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芙蘭遇到難題了,大中華區總經理請辭
來源/時代周報
撰文/葉曼至
絲芙蘭終于落下換帥這步棋。
據《青眼號外》報道,1月19日,絲芙蘭大中華區總經理陳冰因個人原因正式離任。過渡期內,絲芙蘭亞洲區總裁Alia Gogi將直接管理大中華區的業務。
更換國內掌舵手一事,早有苗頭。去年7月,業內傳出LVMH集團計劃為絲芙蘭中華區物色新領導者,以領導下一個增長階段的消息。目前,繼任者尚未正式公布。
2005年,絲芙蘭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高端美妝零售商,憑借中高端市場定位以及大量歐美美妝潮牌資源,絲芙蘭成功獲得消費者熱捧,成為線下美妝渠道“霸主”。
國貨崛起之下,線下美妝渠道激烈洗牌,行業座次重新調整。
眼下,美妝國貨品牌已突圍而出,在部分渠道趕超歐美大牌,專攻后者的絲芙蘭失去了先發優勢;與此同時,KKV、WOW COLOUR、調色師等本土美妝集合店加速擴張步伐,并進一步成為國貨美妝品牌在線下布局的優選,絲芙蘭的江湖地位受到沖擊。
面對全新的競爭格局,絲芙蘭也在根據風向改變策略,包括下沉市場、增強服務體驗、擁抱國貨等。改革進行時,換帥后的絲芙蘭能否重返頂峰?
針對換帥事宜、應變策略以及2024年線下渠道布局等問題,1月19日,時代周報記者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采訪函至絲芙蘭,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01
本土集合店圍堵絲芙蘭
進入中國市場19個年頭的絲芙蘭,曾經鮮有敵手。如今,這一局面已被打破。
近年來,本土美妝集合店以雨后春筍之勢涌現,WOW COLOUR、HARMAY話梅、HAYDON黑洞等品牌更是頻獲資本青睞。與專攻國際美妝品牌且上新速度較緩的絲芙蘭不同,本土美妝集合店匯集了更多高性價比的國貨美妝品牌,集合品類更多,推新速度較快,這種更適合本土消費者的打法,圈粉不少“Z世代”消費者。
KK集團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絲芙蘭在中國市場的商品交易總額的復合年增長率僅7.6%;作為對比,同期調色師、WOW COLOUR的增長率分別達到642.8%、63.3%。
另一方面,國潮風盛行之下,國貨美妝品牌持續輸出,以珀萊雅為代表的美妝企業線上銷量甚至超過國際大牌,成為年輕消費者在美妝產品上的首選。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為4858.1億元,同比增長6.7%,市場明顯回升,預估2023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五千億元。
《青眼情報》發布的《2023年中國化妝品年鑒》數據顯示,2023年,國貨美妝銷售額同比增長21.2%,市場份額達50.4%,首次超過外資化妝品品牌。
這也讓主打國貨產品的本土美妝集合店占領上風。相比絲芙蘭較高的入駐門檻,本土美妝集合店對國貨美妝品牌更友好。多名國貨美妝品牌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比起絲芙蘭等傳統美妝集合店,國貨品牌更愿意入駐本土美妝集合店與百貨渠道。
1月18日,時代周報記者在走訪廣州天河絲芙蘭門店時發現,店里基本以迪奧、雅詩蘭黛、蘭蔻、嬌蘭等國際中高端品牌和自有品牌“絲芙蘭”系列為主,國貨品牌占比較小。“絲芙蘭的入駐門檻比較高,國貨品牌沒有那么容易能進來。”有店員透露。
面對日新月異的美妝消費態勢,絲芙蘭不復高速增長之勢。1月19日,廣州美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線下負責人何文波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絲芙蘭掉隊主要與近年來國貨崛起,消費者對國貨產品認可度提升有關。另一方面,對于走中高端化路線的絲芙蘭來說,其品牌主要消費渠道是百貨與線上。而如今,線下主流消費人群已從80后、90后變為95后、00后,絲芙蘭以國際大牌為主的銷售模式也逐漸祛魅。
“國貨品牌從產品包裝再到成分,再到所傳達價值觀和定價,都比國外品牌適合本土市場。另外,本土美妝集合店的體驗方式也代表了市場的潮流方向,消費者更愿意逛SKU更全面的本土集合店。從購物體驗上講,近幾年新興的本土集合店更勝一籌。”他進一步分析道。
02
主動擁抱國貨
面對本土新秀們的層層圍剿,絲芙蘭亦在積極應戰。下沉市場,是絲芙蘭變革之戰的重要一招。
據絲芙蘭小程序數據,截至2023年9月,絲芙蘭在大中華區門店數量超過330家,并下沉到了宜昌、臨沂、九江、贛州、揚州、江門、達州等三線到五線城市。
“第四季度計劃再開15家門店。”2023年10月,陳冰在接受《FBeauty未來跡》采訪時透露,2023年會追回往年的開店數,并在未來延續這種擴店的節奏。
與此同時,絲芙蘭也在服務上進行升級。2023年6月,絲芙蘭中國在上海開設首家未來概念店;同年10月,絲芙蘭的第二家未來概念店于武漢開幕。據悉,2家未來概念店都集中了絲芙蘭最前沿的數智化科技服務,比如智能推介、AI玩妝等多種設備。
產品方面,絲芙蘭主動擁抱國貨。當下,部分國貨美妝品牌正在嘗試擺脫“平價”標簽,邁向中高端市場,絲芙蘭看準這一勢頭,開始采取更為本土化的選品戰略。
2022年6月,絲芙蘭正式推出“就耀中國造”中國品牌發光計劃,以期在3年內扶持5個本土品牌成為銷量過億的高端美妝代表。CHA LING茶靈、WEI蔚藍之美、MAOGEPING·LIGHT毛戈平·光韻、相宜本草等多個本土品牌都與絲芙蘭達成產品線的合作。今年1月,國產香氛品牌MAISON de SIT.E入駐絲芙蘭,這也是首個進駐絲芙蘭的中國香氛品牌。
如今,絲芙蘭的突圍發力仍在繼續。面對勢頭正猛的本土美妝集合店,絲芙蘭還有機會嗎?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設計美學、價格低且國貨美妝品牌集聚等特點來看,本土美妝集合店確實更吸引消費者。但從根本上看,本土美妝集合店還無法動搖絲芙蘭的地位。
“在過去,國貨美妝品牌走的是以線上渠道銷售為主的路線,性價比較高,在發力線下渠道后,其在此投入的成本大幅提高,品牌價格競爭力也會受到沖擊。此外,在新鮮感褪去后,消費者對國貨美妝品牌的購買力也在減弱。反觀國際大牌,其價格相對穩定,且受到線上沖擊較小,這也是絲芙蘭的優勢所在。”賴陽分析道。
他進一步指出,絲芙蘭擁有大量國際品牌的合作資源,其品牌豐富度與層級并非本土美妝集合店可替代。短期來看,絲芙蘭的消費市場會受到一定沖擊,但從長遠來看,絲芙蘭能夠穩定擁有自己的特定市場,并與本土美妝集合店各自占據不同的市場細分板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