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鮮鮮”復制不了元氣森林
來源/財經無忌
撰文/蕭田
如果你走進一戶年輕人的廚房,大概率能見到一瓶叫“松鮮鮮”的玩意——它的位置和油鹽醬醋擺在一起。
4年前,易子涵創立了“松鮮鮮”。在官網介紹中,該品牌主張為健康和“0添加”,主打減鹽和提鮮,品類涉及調味料、醬油、調味醬等多個產品襲來。
2023年,松鮮鮮整體銷售額同比增長300%,位居抖音調味品品類、天貓雞精品類、京東雞精品類等多個平臺品類第一。其中,僅抖音平臺年銷售額就超過1億元。
而當松茸調味料逐漸成為全行業的“香餑餑”之際,太太樂、海天味業、千禾味業和蓮花控股等多家巨頭紛紛下場,誓要分得一杯羹。
廚房調味品的戰爭已經打響了。
01
巨頭圍剿“松鮮鮮”
外界不少人會把“健康、0添加”的松鮮鮮與當年高舉“0糖0卡”大旗的元氣森林作對比。
當時,飲料巨頭們想通過各種方法鉗制住元氣森林,維護自身在行業的統治力。圍剿和反圍剿的火藥味十足。
但回過頭來看,調味品巨頭們卻并沒有太把松鮮鮮當做直接的競爭對手。除了松鮮鮮跟巨頭不是一個量級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松鮮鮮也遠不構成威脅。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松鮮鮮之所以能成為黑馬,源自這一波的“低鹽熱”。
眾所周知,攝入過量鹽有可能引發健康風險。而在2019年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發布的調查中就提到,我國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10.5g,遠超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5g。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早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就下發《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直接將“減少食鹽與隱性鹽攝入”推向明面。
7年后的今天,“低鹽”已經成為被廣泛提及的詞匯。但不少調味品企業早就先行一步扎進了“低鹽”中。
目前,松茸調味料主要有兩大品類:一則是醬油,另一則就是精類調味品。但無論哪種品類,所有松茸調味料都主打“提鮮”“減鹽”兩大賣點。
以醬油品類為例,海天味業推出的“7克薄鹽松茸特級醬油”,號稱選用云南香格里拉的松茸,主打減鹽賣點——該款醬油產品的食鹽含量(以NaCl計)≤7.0g/100mL,與T/CCIAS 009《減鹽醬油》中規定的參考醬油相比,降低60%以上。
而除了醬油,以“松茸鮮”為代表的精類調味料,也把低鹽納入到了新產品的賣點。比如,太太樂的“松茸鮮”,蓮花健康的蓮花“松茸鮮”等。
實際上,在淘寶、拼多多及京東等多個平臺,好人家減鹽火鍋底料、加點滋味減鈉關東煮調料、加加減鹽蠔油、蓮花減鈉松茸鮮、暴肌獨角獸低鈉油醋汁……接連沖上銷量榜、好評榜、京東金鎊等。
硬控調味品企業不僅是“低鹽”,還有業績。
走過21世紀初的“黃金十年”,調味品行業增速連年趨緩,“整體降溫”已是不爭的事實。從多家上市公司財報來看,各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海天味業交出了一份上市后的“最差年報”。2023年,實現營收約245.6億元,同比下滑4.10%;歸母凈利潤為56.27億元,同比下滑9.21%。
圖源:海天味業2023年年度報告
無獨有偶。擁有“美味鮮”“廚邦”等品牌的中炬高新在2023年也出現營收下滑。公司去年實現營收51.39億元,同比下滑3.78%。
在存量競爭之中,各家企業都在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而提鮮賽道也成為巨頭們盯上的下一個高地。
根據馬上贏所披露的“2024年調味品市場份額數據”分析,調味品上半年9大品類銷售洞察,僅1個品類出現增長,而這個品類就是味精調味料。
所以,所謂巨頭們在圍剿松鮮鮮,有一些言過其實了。
02
松鮮鮮如何吃到紅利?
