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撤潮”,茶顏悅色被資本洗牌
出品/氫消費
作者/李佳蔓
近日,有關“茶顏悅色多個老股東突然清倉式退股”的話題在業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這一變動,無疑為這家近年來在新茶飲領域嶄露頭角的品牌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茶顏悅色資本局變,紅籌架構浮水面,股東更迭引上市猜想。新茶飲賽道資本風向何往?透視茶顏悅色,窺見行業風云變幻。
01
茶顏悅色被資本“洗牌”
近日,茶顏悅色關聯公司湖南茶悅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工商變更信息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天眼查數據顯示,包括順為資本、五源資本、源碼資本、元生資本、天圖投資在內的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紛紛從股東行列中退出。
記者通過天眼查平臺深入調查,茶顏悅色的關聯公司—湖南茶悅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工商變更信息中,赫然顯示成都元承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南京五源啟興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等7家股東集體撤資,這一變動直接導致公司注冊資本從原先的約701.03萬元人民幣縮減至約506.72萬元人民幣。此番資本的大幅度撤離,無疑引發了外界對于茶顏悅色未來發展路徑的諸多猜測。與此同時,元生資本創始合伙人許良也卸任了公司董事一職。
這一系列的變動,無疑為茶顏悅色的未來發展路徑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財聯社6月16日的報道中,有與茶顏悅色關系密切的人士透露,此次股東變動實際上是茶顏悅色“正常搭紅籌”的一部分。紅籌架構,這一常用于境外上市的資本架構,是否意味著茶顏悅色正在為未來的海外上市鋪路?
回望茶顏悅色的融資歷程,從2018年1月完成首輪融資,到2021年12月的最新一輪融資,這家新茶飲品牌累計完成了4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天圖投資、五源資本等知名機構。然而,隨著此次多家資本的退出,茶顏悅色的股東名單基本回到了融資前的狀態,以創始團隊的持股平臺為主。變更后,僅剩長沙菊英良品牌管理有限公司、長沙幽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4家股東。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指出,在現代商業環境中,風險投資(VC)對于初創企業,尤其是那些快速成長的“獨角獸”企業而言,是推動其從萌芽走向成熟的重要力量。然而,風險資本的進入與退出,如同一把雙刃劍,既可能加速企業的發展步伐,也可能帶來重大的挑戰和不確定性。此次多家股東的退出,無疑為茶顏悅色的未來發展增添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實際上,關于茶顏悅色上市的傳聞并非空穴來風。早在今年3月,就有消息稱茶顏悅色已經選定了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負責其赴港IPO事宜。而4月,元天圖資本VC基金管理合伙人潘攀的加入,更是讓這一傳聞多了幾分可信度。畢竟,潘攀此前曾參與投資百果園、奈雪的茶等品牌,且二者均已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然而,面對外界的種種猜測,茶顏悅色方面卻始終保持低調。在回應媒體時,茶顏悅色明確表示:“公司目前沒有IPO計劃。”這一表態,無疑讓那些期待茶顏悅色能夠借助資本市場進一步壯大的觀察者感到有些失望。
