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侯毅退休,盒馬大變
來源/聯商網
撰文/王毅
盒馬“一號位”迎來了最終的結果。
3月18日,阿里集團CEO吳泳銘發布郵件稱,侯毅(老菜)卸任盒馬CEO,由盒馬CFO的嚴筱磊(花名:百何)接任,未來老菜將作為盒馬首席榮譽顧問,為盒馬的發展貢獻經驗和智慧,百何加入盒馬6年,有豐富的業務洞察能力,希望帶領盒馬越來越好。
01
侯毅“退休”原因
盒馬是阿里的新零售一號工程,侯毅也一直是盒馬的“一號位”。
從2015年加入阿里,過去9年間,侯毅的主要任務便是在頂層設計上,對盒馬不斷進行創新。60歲的侯毅作為盒馬的創始人,還奮斗在創新一線,他也將所有的新零售理解傾注到了盒馬的創新實踐中。
熟悉侯毅的人都知道,他有著鮮明的個性,愛折騰,會營銷,日常生活狀態也與盒馬密切相關。可以說,侯毅是盒馬的最大代言人。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不是因為有了阿里才有盒馬,而是有了侯毅才有盒馬。
不過拋開個性化色彩,過去九年間,摸著石頭過河,侯毅不斷嘗試和試錯,部分業態迭代探索速度非常快,但是失敗率也極高。比如說2019年起,盒馬先后嘗試了盒馬鮮生、盒馬X會員店、盒馬鄰里、盒馬小站、盒馬菜市、盒小馬、盒馬MINI、盒馬生鮮奧萊店、盒馬里等10多種業態,但不少已經關停并轉。
在業內人士看來,盒馬的一大問題在于戰略上的反復。比如,多業態試錯和調整,投入了較大的成本和精力,但錯過了豐厚供應鏈能力的窗口期。而中產群體和下沉市場“通吃”,不同業態與無人零售、社群團購等零售風口對標,也不斷弱化了用戶的核心心智。
而作為盒馬的“一號位”的侯毅需要對結果負責。對阿里來說,也需要一個人對盒馬的結果負責。
在聯商網顧問厲玲看來,盒馬沒有定下心來實實在在做零售,創新太多,總是高舉高打。盒馬業態太多,但市場變化太快,每個高中低端市場都面對著不同的對手。盒馬最重要的是找準定位,更加重視員工管理、業務流程管理,把路走通后,再走下一個臺階。
“盒馬是有機會做起來的,零售商非常辛苦,絕對不是喊口號就能起來的,沒有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一天一天,一店一店地做,就沒有今天,就沒有未來。”厲玲稱。
而由盒馬CFO接替侯毅職位來看,進一步坐實了盒馬將被出售的動作。“企業CFO接手‘一把手’往往是為了財務盡調,也就是為出售準備的”。
財務盡調一般是指投資人在與目標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經協商一致,投資人對目標企業一切與本次投資有關的事項進行現場調查、資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動,其主要是在收購等資本運作活動時進行。
有業內人士告訴《聯商網》,企業出售通常涉及大量的財務和交易細節,包括資產估值、稅務規劃、合同談判和資金流轉等。CFO作為財務管理的核心人物,對這些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豐富的經驗,能夠確保交易的順利進行并符合財務規范。
此外,CFO對企業的戰略規劃和運營情況有全面了解。在企業出售的過程中,能夠協調各個部門,為企業出售平穩過渡提供保障。而CFO能夠代表企業與接盤方進行談判。
而從接盤方角度來說,侯毅“去職”也在情理之中。
于接盤方來說,新的管理層可能更傾向于引入自己的團隊,以實現更順暢的整合和過渡。“新股東或新管理層可能希望擁有更大的決策權或話語權”。
02
阿里正不斷退出傳統實體零售
留給盒馬證明自己的窗口期已經關閉。
2024年春節前后,阿里有意出售盒馬、高鑫零售等“非核心資產”的傳聞不斷。
阿里考慮退出“非核心資產”,或許也與這些業務的表現也有很大關系。阿里發布的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實現營收2603.48億元,同比增長5%;同期經營利潤為225.11億元,同比下降36%。
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包括高鑫零售、盒馬、銀泰等業務的“所有其他”實現營收470.23億元,同比下滑7%;該部分凈虧損31.72億元,同比擴大87%。財報對此解釋稱,主要系供應鏈業務規模縮小,以及客單價減少導致高鑫零售收入下滑導致。這無疑是阿里想要退出的一大原因。
在財報電話會上,對于外界關于擬出售盒馬的傳言,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蔡崇信表示:“我們的資產負債表上,還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這些也不是我們核心聚焦的業務,因此退出也非常合理,但是由于當前的市場環境存在挑戰,這會需要時間。”
這實際上也表明,阿里退出包括盒馬在內的實體零售已經是集團正在推進中的事情,問題在于用多少時間能夠完成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已經很少提及新零售。背后原因在于,零售業態的創新和變革并非在短期內能夠取得突破,而是需要不斷長期投入。
而阿里體系內的盒馬、高鑫零售等線下傳統零售業務,也必將首當其沖。
2023年3月28日,張勇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將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盒馬、平頭哥、阿里健康、大潤發、銀泰、瓴羊等)。
