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盒馬山姆商戰(zhàn)的巨頭,又多了一個
來源/DT商業(yè)觀察
作者/張晨陽 鄭曉慧
2024,零售店的低價“商戰(zhàn)”依舊打得如火如荼。
人們甚至不用走進超市,光是上下班坐地鐵,就能近距離感受到樸實無華的商戰(zhàn)。
(奧樂齊在地鐵站投放的廣告牌/ 《DT商業(yè)觀察》拍攝)
從圖中可以看到,奧樂齊目前先后在上海靜安寺地鐵站投放了兩版廣告(目前奧樂齊僅在上海有門店),第一版內容直接貼著山姆、盒馬的網紅產品來打——
“夸張!隔壁家的瑞士卷沒吃完就過期了,幸好,奧樂齊超市小包裝,買多賣少都便宜”,然后圖片上大大地印著“牛乳&巧克力榛果雙拼瑞士卷蛋糕,11.9元/4塊裝”。
當然,奧樂齊不是頭一家加入價格戰(zhàn)的。自2023年8月,盒馬用一盒99元/1kg的榴蓮千層蛋糕打響低價的“第一槍”后,混戰(zhàn)就開始了。
那么,盒馬、山姆和奧樂齊,到底哪家更便宜?產品有什么區(qū)別?它們的策略又有什么不同?
《DT商業(yè)觀察》對比了奧樂齊超值系列的71款商品、盒馬“移山”156款商品,并把山姆的同款或相似的商品作為對照,有如下發(fā)現,并在每一點發(fā)現下面,做了一些分析。
01
單價上:
奧樂齊最便宜,自有品牌占比最高
我們羅列了奧樂齊、盒馬、山姆共有的商品并做了克單價的對照,發(fā)現在價格上,除了盒馬的雞蛋更便宜,其余幾款商品,奧樂齊的“超值系列”都贏麻了。
比如山姆的日鮮沛橙汁,2升裝22.8元,平均一升11.4元,盒馬貼著臉打,推出了分量更小、但單升價格只要11元的100%橙汁,而奧樂齊的價格進一步往下降,同樣是1升裝、100%橙汁,只要9塊9。
奧樂齊能以低價勝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超值系列”里的所有產品都是奧樂齊自有品牌。而盒馬156款“移山價”的商品中,自有品牌占比為57.1%。
所謂自有品牌,就是直接和工廠合作生產出來的商品。比如奧樂齊旗下的礦泉水品牌是“尋露”,乳制品品牌是“悠白”(Westcare),這些產品的包裝上都標注了“ALDI奧樂齊專賣”。
生產自有品牌有很多好處:零售方可以介入供應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對產品進行“獨家定制”,因為沒有中間的多級分銷,能降低成本、將商品價格壓到更低,另外,不需要額外為品牌打廣告,因為“奧樂齊”本身就代表著“品牌”。
(奧樂齊在地鐵站主推便宜的“超值系列”/ 《DT商業(yè)觀察》拍攝)
在這一點上,奧樂齊、盒馬、山姆都有共同的目標——盡可能擴大自有品牌產品的占比。
但可能每家的側重點,或者說結果不太一樣。
奧樂齊很明顯,靠著高占比的自有品牌,具備價格優(yōu)勢。而盒馬和山姆可能更偏向于:不止低價,而且獨家。
2020年,盒馬CEO侯毅提到自有品牌的目標是:“有50%商品外面是買不到的,是盒馬真正站在消費者角度,獨家開發(fā)制作的,是真正能夠引領品質、引領時尚的商品”。
02
品類上:
奧樂齊、山姆更極簡,盒馬更重視生鮮
論價格,奧樂齊的確更勝一籌。
不過,論產品的豐富程度,“超值系列”遠不如盒馬的“移山系列”。
奧樂齊超值系列的71款商品,總共覆蓋了9個品類,其中一半都是生鮮(水果蔬菜+肉蛋水產),而盒馬“移山價”系列則包含了13個品類,比奧樂齊多了熟食、母嬰用品、保健品以及鮮花。
低價系列的產品雖然只是一部分,但也能側面反映出這三家公司整體策略的不同。
以生鮮這個品類為例。
奧樂齊“超值系列”里的肉類產品只有雞肉、豬肉和一款冰凍巴沙魚,相比較牛羊海鮮,豬肉和雞肉的確是中國人需求量最大的肉制品類。( 2022年,我國豬肉的消費量約5900多萬噸,禽類的消費量約2462.4萬噸, 牛肉的消費量約1014.9萬噸, 羊肉的消費量約554萬噸)。
即便是拋開超值系列,放眼整個奧樂齊,它也沒有設置活鮮區(qū),只有冰柜用來放置冰鮮/冷凍產品。
這很符合奧樂齊的理念,《大道至簡——德國零售巨頭ALDI的管理法》一書中提到奧樂齊的商業(yè)原則,其中排在最前面的兩條就是:
1、只經營有限品類的日常消費品;
2、所有單品都必須易于現場處理。
也就是說,奧樂齊只提供人們最需要的,或者最常見的商品。
山姆和奧樂齊一樣,也放棄了活海鮮。它對此的公開解釋是:“活海鮮在運輸和暫養(yǎng)過程中極易出現死亡病變、二次污染,很難保證營養(yǎng)價值和風味。”
當然,這也是出于控制成本的考慮,保證水產的鮮活程度,需要投入巨大的物流成本,再加上途中海鮮死亡的損失,種種成本疊加,最終都會累計加在消費者明顯感知的價格上。
但盒馬不太一樣,它的移山價系列里除了豬肉雞肉,還有各種牛肉和魚蝦海鮮,甚至還有一款“鮮活鮑魚”。
可能許多人都還記得,2017年的一張照片:馬云在海鮮池前舉著一只帝王蟹,在眾人簇擁下看起來很開心。
那是盒馬獨具特色的“活鮮區(qū)”,“懸掛鏈”“海鮮缸” 等也成了盒馬鮮生的標志性配置。
