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差評”攻陷的小火鍋,或將迎來慘烈洗牌!
出品/職業餐飲網
作者/旖旎
近日,一則“建議大家不要去吃自助小火鍋”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不僅閱讀量超過2.3億,還引發了超2.6萬條的評論熱議。
起因是網友在小火鍋店打工時發現,店內隔天保存的發臭食材換一遍水就再次上餐桌,洗菜池還用來涮拖把等一系列亂象。
而就在半個月前,“小火鍋為什么不受歡迎了”才登上過微博熱搜。
群雄逐鹿的“小火鍋”,無疑坐擁今年最閃亮的C位,憑借“性價比”“豐富”,在各大商場獨攬“高朋滿座”的紅火場景。
這不僅引得一批大佬入局,也殺出很多黑馬品牌。
但在狂潮之下,卻暗藏很多“隱憂”,差評、低質、食安問題接踵而至……
處于“草莽階段”的小火鍋,餐飲人如何破局“野蠻生長”?
01
小火鍋狂潮之下,
一邊是群雄揭竿而起,一邊是“差評”亂象叢生
近兩年,餐飲生意越發難做,品類的融合,價格的內卷,讓很多餐廳陷入“生扛”。
而在消費降級之下,小火鍋品類迎來“復興”,這讓很多餐飲人看到風口浪潮下的新機會,躍躍欲試想入局。
1、半年新增1500家,小火鍋成“香餑餑”
“工作日排隊1小時以上”、“有品牌突破千店規模”、“翻臺破10輪以上”……
憑借著令人艷羨的門店業績,和在各大商場火爆的人氣,小火鍋成了很多餐企盯上的“香餑餑”。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6月底,新增“小火鍋”相關企業已達到1500余家。
全國各地也涌現出一批小火鍋品牌:河南的“圍辣”、沈陽的“喜家”、長沙的“盛香亭轉轉熱鹵”和專做直營的“一圍肥牛小火鍋”、山東的“龍歌”、西安的“串士多”、哈爾濱的“蘇小北”,北京的“農小鍋”、江蘇的“紅厭厭”……
甚至有很多品牌的門店超過百家、千家。
更有越來越多火鍋、快餐大佬們也盯上了平價小火鍋這一品類,像是南城香、大斌家、呷哺呷哺。
而很多創業者在躍躍欲試“殺入”,畢竟,誰也不想錯過這波“風口”。
2、“低質、破爛肉、臟”,雜牌大軍遭受如潮差評
雖然小火鍋成了很多顧客的新寵兒,但在風口之下,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破防了,食材不新鮮就算了,種類還特別少”
“都是破爛肉,合成肉,各種科技和狠活”
“根本沒有服務,眼看著別人用公共夾子往嘴里放”
“太臟了,菜上粘著麻醬,一看就是別人用筷子夾過放回去的”
……
無序的低價競爭也讓小火鍋迎來了鋪天蓋地的“差評”。
在大眾點評平臺上,多家旋轉小火鍋的評分在4分左右,連4.5分以上的店鋪都少見;在小紅書上,關于“旋轉小火鍋臟不臟”的話題下有高達408萬+篇筆記,“小火鍋踩雷菜品”“小火鍋合成肉”的話題下有近2萬篇筆記。
因為差評潮,小火鍋的口碑也急轉直下。
02
草莽階段下的“小火鍋”或將迎來大洗牌,
餐企靠什么留在牌桌?
一邊是風口之下的扎堆入局,一邊是亂象之下的差評如潮。
如今的小火鍋,正處于其它品類都曾歷經的草莽階段。
那接下來,這個賽道究竟還有沒有機會?
1、“賣高了沒人吃,賣低了沒利潤”,起于低價,也困于低價
靠“性價比”搭上了近兩年“消費降級”的快車,小火鍋順勢而起。
正因為低價、吃得豐富,堪稱一頓麻辣燙的錢吃一頓火鍋,讓很多食客愛上這個品類。
但越是低價,成本控制越難,餐飲人細算這筆賬,如果沒有規模做支撐、供應鏈做后盾、運營還不夠強大的小店,像是9.9元、19.9元的價格怎么支撐得住,更別提那些價格低到地板的自助小火鍋,成本更是合不上。
正如火鍋業內人士所說,“散戶”想打價格戰,但又不具備提供“性價比”的能力,沒有成熟的供應鏈帶來的低成本,一味地卷低價讓品質大打折扣,形成惡性循環。
為了蒙混過關,開始“弄虛作假”“以次充好”,這也是小火鍋最近差評如潮的癥結所在。
正所謂,起于低價,但也困于低價。
2、風口過后,低質、食安、服務等問題會淘汰一批玩家
而且,風口之下,很多餐企還是舍得投入的,為了抓住這波機會,擴大自己的規模,開疆拓土。
前期認可自己虧錢,也要去保證好品質,俘獲一波忠實客群。
但任何一個品類,都不會一直永坐風口,保持著永恒的流量和熱度。
隨著小火鍋風口退卻,流量變少,部分品牌的蓄力不夠,一些亂象就會慢慢展現。
像是上面我們提到的,類似于合成肉等品質很差的食材;逐漸減少的菜品品類;跟不上或者完全沒有的服務;為了控制成本而減少的廚房、就餐位面積;監管跟不上而引起的食安問題......
這都會成為一個一個的“定時炸彈”,隨時讓一個品牌付之東流。
3、有硬實力的品牌軍更有“機會”,雜牌軍困在“成本”和“品質”
小火鍋本質是低毛利生意,終極比拼的是品牌的“硬實力”!
看似小火鍋這個品類在風口之上,非常有“利”可圖。
但實則如今我們在看這個市場,想要走得長遠,還要經歷漫長的考驗。
因為低毛利的背后,是要向組織要極致的效率,要向供應鏈要成本領先,要向運營要監管保障。
如果沒有這些做保障,餐飲品牌很難攻克風口過后的“一地雞毛”,存活下來。
而且,低毛利的生意不是個體“雜牌軍”散戶老板能完成的,它需要的是能夠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強運營和管控的專業團隊。
這就意味著,小火鍋如今的“藍海”,也許有實力的鐵頭軍更容易有機會跑出來,雜牌軍接下來要面對一場又一場的“硬仗”,慢慢被淘汰出局。
職業餐飲網小結:
“退潮之后,方知誰在裸泳”。
任何一個品類都會經歷幾個階段,從風口紅利之下的草莽階段,到諸侯割據的紅海廝殺,再到浪潮退后的馬太洗牌。
如今翻紅的小火鍋,正處于高光時刻。
但別被這股洪流之下的草莽亂世所蒙蔽,躬身入局前,不妨仔細考量身上的“萬般武藝”能否化為“真功夫”,抵得過時間和留下顧客的口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