不過緊接著在2023年6月,阿里張勇被宣布“去職”,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將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吳泳銘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CEO,同時繼續兼任淘天集團董事長。
在阿里創業元老蔡崇信、吳泳銘接收后,張勇以往的不少策略已經被“撥亂反正”。比如,阿里云智能集團已經停止分拆,多個業務也正進行回流。
如今,不管是市場還是阿里,都處于低潮期。市場情緒在變,阿里的策略也是不斷聚焦和剝離。短短的三年之內,阿里市值已經蒸發掉5萬億港元,美國當地時間2023年11月29日,拼多多的市值更是首次超過阿里。
而在馬云“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戰略推進下,傳統零售業務已經成為阿里的重資產包袱。
2024財年的前9個月時間,阿里完成了17億美元非核心資產的退出,包括出售小鵬汽車股份、減持快狗打車、退出更多公司等,如阿里網絡曾將持有的分眾傳媒、千方科技、居然之家等多家公司股份轉入杭州灝月等。
2月26日,阿里傳出了淘特即將關閉,平臺上的商家和商品都即將遷回淘寶的消息。3月15日,《聯商網》獲悉,阿里零售通平臺業務將于4月初暫停運營。
此外,據《聯商網》獨家報道,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內部基本已經確定,把大潤發和盒馬出售給中糧,大潤發約預估100億人民幣左右,盒馬約預估200億人民幣左右,雙方框架協議已經擬定,是馬云在阿里內部做了最后拍板。
一言以蔽之,在企業新的發展周期中,聚焦淘天和阿里云,是阿里兩大核心業務,非核心業務只能陸續被放棄。
03
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業
1964年出生的老菜年齡在阿里內部算是比較大的,他的履歷也跨越了40個年頭。1982年他離開工作穩定的上海石化,下海創業,做過服裝、家電、房地產中介、餐飲等生意。而后他又先后加入上海可的便利店和京東。2015年,51歲的侯毅加入阿里,轉眼間今年已到60歲。
縱觀侯毅的創業史,與阿里新零售戰略密切相關。2016年10月,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在云棲大會上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
馬云判斷稱:“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這是馬云的原話,他認為,抓住新零售的關鍵是在線、線下和物流結合到一起,在線的企業必須向線下走,線下的企業必須向在線走,并與現代物流結合,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才能創造新零售”。
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偏向于守業的阿里巴巴集團前董事長張勇(花名:逍遙子)成為最堅定的落地規劃者和執行者。
在新零售創業上,侯毅與張勇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侯毅甚至對外坦言,張勇他創業的伯樂,“幫我扛住了全部壓力”。
2018年6月,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侯毅表示,盒馬的誕生一切都是源自阿里CEO張勇的魄力和遠見。
2009年,京東物流自建物流初期,侯毅加入了京東,參與規劃了京東物流的整體框架,負責過京東“亞洲一號”工程,同時還做過O2O事業部總裁,通過京東對供應鏈的管理能力和電商運營平臺,幫助便利店實現O2O。
有行業人士透露,侯毅曾向劉強東講了自己曾經的想法:即打造“生鮮電商+超市”的模式,但未獲劉強東俯允。
2015年,侯毅從京東離職,張勇約見了他。二人聊到關于零售領域融合線上和線下資源時,侯毅講出了自己曾經的想法:即打造“生鮮電商+超市”的模式。
當初為了探索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模式,張勇和侯毅整整談了三個月,推動制定了影響盒馬未來的幾個關鍵方向——線上訂單一定要比線下多,30分鐘冷鏈配送,要盈利。而在當初的設想,除了繞不開的盈利問題,其它幾個都實現了。
在創業之初,侯毅最大的擔憂不是人才和管理,而是錢。作為重資產的盒馬錢從而哪來?幾次關鍵時候,張勇給侯毅吃了定心丸,“你大膽嘗試,錢的問題我來給你解決。”
據第一財經報道,這個秘密項目最初只是一個店,張勇把他放在了上海。此后半年,張勇經常與侯毅見面,平均每個月會見一兩次,深度探討項目的進展,調整發展策略。在兩人多次碰撞中,盒馬的發展標準越來越清晰。3公里30分鐘這兩個數字,也經過周密計算。
盒馬作為新零售“創立者”,身份首次獲得阿里官方認證,是在2017年。當年7月14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與CEO張勇同時抵達盒馬鮮生上海金橋店,并在餐飲區就餐,對外高調“認親”盒馬。
一張廣為流傳的照片是,馬云舉起了一只帝王蟹,旁邊的張勇和侯毅臉上洋溢著喜悅的氛圍。