不過,松鮮鮮創始人易子涵確實感受到了來自巨頭們的壓迫感。
她在今年上半年接受外界采訪時坦言,巨頭無論從品牌、資金、渠道等各個方面都對草根創業者都是碾壓式的,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
客觀而言,將松茸添加到調味料里的創意是易子涵提出的,松茸調味品這個賽道也是由松鮮鮮帶火的。
據易子涵所述,2011年開始創業時,自己想做一家健康餐廳。按照計劃,這家餐廳沒有香精、沒有反式脂肪酸,甚至連味精、雞精都可以不用。
但和大多初創業者一樣,夢想很美好,結局很殘酷,這家餐廳熬了沒兩年光景,成功倒閉了。彼時,易子涵試過用各種堅果磨成醬來給菜品增香提味、也試過用各種蘑菇粉來提鮮……“因為過于‘先進’了,所以成本特別高。”易子涵表示。
不甘心的她又把心思放在了做一款能夠代替雞精,能給菜品提鮮的產品。
2012年到2016年,四年時間里,易子涵沉迷在自己設想的那款研發當中。“幾乎把整個云南甚至全球所有能提鮮的食材都研究了個遍,不管是磨粉、破壁還是發酵,各種方式都嘗試過。”
經過前面10年的數次倒閉、再創業、再倒閉,直到2018年,第一款產品“松茸鮮蔬粉”才最終成型。
產品成型只是第一步。松鮮鮮的真正崛起得益于吃到了兩波紅利。
一方面,疫情的發生,將消費者對健康、安全的關注推向頂峰。同時,元氣森林無糖氣泡水的走紅,讓“0糖0脂0卡”概念深入人心,使得消費者開始關注食品飲料配料表、營養成分表,對健康的認知趨向深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健康理念得到了全面普及,松鮮鮮吃到了健康消費趨勢的第一波紅利。
另一方面,彼時的直播電商風口正甚。行業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為34879億元,較2017年的196.4億元增長近178倍。
易子涵自述,她曾把房子賣掉投進去2000萬押注直播帶貨業務。當時不僅多次登陸薇婭的直播間,還與劉濤、雪梨、華少、林依輪、吉杰、葉一茜、佘詩曼、蘇醒、李靜等合作。
連續多次的曝光之下,也讓名不見經傳的松鮮鮮開始拿到了進入線下經銷商和終端的門票。目前松鮮鮮的線下渠道基本已經覆蓋了所有的商超渠道。而在區域層面,在中東部地區也有了不錯的渠道布建。
據易子涵透露:“從2021—2023年,松鮮鮮每年都保持著同比300%的營收增速,幾乎斬獲了所有線上平臺調味品或是雞精類目的第一。”
03
調味品屆的“元氣森林”能成嗎?
在產能過剩的當下,一個全新品類橫空出世并且能夠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必定會讓其他品牌趨之若鶩。
元氣森林如此,松鮮鮮亦如此。
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2025年中國松茸調味料市場規模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34.6%,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15.47億元。
這意味著,兩度吃到紅利的松鮮鮮,接下來不僅將面臨巨頭們“真刀真槍”的挑戰,同時也會面臨小企業的抄襲模仿,但無論哪一種,都會給松鮮鮮帶來巨大的壓力。
在財經無忌看來,評價一家消費類企業最重要的產品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渠道是否具備排他性,以及營銷是否具有觸達性。三者缺一不可。
但正如前文提到,松鮮鮮之所以遠沒有給巨頭們帶來威脅的原因在于,這三方面的能力都是欠缺的。
松鮮鮮之所以崛起的邏輯是理念先行,即提鮮和減鹽。這對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從原料稀缺性來看,松茸雖然作為一種珍貴的食用菌,被譽為“菌中之王”,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但原料的稀缺只是相對的,也并不代表松鮮鮮能夠實現對松茸原材料的獨占。
再比如,從健康屬性來看,主打“松茸自然鮮”賣點之余,往往還會疊加零添加、減鹽、有機等概念,因為健康優勢十分突出,迎合了當下盛行的調味品健康化趨勢。
但俗話說,“五味咸為首,百味鹽為先。”鹽的咸味可刺激人的味覺,從而增進食欲。減鹽的同時,如果咸味變淡,對于食欲的刺激能力就可能降低。
如何在保證口感之余又能減鹽的關鍵是——酵母提取物。
根據全球最大的酵母抽提物供應商——安琪酵母官方資料,酵母抽提物能夠將人體味覺中鮮味受體接受功能放大,也能把對鈉離子的感受效應放大。因此,加入酵母抽提物后,即使食物中鹽含量已經降低,但人體對咸味的感受并未降低,從而達到減鹽不減味的目的。
這就可以解釋,為何海天、千禾中壩、致美齋等老字號品牌,林小生、口味全等新消費品牌, 碧歐奇、窩小芽、爺爺的農場等兒童品牌,都在加碼松茸調味品。
因為本質上沒有門檻。
更關鍵的是,據易子涵透露,目前松鮮鮮已經布建了2大自有生產基地,但仍有一些委托加工業務。言外之意,現有產品都是代工,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也都將是代工模式。
重要的是,調味品始終是個線下為主的生意,而目前是松鮮鮮的線上大于線下,易子涵也希望未來能做到線下大于線上。
但問題在于,渠道的鋪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它又考驗一家公司在財力、組織力等多個維度的綜合能力。
可惜的是,和大多數新興品牌不同,松鮮鮮發展至今,沒有拿過一筆融資。在沒有外部資金介入的背景下,對于這樣一個新品牌來說,想要通過自身造血深耕渠道談何容易。
而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訪中,她提及關于公司組織架構時如此說道,松鮮鮮將“利他”作為企業的重要價值觀之一,而公司的價值觀在員工的晉升考核中占據50%。
“任何一個人從面試開始,到轉正、漲薪晉升,他們的述職報告里起碼有一半內容是講怎么踐行這個價值觀的。比如有些人業績早就完成了,但很驕傲,那我們就不給他過,直到他謙遜下來。那謙遜下來后,就給他漲薪、升職、給期權。這樣下來,整個公司的氛圍就是謙遜、真誠、利他的。”
顯然,易子涵眼里的一切都似乎很簡單、很隨性:“企業成功上市才是正式經營的第一步,所以松鮮鮮一直有自己的上市計劃。”
松鮮鮮從來沒有提到自己是調味品屆的元氣森林,大概率也成為不了調味品屆的元氣森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