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東來大月餅,正被瘋狂復制
來源/大河財立方《極刻》
撰文/記者 楊霄 實習生 賈椿梅 張雪逃 岳美 謝玉青
胖東來同款月餅,是今年中秋節前國內消費市場殺出的一支奇兵。
過往一個月,大河財立方記者密切關注了這一行業現象,經走訪發現,僅河南省內就有大張超市、悅來悅喜、盒馬鮮生、鮮風生活、千禧、麥德龍等多家商超有同類月餅售賣。與此同時,胖東來售賣的DL大酥餅(坊間俗稱胖東來大月餅)被黃牛瘋搶囤貨,單只售價由29.8元哄抬至119元。胖東來DL大酥餅為何會被瘋狂復制?大河財立方記者進行探訪。
01
大月餅、大福餅、大悅餅
DL大酥餅被迫迎接全國仿品大戰
9月初,河南最大的便利店渠道商悅來悅喜上架售賣禮盒裝大福餅。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此款月餅是模仿某同業商家的熱賣產品,對原型產品的配方及原材料做了優化改良,由同集團旗下的三味真廚中央工廠量產。
簡單理解,悅來悅喜新推出的大福餅,是胖東來旗下自有品牌商品DL大酥餅的仿品。前者雖對食材做了優化調整,但對后者商品模仿幾乎是全方位的。這不僅包括月餅的造型、主色調、透氣孔數量,還有產品定價。
這種現象并非孤例。
事實上,在當下國內月餅市場上,開啟了一場胖東來同款月餅的“復制戰”。悅來悅喜只是個“遲到”的追風者之一。
胖東來對此無異議嗎?
至少目前,未見其官方對“競品如潮”有過公開表態。當然,業內也流傳著一個段子:數年前,在福建閩南一帶,胖東來自有品牌團隊發現了芋泥麻薯餅。這款經典的街頭點心,因其未能完成很好的商品化,只被當地人熟知。出人意料,當芋泥麻薯餅被胖東來復制后,解決了它的品牌化和商品化,隨即在中原消費市場引爆。曾經復制過來的招牌利刃,現在也被別人復制反向發力。
“胖東來大酥餅火爆并非一時,3年前上架起它就一直很暢銷。”省內某超市負責人稱,這款點心在胖東來一年銷售規模約2億元,憑此單品即可超過一般專業糕點食企的全年營收。更重要的是,全國消費者將它與胖東來原創畫了等號,幾乎沒人在乎這款閩南點心本名是啥。所以,他們選擇復制“胖東來同款月餅”。
有人第一個,就有人第二個。
如開篇所述,在過往兩個月,大河財立方記者在大張超市、華豫佰佳、盒馬鮮生、鮮風生活、千禧、麥德龍等超市走訪發現,胖東來同類仿品或正在銷售或剛剛停售。
不僅如此,國內商超業對“學習胖東來”近乎癡狂,如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浙江等省份超市,紛紛打出了“胖東來同款月餅”銷售,甚至連羅森這種外資便利店都在跟進。當然,胖東來對步步高等部分企業輸送的是“DL大酥餅”正品,不過數量有限。
悅來悅喜、羅森等便利店對“胖東來同款月餅”打出的廣宣海報
消費市場對此怎么看?
意外的是,相同的模仿秀,市場結果卻霄壤之別。在大張、盒馬鮮生等超市的部分門店,常態化銷售的“胖東來同款月餅”,號召力度遠不及DL大酥餅。在華豫佰佳超市農科路店,店員稱,同類型仿品上架效果不理想,只售賣了半個月左右就下架了。但在麥德龍鄭東商場,“胖東來同款月餅”被各類企業客戶一掃而空。該店相關負責人稱,此款商品是當做節令性商品定期售賣,不會做常態化銷售。
另在本周,記者在淘寶等電商平臺關注到,“胖東來同款月餅”被生成搜索關鍵熱詞。僅淘寶一家平臺,檢索該關鍵詞出現的同類商品就多達24頁。同在該平臺,原價29.8元的正品DL大酥餅,正被黃牛們高價倒手,單只售價最高可達119元。
02
DL大酥餅被批量復制
背后是國內商超業供應鏈升級戰
DL大酥餅被國內零售同業批量復制,無疑是市場利益驅動的結果。
客觀來看,“抄作業”這種操作在國內多數行業并不新鮮,零售業更是如此。但同時,當國內實體商企同業競爭的強度持續加碼,“擠出效應”放大,對抗手段就絕不只是“抄作業”這么簡單,背后真實的脈動是國內零售業在供應鏈端、大數據端的全面開戰。
鮮風生活售賣的胖東來同款月餅
與消費者看熱鬧不同,零售行業人士對上述現象,重點思考三個問題:
其一,胖東來當年為何會做DL大酥餅,它鎖定這款單品的理由是什么?
其二,DL大酥餅能夠在市場上持續火3年,背后支撐力都有什么?
其三,胖東來建立DL自有品牌體系與央廚,它的打法是什么?
這三個問題背后的邏輯,映照了當下國內零售企業“大修”供應鏈的忙碌盛景,其目的都是為在新一輪市場流量競爭中取得相對優勢。
省內某知名商企投資人稱,胖東來旗下的賺錢業務,比如央廚,單條業務的年營收規模就能超過一般大中型專業食企。此外,它的DL精釀啤酒明年銷量或將達10億元以上。并且,在茶葉、服裝、醫藥等多個垂類領域,胖東來都在做各種強化滲透。
上述人士認為,國內零售圈從不缺“抄作業”的故事。但胖東來對商品的開發,依據的是“好貨不貴、安全放心”這一理念軸心,不斷強化消費市場對其品牌的信任。從某種角度看,胖東來幫扶永輝、步步高并輸出自有品牌商品,是它嘗試在同業內建立一套供應鏈互助機制。未來,即便它堅持不走出許昌、新鄉,也能靠商品輸出獲得利潤。
一語概括,供應鏈輸出也是零售商的生意,沒必要都忙活在門店經營上。
大張超市售賣的胖東來同款月餅
與上述觀點略有不同,省內一頭部商企操盤手認為,過往5年,全國零售業掀起的供應鏈大基建,多圍繞三個關鍵詞展開:去中間化、開發非標準化商品、注重消費體驗。
他分析,去中間化,是超市對于售賣的標準化商品,要不斷強化從源頭采購及獲得最優采購價的能力。開發非標準化商品,則是強化獨有商品體系。如近年,胖東來、大張、盒馬鮮生等企業,玩命開發便捷家庭型餐飲或食材,多在嘗試用獨有非標準化商品強化消費者對其的價值記憶點。
不過,相比前兩者,注重消費體驗感才是商企中最復雜的系統性長線工程。
上述人士稱,越來越多的零售商意識到,不但要將“注重消費體驗感”從口號變為實質性的行動,更要把品牌運營、自有品牌開發、采購、客戶大數據、客群分析、門店服務、營銷等生產要素重新融合,打造出一套有機化、立體化、智能化的運營體系。“步步高、永輝等一票零售巨頭,向胖東來登門求援,所求真經或就是這三樣。”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