雖然現在帝王蟹、波龍之類的高端選品已經被弱化,高頻剛需的普通水產才是盒馬的重點,但對比奧樂齊、山姆,盒馬還是想在生鮮這一品類上增強差異化競爭的能力。
03
單個品類的SKU上:
奧樂齊、山姆走大單品路線,盒馬選擇更多
以鮮雞蛋為例,盒馬累計提供了10個SKU,包括移山價的“無抗鮮雞蛋”,單價從0.7元到3.1元不等,品類從鮮雞蛋、草雞蛋、土雞蛋到可生食雞蛋一樣俱全,既有2個裝的小包裝,也有45個裝的禮盒裝。
相比之下,奧樂齊算上超值系列的“營養(yǎng)谷物蛋”也只有5款,山姆更少,一共只有4款,且集中在大包裝、高性價比的雞蛋上。
在這一點上,山姆和奧樂齊的策略很像:
在多數商品品類上,他們只提供個位數(通常不超過5個,甚至只有1個)的選擇,盡管這樣做會流失掉一部分的商品選擇。
但從采購角度來看,單個工廠只供應幾個大單品,容易形成規(guī)模采購優(yōu)勢,從而保證每一款產品都是質量好、性價比高的大單品。
值得一提的是,盒馬在其他品類上也在大刀闊斧地刪減SKU。
從2023年10月份開始,盒馬全面啟動“折扣化變革”,把標準門店的8000個SKU數量,直接下降到5000個,只有生鮮保持了原有的2000個SKU。
但盒馬需要面臨的問題可能在于,想要在大幅精簡SKU的同時保持性價比,只有兩條路:
其一,讓供應商降價,但這樣會打亂渠道價格體系;
其二,像山姆、開市客一樣,對供應鏈進行垂直整合,建立自己的工廠和采購體系,但在這方面,山姆們有會員費作為支撐,而去年12月份宣布暫時放棄會員的盒馬,失去了這方面的支持。
04
克單價上:
即使是小份量,盒馬也比山姆劃算
我們在盒馬“移山”系列中找到了120款“山姆同款”,并計算了克單價,發(fā)現有9成(108款)商品,盒馬比山姆更便宜。
其中,一些是各自的自營產品如烘焙、生鮮,飲料;一些是引進的其他品牌,包括美妝、休閑零食等。
但即便是量更小的情況下,盒馬的“克單價”也比山姆便宜。
以澳洲肥牛卷為例,盒馬每千克的單價為99.9元,山姆的則要107.3元。
牛肉不僅是盒馬眾多“低價”商品之一,也是盒馬2024年移山價的主推商品。據界面新聞的報道,盒馬在2023年12月初啟動的“移山打牛”項目,“在定價時完成了全行業(yè)市場調研,保證性價比和品質”。
而盒馬在價格上打不過山姆的,在海鮮產品上比較明顯:盒馬移山系列中價格高于山姆的12款商品中,有3款是海鮮,分別是:三文魚、研磨鮑魚肉、黑鱈魚塊。
盒馬主推小份量的優(yōu)勢很明顯:更適合目前中國的單人/雙人家庭,損耗率更低,至少能在保質期內吃完;總價更低,每次需要支出的金額更少。在這一點上,奧樂齊也具有相同的特點。
當然,對盒馬來說,這背后更現實的問題可能是,大份量單品策略并非說爆就爆。
一方面,從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的討論來看,盒馬過去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來的定位不是“大碗便宜”,而是時不時有新奇的網紅產品,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嘗鮮。
另一方面,由于客群和定位的差異,大包裝在山姆是面向家庭人數較多的中產家庭,方便每次集中、大批量采購,但這放在盒馬則有可能水土不服,且“比起小包裝,大包裝的降價幅度更大,利潤空間的擠壓也越大,這種利潤損傷需要盒馬來承受”。
當初盒馬打響“移山價”第一炮的99元/1kg的榴蓮千層,經過和山姆的幾番糾纏,最低時降價到88元,還推出了470g裝的39.9元版本,僅上海地區(qū)的銷量就一度暴漲26倍。
但如今,盒馬已經下架了這兩款產品。
05
寫在最后
從2017到2019年,奧樂齊先后通過天貓進入中國、開設第一家線下門店。同期,盒馬鮮生、菜市、MINI等業(yè)態(tài)陸續(xù)開業(yè),做著五花八門的實驗。
那時候,恰逢中國消費升級浪潮,瞄準中產的“社區(qū)精品超市”“高端商超”等概念引入矚目,消費者也愿意掏錢嘗鮮,為高端、獨特、新鮮的產品和體驗買單。
現在,消費趨向理性,在日常消費中更青睞高性價比的優(yōu)質產品。
奧樂齊、盒馬們也順應趨勢,或回歸、或走上了硬折扣的道路。
從表面來看,這是一場低價主導的“價格戰(zhàn)”,但是從盒馬、奧樂齊布局自有品牌、和本地供應商合資建廠等動作來看,這更關乎零售商未來如何解決供應鏈、商品品質、性價比等難題。
折扣的關鍵,不僅關乎價格,還關乎商品價值和消費者的需求。
想要消費者購買自有品牌的產品,盒馬們不僅要通過整合供應鏈、減少流通環(huán)節(jié)導致的加價,讓利給消費者,還要推出消費者真正需要、能擊中消費者痛點的好產品。
從這個角度來看,侯毅的理解并沒有錯——折扣化經營模式不是賣便宜貨,而是把好貨賣便宜。
只是盒馬們,都要加快腳步了。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