峰,也會再經歷一段時間的專業小業態模式高峰,當然是在兩種模式并存的大環境里。無論是“大而全”還是“小而美”,“傳統業態”還是“新業態”,我們期待越來越多優秀的理念,優秀的思想,優秀的做法,優秀的文化可以觸達到更多人,更多企業,增加賦能。
期待我們的新業態、小業態,多關注些專業價值、情感價值,適度關注規模價值。
第四、期待有更多美好的團隊,美好的事物出現。
2023年,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協作、聯合、融合,看到了國貨熱潮,看到了不少城市的溫度,看到了知識的力量,看到了更多的真情呈現……
新的一年,期待大家力所能及地貢獻力量,引導更多美好的人物、美好的事物出現。“力所能及”四個字很重要,與地位、財富無關,期待大家一起憑本心,共努力。
2024,想做的事情
有個小的建議,我們抽時間想一想“心懷夢想”四個字,然后想想2024年我們企業、個人想做的事,最好是之前沒關注、沒做的事情。
2024年,我倒是很想做一件事情:聽到更多零售人的聲音,真實的聲音,看到更多零售人,零售行業真實的生活狀態。
比如我們做一個針對零售人采訪交流的節目,不僅僅是企業老板、創始人、高管,更希望接觸到不同崗位、不同職位、不同類型的人們,我們可以多角度多層次地分享交流。這個過程中,我們期待不僅僅是交流工作、行業本身,更期待交流的是生活,看到不同的美景、美食、美好事物、美好思想、美好文化等等。
至于為什么做這件事,可能想通過這件事,看看下一步我們應該怎么走、做什么、怎樣做的目的,也可能只是給了大家一個舒緩壓力、情感共融的平臺和空間。
我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如果個人精力有限的話,期待可以有人,或者我們一起做這件事或者類似的事情。
然后,期待著2024年年末,或者再晚一點也行,我們一起做一場零售人跨年聚會,或者跨年演講之類的,有可能的話,持續做下去。
最后
今年寫的復盤與展望,相比往年,晚了一點,多了一些生活話語,少了一些行業話術,其實早該如此。
如同薛之謙《演員》里唱到的“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期待我們的2024,簡單點,輕松些,更美好。
最后的最后,附上一首小詩:
我們所有的經歷
只要過去的
都是美好的風景
明天即將到來的
是我期待的未知
哪怕是狂風暴雨
我也會覺得
是高爾基的海燕
或者會笑著想起小品的那句
海燕吶
如果是風平浪靜
我倒有些忐忑
我向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也更坦然享受
春暖花未開的美好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