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很忙“翻牌”風波:一場自導自演的“苦情戲”?
來源/互聯網江湖
撰文/劉致呈
競爭越來越激烈的零食賽道,似乎正在上演一場“自導自演”的“宮斗大戲”。
1月22日,網絡上流傳著一份零食很忙發布的通告,疑似指責好想來“翻牌”進攻零食很忙。
消息一出,便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作為一名熱衷前排吃瓜的熱心觀眾,我也自備了瓜子小板凳,關注著這場零食量販賽道的“吃瓜”大戲。
“翻牌盤”始末
先給大家普及一下關鍵信息點。
所謂“翻牌”,其實就是通過補貼、高價買店等方式,使加盟商更換門店招牌,重新開業。
直白點說,網上流傳的這則公告里,零食很忙指責“某想來”(也就是好想來)來挖自己的加盟商。
公告中還提到:“競爭品牌某想來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我方加盟商機密的個人電話信息,以開出誘人條件的名義引導我方加盟店翻牌變更為某想來品牌。”
這措辭這表達,“受害者”的人物形象瞬間就豐滿了起來。
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
做消費品嘛,按道理說加盟商換換牌子也很正常,就比如咖啡行業也有不少星巴克加盟商轉投瑞幸。
但這份流傳的通告中,零食很忙義正言辭,不僅讓人好奇究竟糟了多大的罪。于是,我便嘗試去互聯網的世界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
這么一查不要緊,沒想到吃瓜事件還是那么的Drama,反轉來得就是這么快。
原來在零食很忙這份通告流傳出來之前,來優品的加盟商已經聯名發了一份聲明。
這份聲明中白紙黑字寫著:“我們頻繁接到你公司(趙一鳴)業務人員的電話,要求我們更換招牌高價買店,許諾現金補償,并且威脅我們如果不答應,就在旁邊或對面開店,稀釋我們的門店業績…… ”
好家伙,看著這么多的指紋和簽名,這樣一來,事情就有意思了。
要知道,來優品和好想來都是萬辰系的品牌,而趙一鳴和零食很忙,在去年11月就開始了合并。
結合這幾個信息點來看,如果網上流傳的這份零食很忙通告屬實的話,似乎多少有點“惡人先告狀”的意味了。
用力過頭的“苦情戲”?
從另外流出的一張微信朋友圈截圖看,似乎不少加盟商對趙一鳴零食“翻牌”的行為憤憤不平。
看來,這事兒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零食行業的翻牌,很可能也不是現在才有的。
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去年11月趙一鳴與零食很忙合并開始,趙一鳴的社交媒體宣發就似乎“變了味兒”,除了宣傳自家的產品,以及最新動向,似乎也在明里暗里提及一些行業品牌。
宣發的風格變了,背后是策略變了,也可能是市場定位變了。
市面上也有觀點認為,零食很忙整合趙一鳴零食之后,在市場競爭策略上做了改變,趙一鳴市場競爭策略似乎比以往更激進了一些。
比如,加盟政策上,更加激進,除了費用的優惠減免,還有更多的補貼。
零食很忙整合趙一鳴之后,似乎利用趙一鳴的加盟商作為“先遣隊”進一步打開市場,以進一步挑戰好想來等玩家的市場份額。
趙一鳴零食沖鋒在前貼身肉搏,而零食很忙坐鎮后方搶占道德制高點,隨后在輿論戰場上“先發制人”,這樣的策略邏輯鏈條完整,似乎很有很高的可執行度。
網絡上流傳的那份指責“某想來”通告,似乎也從側面說明了這一點,
如若真是如此,那么這招“暗度陳倉”的計謀也許瞞得過行業外的網友,卻瞞不過關乎自身真切利益的加盟商,以及眾多的行業觀察者。
畢竟,去年趙一鳴與零食很忙的合并一時風頭無兩,實為一家的趙一鳴和零食很忙,恐怕也很難在輿論場上做“切割”。
到頭來,這場零食量販的“翻牌大戲”,有可能是一場零食很忙與趙一鳴自導自演的“宮斗劇”,還傾情上演了一個“苦情”戲碼?這讓人看了屬實是有點繃不住。
當然,也不排除是因為整個行業更卷了,市場策略自然也就變得更激進了,但無論如何,這出“苦情戲”,都似乎有些用力過頭兒了。
不管怎么樣,市場策略更激進的趙一鳴零食要更多增長,似乎免不了與其他玩家來一場“惡戰”。
令人好奇的一點是,如果明知道自己要“上前線”扮演那個“惡人”的話,那么現在趙一鳴是否后悔與零食很忙合并?
答案或許只有趙一鳴零食自己知道,但該來的競爭壓力,卻也一點都不會少。
實際上,自去年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合并之后,資本對零食界“攻勢”仍在繼續。
一方面,大手筆官宣補貼政策,不斷“跑馬圈地”,另一方面,零食很忙的瘋狂擴張,也正在遭到更多行業玩家的抵抗。來優品的加盟商的反彈,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因趙一鳴而起的“翻牌”,其實本質上是零食很忙完成并購之后,資本擴張的一種延續。
資本跑馬圈地的增長雖然很快,但能不能持續增長下去,始終是一個問題。
可以確定的是,當資本入局零食量販這個行業,頭部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品牌之間短兵相接,也將會是一個常態。
與零食很忙、趙一鳴的擴張路徑不同的是,行業中的一些品牌,一貫的穩扎穩打,經營更扎實,更具長期主義。
而經過了資本的瘋狂的零食賽道,顯然也需要更多的長期主義。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