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鑼密鼓調整,美團正在下一盤大棋
出品/電商報Pro
作者/楊子
01
美團調整組織架構,推行“蜂窩制”
美團再一次“排兵布陣”。
近日,記者從美團內部人士處了解到,自9月1日起,美團到店餐飲業務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一輪新的組織架構大調整。
調整后,地面銷售將從原來的“全城簽維”運營,轉變為以區域劃分、責任到人的“蜂窩制”運營。
有美團內部人員表示,新的“蜂窩制”管理能讓銷售把精力集中在某一特定區域,專注于服務該區域內的門店,從而提高客戶服務以及組織的運轉效率。
同時,從“全城簽維”到“蜂窩制”運營的轉變,也意味著美團將實現更精細化、扁平化的組織劃分。
原來按照城市劃分的中小客戶和CBD團隊,現在將按照城市等級以及地理位置,劃分為多個“蜂窩”大區進行統籌管理。
人員配置上,將由聶元龍負責到餐銷售部,并直接向美團副總裁、到店餐飲事業部負責人魏巍匯報。
隨著核心本地商業業務的不斷發展,美團對業務內部運營方式進行深化調整,也在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美團剛剛發布了2024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及半年報。
短短半年,美團的營收超過1555億,同比增長22.9%。其中第一季度共計營收732.76億,第二季度營收822.5億,均保持了穩定同比增長。經調整后利潤近211億,同比增長60.4%。
圖源:美團財報截圖
單從第二季度來看,美團營收822.5億,同比增長21%,超過市場預估的804.2億;經調整后利潤136億,同比增長77.6%,同樣超過了市場預估的106.1億。
圖源:美團財報截圖
其中,核心本地商業業務實現穩步增長,季度營收達到607億元,同比增長18.5%。年度交易用戶的年均交易頻次,也實現了自2020年年中以來15個季度的持續增長。
新業務分部的收入也出現了顯著增長,由2023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幣168億元增長28.7%,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216億元,這主要源自美團商品零售業務的收入增長。
同時,本季度的年度活躍用戶數和商家數再創歷史新高,即時配送訂單數約62億單,同比增長14.2%。
總的來說,今年上半年,美團交出的答卷令人頗為驚喜。想來,這離不開美團半年來的自我優化和主動求變。
02
壓力變動力,美團持續優化升級
今年以來,美團的改革大刀闊斧,動作十分迅猛。從整合業務到任命新負責人,已經進行了多次重大的組織架構調整。
2月,美團啟動了上市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組織調整,對核心本地商業相關多項業務進行整合。
其中,重點整合了到店、到家兩個獨立事業群,以及美團、基礎研發兩個平臺,并交由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統一管理。
3月,美團宣布了新一輪業務負責人的輪崗任命計劃。由公司副總裁魏巍負責到店餐飲事業部,章若愚接任外賣履約平臺負責人,薛冰出任外賣事業部負責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批新的負責人多為從業務一線培養成長起來的年輕高管,積累了豐富的一線實踐經驗。
4月12日,美團再次發布內部信,對外賣事業部做出調整,使整個組織架構更加扁平化,年輕化。
4月18日,美團組織架構調整正式完成。美團CEO王興發布內部郵件,公布了整合后的組織迭代進展。
此前整合的美團平臺、到店事業群、到家事業群和基礎研發平臺,將合并成為“核心本地商業”(CLC)板塊,由王莆中出任該板塊的CEO。
同時不再設置到店事業群和到家事業群,兩個事業群原下轄各部門調整為直屬于“核心本地商業”,美團平臺和基礎研發平臺不變;各平臺各部門負責人繼續匯報給王莆中。
據了解,王莆中是美團內部最高決策機構S-team中最年輕的成員,并且曾為美團的即時零售業務立下汗馬功勞。
豐富的行業經驗和靈活的思維方式,使他能夠為這一核心板塊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出任CLC CEO后,肩負重任的王莆中就開始著力推動“到家”與“到店”業務的融合,從而讓核心本地商業板塊之間形成高效協同。
在這一過程中,他重點將原本覆蓋外賣“到家”業務的“神會員”推廣至“到店”領域。
這意味著,在用戶購買了神券包以后,不會再受到類目限制,除了點外賣,還可以在吃喝玩樂等各種場景使用。
圖源:美團APP截圖
有消息稱,自5月起,該活動就已經在部分城市展開試點,并于7月完成了各類消費場景全覆蓋。
在剛剛發布的2024Q2財報中,美團表示,截至7月初,參與“神會員”的商家數已達500萬家。
綜上所述,美團多次調整組織架構,自我改革、主動求變的步伐從未停歇。
究其根本,它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增強市場競爭力,以便于應對本地生活領域的各種挑戰與威脅。
03
巨頭爭奪本地市場,美團暫時守擂成功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2024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行業市場監測報告》,到2025年,我國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將達到2.5萬億元。
圖源:艾媒咨詢
萬億級本地生活市場的增長潛力巨大,消費需求也高頻而穩定,很快就成為互聯網巨頭們的必爭之地。
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在本地生活領域,美團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也因此,美團手里的蛋糕最大最香,人人都恨不得啃上兩口。
隨著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踴躍入局,本地生活領域群雄環伺,美團的市場份額難以避免地受到了蠶食。
其中,抖音無疑是一個很有威脅性的對手。憑借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內容流量優勢,它的成長速度令人吃驚,二者之間的火藥味越來越濃。
不過,想要搶走美團的生意,倒也沒那么容易。
面對激烈的挑戰,也為了自身能更好地發展,美團持續深化在本地生活的布局,護城河越挖越深。
尤其是“到店”+“到家”的融合,讓美團的基本盤越來越扎實。
在經過幾番激烈的博弈后,兩者之間的競爭格局逐漸明朗。
近日,抖音本地生活的到家業務“團購配送”(即抖音外賣),已正式歸入抖音電商的即時零售業務“小時達”中。
雖然對用戶的使用體驗似乎并沒有太大影響,但從流量曝光和業務體量上來看,抖音外賣還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收縮。
這或許是因為抖音未能從外賣到家業務上獲得預期的巨大收益。因此從戰略上考慮,抖音適當減少了對該業務的投入。
據雪豹財經社消息,抖音生活服務與美團到店業務的核銷前GTV(總交易額)長期穩定在大約1比2的水平。
顯然,憑借著扎實的基本盤,以及不斷加強的長期競爭優勢,美團已經初步守住了領頭羊的位置。
不過,這不意味著美團能夠就此高枕無憂。
為了應對市場競爭壓力,實現更為健康穩定的增長,美團還需要進一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在本地生活市場的棋盤上,謹慎下好每一枚棋子。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