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賺超44億,海底撈去年凈利潤將創歷史新高!
出品/職業餐飲網
作者/旖旎
門店最高單日翻臺率超9次、凈利潤將超44億元……
昨日(2月20日),頻繁出圈的“卷王”海底撈,發布盈利預告。
公告顯示,集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剔除特海國際)將不低于414億元,同比增長不低于33.3%。
相比此前其凈利潤(剔除特海國際)錄得最佳年份2019年的25.6億元,在記錄上創造了歷史新高。
去年一年海底撈到底做了哪些創新動作,讓業績增長如此迅猛?
而它圍繞客戶做的“增值”創新,又能為我們帶來哪些新啟發?
01
海底撈去年凈利將超44億,創歷史新高!
昨日晚間,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發布正面盈利預告。
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撈年度持續經營業務收入預計將不低于人民幣414.0億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
2023年營收不低于414億元
相較于2022年度16.4億元凈利潤(剔除特海國際業務),海底撈2023年凈利潤將不低于人民幣44.0億元。
其公告指出,該增加主要由于海底撈餐廳的翻臺率提升及營運效率改善所致。
受匯率波動影響,海底撈于2023年上半年錄得凈匯兌收益約人民幣1.92億元并于2023年下半年產生凈匯兌損失。
撇除匯兌收益及損失的影響,相較2023年上半年,海底撈2023年下半年凈利潤預期增加不低于10.0%。
相較其2019年度的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及凈利潤分別約人民幣249.4億元及人民幣25.6億元(剔除特海國際業務),2023年營收及凈利潤預期分別增加不低于65.9%及71.8%。
海底撈稱,該增加主要歸因于海底撈餐廳網絡的擴張。
節假日門店日翻臺率超9次
除了去年凈利潤數據亮眼,其公布的去年門店節假日相關業績數據也值得我們關注。
一方面是大環境之下,旅游熱的推動;一方面是海底撈針對顧客、游客等花式服務的流量吸引。
海底撈在2023年的多個節假日期間迎來用餐高峰。
五一、端午、中秋、國慶等多個節假日客流量同比大幅增長,熱門旅游城市客流量增長尤為明顯。
其中,在五一假期前三天,海底撈在新晉熱門旅游城市淄博接待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長高達4.7倍。
端午假期客流量較去年同比增長超40%,杭州、廈門、長沙等熱門旅游城市部分海底撈門店日翻臺次數超過了9次。
從2023年9月29日到10月6日的8天假期里,海底撈門店接待顧客超1300萬人次,日均到店客流同比2019年國慶期間增長超過70%。
02
凈利暴增背后,
暗藏圍繞“顧客”需求創新的三大密鑰
嘗試新業態、拓寬新場景、增加花式服務,海底撈的2023年一直在聚光燈下,讓人挪不開眼球。
盈利預告成績單的新鮮出爐,也印證了海底撈這一年的各項創新的成果。
不菲業績的背后,我們又能從它的創新動作中學到什么?
職餐記者總結了其圍繞客戶價值做的三大維度創新,希望對餐企有借鑒和啟發。
1、新場景開拓
“要想長期讓每個人一輩子都在海底撈吃飯是很難的事情,我們也不會設立這樣的目標”,這是海底撈股東大會上,張勇表達的一個觀點。
他認為餐飲行業是碎片化的,而且現如今,顧客的用餐選擇足夠多,不同品類、不同賽道大家搶一波客群。一家火鍋店的競爭對手,不是另一家火鍋店,而是所有餐廳。
的確,無論是快餐、正餐,大家都在探索多場景。
像是以南城香為例,從單純的快餐業態,探索早餐、晚餐等場景,或是聚寶源連開7個檔口,當火鍋生意觸及天花板的時候,打開思路用檔口模式俘獲新的社區客群、游客客群。
場景創新是撬動餐飲品牌實現增長的利器,對于海底撈來說,業績增長的背后的第一大功臣莫過于“多場景”試水。
“夜經濟”場景:演唱會撈人,創造第二粉絲分會場
海底撈報告指出,去年上半年全國演唱會密集開唱,顯著帶動了深夜用餐需求。
海底撈部分門店積極利用明星歌單、應援色布置等創意,為意猶未盡的歌迷打造“演唱會第二分會場”,門店自發提供的“演唱會散場巴士接送觀眾”等服務在社交媒體成功“出圈”,受到歌迷顧客的好評,助力翻臺率穩步提升。