而作為阿里新零售一號工程的盒馬鮮生早在2015年便開始孵化。2016年1月15日,盒馬上海金橋首店開業,這個被稱為“新零售第一店”,同樣也是盒馬內部銷售額第一的盒馬首店后來也不斷被同行學習、模仿。2016年3月,盒馬獲得了阿里1.5億美金投資。
實際上,在阿里新零售業態矩陣上,除了盒馬,還有淘點點、喵鮮生、天貓超市,以及投資的易果生鮮等等。盒馬的“優勢”并不明顯,關鍵時刻,是張勇承擔了一切壓力,把盒馬這個保密項目保護起來,還放在了上海。
有業內人士表示,作為重資產的盒馬進行出售以及侯毅“退休”,成也盈利、敗也盈利。特別是在經濟下行之下,不賺錢的業務關停并轉,已經成為主流趨勢。
04
盒馬的啟示
在中國零售業,恐怕很難找到第二個比盒馬創始人侯毅更能“折騰”的人了。
盒馬創立9年來,已經推出10多種零售新業態,包含盒馬鮮生、盒馬mini、盒馬X會員店、盒馬菜市、盒馬鄰里等。
《聯商網》曾分析,從盒馬各類創新業態來看,主要是通過賴以形成的物流、供應鏈、商品優勢,來解決不同消費場域需求和覆蓋密集度問題。
從盒馬“開大”來看,盒馬鮮生合適的城市核心點位有限,受到倉儲面積和配送體系的限制,無法全面滿足不同消費受眾需求。盒馬X會員店主打高線市場,在選址、選品上需要長期深耕細作,而市場上更多的增量生意也不在高線領域。
這些大店業態難以全面滲透到城市的毛細血管—社區市場,也難以對市場進行加密和飽和布局,從而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而從外部來看,消費形勢發生了大變化。
比如,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性價比,不再僅僅追求品牌,而是更看重商品的價值和價格。折扣店提供的商品價格相對較低,但品質并不差,因此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這也是盒馬進行折扣化經營變革的外部主要原因。
為了加速市場滲透,盒馬在“做小”方面推出了營業面積僅盒馬鮮生五分之一、投入成本僅為盒馬鮮生十分之一的盒馬mini以及更下沉的盒馬鄰里、盒馬奧萊等,來補足前者無法覆蓋的郊區和居民社區市場。
“我們所有的創新,都需要長期投入。盒馬想要贏,不僅僅是在大賣場層面,而是要在所有體系內構建核心競爭力,讓自身變得越來越強。”侯毅曾表示,
但是盒馬的問題在于,那便是價格競爭力不足,很多消費者都抱怨盒馬的商品價格比較“貴”。
去年7月,盒馬啟動成立八年來的最大變革,開始推出“移山價”,意圖通過折扣化經營變革模式,改變供應鏈和商品體系。
彼時,侯毅在接受《聯商網》采訪時表示,“移山價”背后實質上是盒馬生死變革之戰,盒馬需要通過價格力競爭不斷自我加壓和變革。
對于這次折扣經營模式變革,侯毅形容是阿里老話中所講的“晴天修屋頂”,而最終目的是讓零售業發展回歸到理性健康的狀態上來。
但是變革并非坦途,震蕩期已然到來。
比如,供應商吐槽砍價太狠、分揀員降薪35%的消息此起彼伏。盒馬的刀刃不僅向外,也在向內。有報道稱,從去年開始,盒馬分揀員的工資經歷過兩次了下調。
但是盒馬以及侯毅作為新零售的執旗者,對于中國零售也起到了革新和引領作用。
比如,盒馬首次創造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模式,30分鐘到家服務抬高了中國零售的服務門檻,也催生了“盒區房”這一概念。此外,對于商品新鮮度的追求和高檔食材平民化的打法,也讓高端商品以較為親民的價格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背后離不開盒馬基地直采和工業化生產能力。
侯毅曾說,中國零售業前20年被互聯網帶進來了“坑”里,所有的商業變化都需要圍繞消費者價值角度去創新。最終,要走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也有國際先進零售經驗的商業模式。
在2018年盒馬首次新零供關系大會上,侯毅曾直陳中國零售業面臨的三大問題:零供關系失衡、商品研發滯后以及經營理念陳腐。
“中國零售前二十年躺在了商品通道上。”侯毅認為,中國零售企業的經營模式還停留在傳統的KA模式上,各項費用奇高,造成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商品,在價格上遠遠脫離了市場競爭。對于零售企業來說,需要徹底放棄原先KA零售體系,走向全球供應鏈,走向自有品牌。
侯毅也坦言在重塑零供關系中遇到的困難:“我們希望供應商能進行改革,但這條路還走得比較困難,因為渠道費用很高,讓零售企業不堪重負,這種體系完全扭曲了商品價值。我們希望在盒馬身上能得到改變,但是經過實踐下來,發現很難去改變。一方面采購不堅決,采購費不愿意放棄,另一方面很多人不愿意改變現狀。”
不可否認的是,盒馬的經營與變革,是阿里在背后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而隨著阿里的變革,開始自負盈虧的盒馬壓力大增。
電商需要考慮效率,實體零售也需要控制成本。而盒馬是想解決電商和實體零售都沒有解決好的問題。
不過,隨著侯毅的“退休”,這個目標的完成還尚在路上,而盒馬的折扣經營模式變革戰略也變得有些不確定性。
有觀點認為,盒馬目前破的局,走的路,也是中國零售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無論是時代中的人,還是時代中的企業,都難以抗拒趨勢的變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