不過,從整個新茶飲行業來看,登陸資本市場尋求新的增量已經成為一個共同的選擇。就在兩個月前,茶百道成功登陸港股,成為新茶飲第二股,并創下了2024年港股最大IPO的紀錄。而當前,古茗、蜜雪冰城、滬上阿姨等品牌也已經提交了上市申請書。新茶飲賽道的資本競爭正日益激烈。
然而,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卻表示,此前上市的新茶飲品牌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這也讓投資者在這個領域的投資變得更加謹慎。對于茶顏悅色而言,雖然此次多家資本的退出引發了上市的猜測,但未來是否真的會選擇登陸資本市場,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那么,茶顏悅色被資本拋棄了嗎?顯然不是。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此次股東的變動更像是茶顏悅色在資本層面的一次重新布局。在新的消費資本風向標下,茶顏悅色或許正在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無論是選擇境內還是境外上市,亦或是繼續保持當前的直營模式穩健發展,茶顏悅色都需要在資本與市場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02
多賽道布局,另辟蹊徑尋擴張
在新茶飲品牌紛紛沖刺萬店規模的當下,茶顏悅色一直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擴張路徑—開設酒館和賣糖水,以此尋求新的增長點。這一策略背后,是茶顏悅色對品牌新鮮感的持續追求,以及對流行風險分攤、SKU數量擴充、銷量提升和整體流量拉動的深度考量。
2023年5月,茶顏悅色以店中店的形式推出了“糖水鋪子”,正式嘗試進入糖水市場。在此之前,茶顏悅色的子品牌家族已經頗為豐富,包括小酒館子品牌晝夜詩酒茶、鴛央咖啡、古德墨檸、小神閑茶館,分別對應酒館、咖啡、檸檬茶、純茶四個細分賽道,幾乎覆蓋了消費者全天的飲用場景。
據茶顏悅色小程序顯示,目前鴛央咖啡、古德墨檸、小神閑茶館的門店數量分別為106家、70家和15家。另據窄門餐飲數據,茶顏悅色主品牌門店數量目前為560家。如果不考慮店中店形式,那么茶顏悅色品牌家族的全部門店數量已逼近700家。這一數字雖然與一些競爭對手的萬店規模相去甚遠,但卻體現了茶顏悅色在擴張策略上的獨特選擇。
在古茗、茶百道等品牌沖刺萬店,喜茶、霸王茶姬均突破3000家的背景下,茶顏悅色的擴張步伐顯得格外緩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茶顏悅色始終沒有開放加盟,堅持直營模式。創始人呂良多次對外表示,“不是不想做,是覺得我可能做不了”,他也認為,茶顏悅色的根是服務業。
這種堅持直營模式的策略或許很難滿足資本市場所要求的高成長性。尤其是在新茶飲賽道整體已處于較飽和狀態的情況下,茶顏悅色的選擇顯得尤為獨特。
如前文所說,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趨于飽和的市場環境,茶顏悅色也是動作頻頻。除了推出晝夜詩酒茶·藝文小酒館等子品牌外,還加強了在酒館、咖啡、檸檬茶、純茶等細分賽道的布局。這一系列動作無疑表明,茶顏悅色正在尋求通過多品牌、多賽道的布局來在飽和市場中尋找新的增長點。
多位業內專家都認為,每個品牌都有其獨特賣點和目標客群。茶顏悅色的“國風”特色和高品質定位為其贏得了一定的粉絲基礎。如果茶顏悅色能夠繼續創新產品,提升顧客體驗,同時有效管理其擴張節奏,即使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也有可能保持其競爭優勢。正如詹軍豪所說:“品牌的成功不僅僅取決于門店數量,還取決于品牌價值、顧客忠誠度和盈利能力等。”
新茶飲賽道擁擠,茶顏悅色另辟蹊徑,多品牌布局求變。擴張緩慢背后,那么,直營模式與資本市場期待的高成長性如何平衡?
