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知名電商平臺轟然倒下,花加破產清算
出品/電商報Pro
作者/吳昕
01
花加被曝破產
在剛過去的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七夕佳節,不少人或許曾以一束鮮花寄托情感,共慶美好時光。
然而,就在這溫馨的背景之下,鮮花電商行業的領頭羊——花加(FlowerPlus),卻遭遇了破產的沉重打擊,為節日的甜蜜喜慶氛圍平添了幾分陰霾。
據鈦媒體消息,近日有消費者通過“破易云”平臺收到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致花加FlowerPlus平臺用戶”,內容直指花加所屬的上海分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已陷入債務困境,正進行緊鑼密鼓的債務清理與重組工作。
圖源:小紅書
這一消息迅速在網絡上發酵,引發了廣泛關注。
進一步的信息來自《上海分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破產清算案債券申報通知書》,該文書由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于2024年6月25日正式發布,標志著法院已受理該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
根據公告,所有債權人均需在規定期限(即自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24年8月24日)內向指定的管理人申報債權,以便參與后續的清算程序。
同時,首次債權人會議定于2024年9月4日9:30召開,債權人可憑借“平臺待發貨數據”及“收款或付款憑證”等有效證據進行債權申報。
花加,這家自2015年起航的鮮花電商,曾以創新的“線上訂閱+產地直送+增值服務”模式引領行業潮流,其99元鮮花包月套餐更是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一度坐擁1500萬付費用戶,單月銷售額突破億元大關,成為資本市場上的一顆璀璨明星。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花加在成立初期便獲得了多輪融資支持,尤其是在2017年,其A+輪融資更是高達上億元,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地位。
圖源:天眼查
然而,好景不長,自2023年起,花加的經營狀況開始出現明顯下滑。先是被曝出延遲發貨、消費者退款困難等問題,隨后公司更是因資金鏈斷裂而宣布進入停業整頓階段。
盡管在同年11月底,花加曾嘗試重啟業務,創始人王柯親自發布聲明承諾“不會倒閉,更不會跑路”,并由其直播向用戶致歉并推出新產品,試圖以“用新訂單的收益給老用戶履約”的方式挽回市場信心,但這一系列努力似乎并未能扭轉乾坤。
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花加官方公眾號在7月26日悄然進行了賬號遷移,更名為“花加鮮花訂閱”,賬號主體也由原先的上海分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早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工商信息顯示,上海早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由王先洪100%持股并擔任法定代表人,而原創始人王柯已不在其中。
圖源:天眼查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晚上7:30,王珂在視頻號準備了一場直播。在這場直播中,王珂又會有怎么樣的解釋呢?
花加的故事,從輝煌到落寞,仿佛一場短暫的春日夢境。
它曾以鮮花為媒,連接了無數人的情感與期待;如今,卻只能留下一段段關于破產、重組與變遷的記憶。
真是唏噓啊。
02
花常開,但難采
與花加的停業與破產形成了一道醒目的分水嶺的是綜合電商平臺與在線直播間中鮮花銷售的勃勃生機。
回望過去幾年,鮮花電商的版圖悄然擴張。早在2018年,美團閃購便引領潮流,將鮮花綠植納入即時配送的行列。
緊接著,盒馬鮮生以“白菜花坊”之名,將鮮花價格拉至親民水平,玫瑰花甚至低至1元/枝,極大地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2021年,盒馬更進一步,將旗下鮮花品牌升級為“盒馬花園”,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地位。
互聯網巨頭的加入更是為鮮花電商市場增添了無限活力。淘寶、京東等綜合電商平臺紛紛布局自營鮮花業務,以豐富的商品選擇和便捷的購物體驗吸引著廣大消費者。
特別是拼多多的崛起,以其獨特的拼團模式和超低價格,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讓鮮花這一原本略顯高端的消費品變得觸手可及。
圖源:拼多多
抖音等新興直播電商平臺的崛起,更是為鮮花電商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據《2024抖音電商云南鮮花產業帶發展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超過3000萬名消費者通過抖音電商購買了1.46億單云南鮮花,直播帶貨成為推動鮮花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說到底,花加等老玩家之所以未能在這場競爭中笑到最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缺乏與綜合電商平臺相抗衡的資源和能力,如高效的物流體系、龐大的流量入口等。
此外,缺乏核心競爭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導致它們黯然離場的重要原因。
盡管如此,鮮花電商市場依然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據中研普華研究院統計,國內鮮花電商市場規模已突破800億元大關,并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更大的飛躍。
然而,市場的成熟并非一蹴而就,消費者對于鮮花電商的期待與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貨不對板、質量問題、配送延誤、售后不力等問題依然困擾著整個行業。
面對未來,鮮花電商企業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一方面,要加強供應鏈的穩定性與多樣性,以滿足消費者對鮮花品種和品質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優化冷鏈運輸體系,確保鮮花在送達消費者手中時依然保持最佳狀態。
此外,企業還需注重品牌建設和差異化發展,以獨特的服務和創新的產品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03
垂直電商的日子真不好過
在過去的十余年間,生鮮、母嬰、鮮花、寵物、二手奢侈品等各大細分賽道均見證了垂直電商的興起與輝煌,它們一度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2022年,垂直電商領域累計融資近1300億元,這一數字背后是無數創業者與投資者的熱情與期待。
然而,現實卻遠比夢想骨感。在眾多垂直電商中,不乏如花加般黯然退場的案例,它們的故事成為了行業發展的注腳。
以“母嬰跨境電商第一股”寶貝格子為例,其市值曾一度突破80億,注冊用戶超過1200萬,但如今卻面臨創始人失聯、總部人去樓空的尷尬境地。
寶貝格子北京總部人去樓空圖源:新浪微博
同樣,奢侈品電商寺庫網也未能逃脫命運的捉弄。因未能按期提交年度報告,寺庫網在今年7月被納斯達克強制退市。
如今,能夠屹立不倒的垂直電商已寥寥無幾,唯品會與得物成為了其中的佼佼者。然而,即便是這些看似成功的案例,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得物,這家曾以710億元估值入選《2024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的企業,也不得不采取降本提效的措施以應對市場的變化。
而近期發生的廊坊倉庫“停擺”事件及“暴力裁員”風波,更是將其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圖源:得物官方
那么,為何垂直電商的日子如此艱難?
究其根本,在于其獲客成本高、經營效率低下的先天劣勢。與綜合電商相比,垂直電商在產品業態、營收規模及用戶積累等方面均處于劣勢。綜合電商平臺憑借其豐富的產品品類、龐大的用戶基礎以及充足的資金實力,構筑了難以逾越的競爭壁壘。
此外,綜合電商的抗風險能力也遠勝于垂直電商。當綜合電商涉足多個垂直領域時,對于該領域的垂直電商而言,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用戶更傾向于選擇一站式購物體驗,而非將時間分散在多個垂直平臺上。
更為嚴峻的是,隨著快手、抖音等直播電商的興起,垂直電商的市場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直播電商以其獨特的互動性和即時性吸引了大量用戶,使得傳統垂直電商的流量獲取變得更加困難。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垂直電商的未來之路似乎并不平坦。但這并不意味著垂直電商沒有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相反,通過精準定位、優化供應鏈、提升用戶體驗等策略,垂直電商仍有可能在細分領域內實現逆襲。同時,部分垂直電商也在積極探索向綜合平臺轉型的路徑,以期在更廣闊的市場中尋求突破。
最后,也只能說,留給垂直電商平臺“花加們”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多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