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凈利雙降、股東減持,大降價也救不了良品鋪子
來源/不二研究
作者/牧牧
號稱“高端零食第一股”的良品鋪子,正遭遇部分股東的“用腳投票”。
5月17日晚間,良品鋪子連發兩份減持公告,其控股股東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持股5%以上股東達永有限公司,兩者均計劃減持。
其中,寧波漢意由良品鋪子的創始團隊楊紅春、楊銀芬控制,也即良品鋪子的合伙人公司;此次減持也是良品鋪子上市以來,創始團隊的首次減持。
良品鋪子在2006年成立于湖北武漢,創始團隊有三人,分別為楊紅春、楊銀芬和張國強。2023年11月,楊銀芬重新出任良品鋪子的總經理及董事長,而楊紅春則僅擔任董事。
減持或有跡可循,良品鋪子上個月公布的2023年報,并沒有向市場傳遞樂觀信號:2023年,良品鋪子營收80.46億元,同比下降14.76%;凈利1.8億元,同比下降46.26%;扣非凈利0.65億元,同比下跌68.82%。
這是良品鋪子上市后首次出現營收負增長,且凈利、扣非凈利潤也是近6年最低谷。
良品鋪子解釋稱,營收下降是受市場及平臺變化影響,來自線上渠道的營收下降。2023年,良品鋪子線上業務的營收31.67億元,當期主營業務占比39.83%;較去年同比下降32.58%。
在線下門店數量上,良品鋪子去年新開了679家門店,包括455家直營店和224家加盟店;與此同時,關閉了612家門店,包括197家直營店和415家加盟店。
截至2023年年底,良品鋪子擁有3293家門店,包括1256家直營店和2037家加盟店。
為什么良品鋪子賣不動了?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線下渠道仍占休閑食品流通份額的85%以上,而電商平臺增長則逐步放緩。
在零食連鎖經營的浪潮中,良品鋪子曾以高端零食為賣點切入市場,從低端零食中殺出重圍;最終以“高端零食第一股”登陸資本市場。
新消費浪潮下,零食業態的迭代時間也在縮短;近一兩年,主打性價比的零食量販店模式迅速崛起,裹挾著資本力量,零食折扣量販店猛烈沖擊著“良品鋪子”們。
后來者的進攻來勢洶洶,良品鋪子也被迫卷入零食折扣賽道。2022年,良品鋪子推出零食量販連鎖新品牌“零食頑家”。
據方正證券研報,截至2023年10月,零食頑家湖北省門店數超300家,已覆蓋湖北省全域。
此前,良品鋪子也曾投資零食量販品牌“趙一鳴零食”,但在“趙一鳴零食”與“零食很忙”合并之后,良品鋪子退出“趙一鳴零食”的股東序列。
“17歲的良品,面臨著創業以來最艱難的挑戰”。去年末,楊銀芬回歸良品鋪子總經理一職后,第一個大動作就是發公開信,向市場宣告大幅降價。
同時,良品鋪子也明確對旗下量販零食品牌零食頑家的開店計劃,規劃2024年新開店500家。
圖源/良品鋪子官微
但是,良品鋪子在去年的大規模降價,并沒有帶來薄利多銷;其試圖通過全品類布局SKU持續擴充來拉動營收,也收效甚微。
量販折扣零食攻城略地,已經攻入良品鋪子們的“腹地”。挑戰正在加劇,市場留給楊銀芬和良品鋪子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