03
上市傳聞與資本博弈
2024年3月,彭博社報道稱,茶顏悅色已選定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作為IPO保薦人,負責其在香港的上市事宜,有望于2024年赴港上市。然而,茶顏悅色方面對此不予回應,資本市場對新茶飲賽道的信心也不再如從前那般堅定。隨著茶百道的上市破發、奈雪的茶股價由上市之初的18.98元縮水至不到3元,新茶飲賽道的挑戰日益凸顯。
從業務層面看,茶飲賽道已經非常擁擠。茶顏悅色雖然以長沙為主要市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可能已經錯過了成為一個真正的全國性品牌的機會。
然而,資本紛紛退出股東行列,并不意味著茶顏悅色未來沒有上市可能。退出茶顏悅色的資本機構也有可能以翻紅籌或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 可變利益實體)的形式來取得投資回報。
從金融層面看,翻紅籌意味著通過投資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來實現超過國內市場的投資回報,而VIE結構則是一種協議控制的方式,主要用于規避境內法律法規對特定行業的外資比例限制,以便能夠最大程度地融資。這兩種方式都為資本機構提供了在茶顏悅色未來上市后獲取回報的可能性。
目前,茶顏悅色的股東結構中,長沙菊英良品牌管理公司、長沙幽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長沙箏箏管理咨詢合伙企業三者持股比例分別為52.84%、36.58%、9.2%,實控人均為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及家族成員。
此外,一家名為Rose Xanadu HK Limited的香港公司于2024年2月成為茶顏悅色的新增股東,持股比例為1.38%。
對于幾家投資機構為何退出茶顏悅色的問題,公司方面并未給出明確回應。但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公司股權結構的變動或許與公司后續赴港上市安排有關。也有專業人士分析稱,順為資本、五源資本、源碼資本、元生資本、天圖投資幾家投資機構的退出很可能是因為當時投資時約定了某個時間點必須完成上市否則就需要回購投資人的股份。而這么多年過去了茶顏悅色還沒有遞交上市申請由此觸發了回購條款。
在如今競爭激烈、不斷“卷”規模的新茶飲領域,茶顏悅色仍對規模擴張采取比較謹慎的態度,依舊堅持直營模式。
窄門餐眼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茶顏悅色在全國共有627家門店,其中湖南有403家,湖北117家,重慶55家,江蘇52家,共分布在17個城市。這一門店數量相較于其他全國性茶飲品牌來說并不算多,但也體現了茶顏悅色在擴張策略上的穩健和謹慎。
根據紅餐品牌研究院的數據,2022年茶飲市場規模為1423億元,同比增速僅為0.3%。據中國連鎖協會、美團《2022茶飲品類發展報告》,2022年我國現制茶飲行業門店數量約為35萬家,按9億城鎮常住人口計,平均每家現制茶飲門店覆蓋2571人。這一數據表明,新茶飲市場的競爭已經異常激烈。
然而,盡管市場趨于飽和,但新茶飲仍然具有一定的增長潛力。據現制茶飲《2023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經歷3年的蟄伏,2023年新茶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98億元,增速高達44.3%。但這一高增長態勢或許難以持續,2024和2025年,增速或將下降至19.7%和12.4%,增量轉存量趨勢明顯。
茶飲品牌扎堆IPO已成為行業趨勢。紅餐大數據顯示我國茶飲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1063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361億元。2023年我國茶飲市場規模有望超1500億元。雖然茶飲行業前景向好但目前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各大品牌都在擴張門店、爭搶份額。選擇上市融資是成為茶飲頭部品牌的一個重要選擇。
然而,對于茶顏悅色來說,上市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面對資本市場的挑剔和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保持品牌特色和擴張規模之間找到平衡點。茶顏悅色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新茶飲賽道的佼佼者,還需拭目以待。
結語
茶顏悅色赴港上市傳聞再起,資本市場態度微妙。新茶飲賽道擁擠,茶顏悅色能否突破重圍,成為全國性品牌?面對資本退出與上市傳聞,茶顏悅色保持謹慎。直營模式與慢節奏擴張,是否能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茶顏悅色的上市傳聞與資本博弈,揭示了新茶飲賽道的挑戰與機遇。面對資本市場的微妙態度和行業競爭的加劇,茶顏悅色需要更加審慎地考慮其上市計劃和擴張策略。盡管堅持直營模式和謹慎擴張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品牌的獨特性和穩定性,但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這種策略是否過于保守,是否會導致其錯失進一步發展的良機,值得深思。
那么,新消費資本究竟在追求什么?從茶顏悅色的案例中,我們或許可以窺見一斑。在當前這個消費大背景下,新消費品牌要想獲得資本的青睞,不僅需要具備獨特的產品和服務,更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和可持續的盈利路徑。而茶顏悅色的此番資本變動,或許正是新消費資本對于品牌未來發展前景重新評估的一個縮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