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王衛大手筆,一次分紅67億
出品/電商報Pro
撰文/木易
順豐擬分紅超67億
最近幾天,順豐忙著分紅,而且分紅金額很高。
10月10日晚間,順豐控股發布“中期分紅+特別分紅”的雙重分紅方案,合計派發現金額67.2億元。
此次分紅,是順豐回報廣大股東長期以來的支持。其中,2024年中期分紅是順豐根據實際經營情況進行,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4元(含稅)。經初步測算,預計2024年中期分紅總額約為19.2億元,約占2024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的40%。
圖源:順豐控股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度-2028年度現金分紅比例將在2023年度35%的基礎上穩步提高。
順豐的中期分紅比例比去年提高,這倒是可以理解。畢竟今年上半年,順豐實現營收1344.1億元,同比增長8.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07億元,同比增長15.10%;實現每股收益1.00元,同比增加16.28%。
截至2024年6月30日,順豐合并報表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約為407.5億元,母公司報表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約為101.0億元。
當然,除了中期分紅,順豐還擬在港股IPO之前,對A股股東實施一次性特別現金分紅,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0元(含稅),預計分紅總額約為48億元。
圖源:順豐控股公告
自2017年A股上市以來,順豐累計分紅已超過十次,這離不開近年順豐業績的穩步增長。當然,通過分紅,順豐向市場傳遞了一種信號,即公司業績穩定、經營良好,表明公司管理層認為未來的盈利能力足以維持分紅政策。
而在分紅的前一天,順豐還發布了回購進展公告。據公告透露,繼2024年4月26日完成2024年內第1期人民幣10億元的回購方案后,公司的第二期5億元—10億元的回購方案已經于4月29日正式啟動,回購價格不超過53元/股。
截至9月30日,順豐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公司股份2077萬股,回購總金額約為7.6億元。目前算下來,今年順豐已累計回購17.58億元。
在分紅、回購的帶動下,市場反應積極,順豐股價因此得到提振。截至10月11日收盤,順豐控股報41.73元,當日漲幅0.19%,總市值為2010億元。
圖源:百度股市通
順豐堅定港股上市計劃
在接連分紅、回購之際,順豐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動作,即籌備赴港上市。在公告中,順豐解釋了擬在港股IPO的原因,旨在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升國際品牌形象、提高綜合競爭力。
為此,最近順豐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多項議案,比如審議通過了《關于調整公司秘書的議案》,擬將甘玲由公司秘書調整為聯席公司秘書,將蘇嘉敏由助理公司秘書調整為聯席公司秘書。
其次,董事會逐項審議通過了《關于修訂和制定公司部分治理制度的議案》,包含14項細分內容,自其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之日起生效并實施。
與此同時,董事會還審議通過了《關于增補非獨立董事候選人的議案》,同意提名徐本松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
這些動作可以看出順豐對于赴港上市的決心。
不過,順豐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挑戰和波折。2023年8月,順豐控股曾向港交所首次遞交上市申請,由于港股市場招股書有效期為6個月,該申請已于今年2月21日失效。
今年6月底,順豐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高盛、華泰國際及摩根大通擔任聯席保薦人。如果此次成功赴港上市,將有助于順豐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資金,擴大融資渠道,為其未來的擴張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圖源:順豐控股招股書
與此同時,倘若成功實現赴港二次上市,順豐將成為快遞行業首家“A+H”股上市公司。
據順豐披露的最新進展,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于9月12日舉行上市聆訊,審議了順豐本次發行的上市申請。順豐發行上市聯席保薦人于9月13日收到信函顯示,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已審閱公司上市申請,但該信函不構成正式的上市批準,香港聯交所仍有對公司的上市申請提出進一步意見的權力。
這次,順豐能否成功上市,還將取決于香港聯交所最終的審批決定,以及市場對其估值的認可度。
那么,順豐為什么要執著于國際化?因為國內市場競爭已經十分激烈,順豐尋求國際化可以擴展新市場,獲得新的增長空間。而且通過國際化,順豐可以整合全球資源,包括物流網絡、技術、人才等,從而提升品牌形象,增強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去年,順豐集團國際業務發展負責人余國有對媒體介紹:“國際業務的增速要遠高于順豐目前的國內增速,我們要迅速把國際業務的規模做起來�!�
當然,順豐的國際化探索早已經持續了很多年。2010年是順豐布局海外業務的起點,當時韓國是其首個戰場。后來,隨著業務的持續擴張,順豐的業務范圍從韓國擴展到了泰國,并相繼布局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地。
實際上,順豐將海外業務的重點地區放在的東南亞,并逐步擴展到其他地區。去年,順豐曾介紹在國際業務規劃方面的先后次序:結合中國在東南亞國家的投資步伐加快,以及公司在空運網絡方面的優勢,優先做好東南亞新興市場,再進一步擴展中東、南美等發展中國家市場。
順豐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已經遍布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際快遞及供應鏈業務覆蓋97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小包業務覆蓋國家及地區202個;另外運營全貨機99架,全球累計運營航線139條,并有全球運營管理干支線貨車8.6萬輛。
而且,近年來順豐通過鄂州花湖國際機場樞紐轉運中心的投運,加速拓展國際航線,增強了國際化競爭力。
如今,順豐繼續加快其國際化步伐。
快遞市場競爭升級
目前,國內快遞市場競爭仍然很激烈。其中一個明顯的跡象是,各大快遞公司的單票收入仍舊持續下滑。
前段時間,三通一達、順豐都陸續公布了8月的經營數據,其中順豐、圓通、申通、韻達當月的單票收入分別為15.67元、2.17元、2元、1.99元,同比為-5.26%、-7.08%、-4.76%、-8.29%。
盡管快遞單價收入有所下降,但幾家快遞公司8月份的業務收入和總量卻普遍實現了同比增長。特別是圓通速遞,其快遞業務收入達到49.08億元,同比增長率高達20.67%,在四家快遞公司中增速最快。
圖源:面包財經
顯而易見,“價格”依然是激發市場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杠桿”,快遞公司仍然在不斷地通過降低價格來換取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8月份,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143.8億件,同比增長29%,而截至9月底,全國快遞業務收入已超1萬億元,比去年提前近一個半月。
這其中,或許有價格戰的刺激作用。較低的價格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和企業選擇使用快遞服務,從而增加市場需求,推動快遞公司業務量的增長。
當然,價格戰可能導致短期內業務量快速增長,但這種增長可能不可持續。長期來看,過度的價格競爭可能會損害快遞公司的盈利能力,影響服務質量,進而對業務量的持續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總體而言,快遞公司們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它們正在尋求“有利潤的規�;保@已經成為主流快遞企業的共識。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