無論是疫情期間海底撈的外賣亮眼數據,還是農耕記等大牌餐飲開衛星店,殺入純外賣市場給了自己啟發。
海底撈也看上了這波紅利,開出了 “海底撈•下飯火鍋菜”外賣專營店。
在“外送”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度挖掘外賣市場,豐富一人食快餐場景,讓顧客可以隨時隨地實現“火鍋自由”,而海底撈也可以在外賣市場大顯身手,搶占份額。
“校園”場景:開出首家校園店,瞄準大學生客群
海底撈還把目光瞄準了大學生,去年在西安文理學院食堂二樓開了全球首家校園店。
菜品走高性價比路線,低至4.8折的校園專享價,雙人套餐只要50元。
與社會商業消費場景不同,校園是一個特殊的消費大市場,而且顧客群體需求穩定,是難得的藍海市場。
去年年末海底撈在部分門店試水推出人均108元自助餐。
近兩年,隨著消費降級、顧客消費力下滑、失業率的提升,人們對性價比、質價比的追求越來越高。
自助模式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既能吃飽、又能吃好的選擇,而且價格擺在那里,沒有壓力。
海底撈作為火鍋一哥,首先顧客對其品牌信任度很高,而再以“自助”的模式呈現出來,實惠吃飽,還能吃好,相當于又多給了顧客一個理由進店消費。
而從門店端來看,如果一部分門店中午時段客流量較少,以這種自助方式去刺激顧客進店消費,或許能夠為門店提升業績,再打開一扇新增長大門。
“宴會”場景:搶占商務、聚會等客群
去年年底,海底撈外送業務針對團建、開工宴、答謝宴、婚宴等重要聚餐場景,推出了定制“歡樂宴”服務,無論是餐前準備、餐中禮儀、菜品設計還是特色服務,都可以根據顧客需求進行定制化匹配,單場服務顧客最多接近2000人,向宴會市場發起挑戰,分一杯羹。
2、新業態創新
除了圍繞火鍋供應鏈上做“場景”的延伸,圍繞自己主優勢去做拓展。
海底撈也嘗試跨界,去年的跨界思路與之前的9.9元快餐副牌系列不同,嘗試了很多新的有潛力的黑馬業態。
新開人均120元的烤肉店
海底撈在西安開了一間烤肉店,名為“焰請烤肉鋪子”。品牌主打牛肉、豬肉、海鮮和各類料理小吃,人均消費在120元左右。
在店內,顧客不僅可以吃烤肉,還可以免費洗頭、編小辮、點歌、看服務員跳“科目三”等,堪稱“翻版海底撈”。
作為熱門品類,烤肉在近幾年熱度高漲,搜索熱度一度超過火鍋。同時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一些烤肉品牌在不斷推出新品種、新口味和新吃法,來迎合消費者。
而海底撈推出烤肉副牌,也是在瞄準烤肉市場的增長潛力,吸引新的客群,帶來新的增長點,加之在供應鏈上也有優勢,這樣的拓展更為錦上添花。
云貴菜在近兩年發展勢頭迅猛,上海迸發出了很多強勢品牌。
海底撈結合受年輕人熱捧的“云貴菜+bistro模式”,開出了首家云貴川小館。
不再走平價路線,而是想要鎖定一部分小眾群體,走小眾精致路線。
連開牛肉、海鮮、羊肉工坊,瞄準特色口味的新客群
去年,海底撈連開了牛肉、海鮮、羊肉三大工坊!
牛肉工坊選擇在了深圳,潮汕牛肉最火的城市,羊肉工坊選在了天津,海鮮工坊選在了青島,都是非常符合當地人特色口味的城市。
不斷深挖火鍋細分領域、區域特色的融合,也就是“個性化”的部分。就像張勇自己所總結的一樣,過去是迎合連鎖餐飲的標準化,接下來海底撈要做的是將個性化布局到未來的規劃中,搶占新客群新市場。
3、“花式服務”迭代
海底撈是以服務出圈,如今各大餐企為了搶客流都在卷服務,對于年輕人來說,美甲、舞面等服務早已不新奇。
圍繞年輕顧客喜歡的,海底撈去年創新增加了許多“花式”服務。
像是“科目三”的意外走紅,掀起一場全國科目三炫舞高峰,也拉動一批客流到店用餐。
還有無錫門店開始的洗頭服務、杭州門店開始的打毛線體驗等等,都備受消費者喜愛。
通過豐富的產品和服務,強化與顧客的情感連接,給顧客帶來更為立體和細膩的用餐體驗。”
職業餐飲網總結:
找出新的市場機會點,才能激活鹽堿地,把“瓜”更好地種下去。
華為的商道,是為“客戶”服務。
而我們反觀火鍋一哥海底撈的商道,似乎也離不開圍繞“客戶”去做增值創新。
對于門店超千家的連鎖頭部維持在“原地”已經很難,成功邁出一小步則更是難于登天,但不進則退適用于所有人。
很多人對創新無從下手,但創新的源頭藏在客戶的需求之中,當然那里也藏著餐企增長的密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