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被山寨反被索賠20億?“打假案”終于贏了!
出品/職業餐飲網
作者/小魚
太離譜了!被山寨了,原創者卻被索賠20億?!
還有這么不講理的事情?!
此前,中國瑞幸因“泰國瑞幸”提前注冊商標而敗訴,被泰國法院判賠20億元,險些“李逵”變成“李鬼”。
所幸的是,經過三年的艱難維權,瑞幸終于勝訴!法院最新判決不僅確認了瑞幸咖啡的商標權,還判“泰國瑞幸”向中國瑞幸支付累計1000萬人民幣的賠償。
如今,隨著餐飲品牌不斷加速出海進程,品牌被跨國山寨提前“注冊商標”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數據顯示:中國茶飲品牌中,遭遇搶注后維權成功率不足40%。
這次瑞幸海外維權之戰取得勝利,也再一次給餐飲人敲響了警鐘:品牌出海,商標注冊宜早不宜遲。
01
瑞幸“打假案”贏了,獲賠1000萬!
此前被判賠“山寨者”20億……
經過三年的紛爭,“中國瑞幸”與“泰國瑞幸”的商標糾紛案終于有了答案。
法院確認瑞幸對涉案商標擁有在先和更好權利,判令被告方撤銷已注冊的瑞幸咖啡相關商標,且被告方不得繼續使用相關瑞幸標識。
同時,被告方還需要向瑞幸咖啡支付損害賠償,包括一次性賠償(1000萬泰銖)以及從起訴日(2024年3月4日)起按日計算的每日10萬泰銖的持續性賠償。
除此之外,被告還需承擔部分訴訟成本。
1、李鬼告李逵,“復刻版”抄襲后,泰國瑞幸“倒打一耙”
這件事情還要從三年前說起。
早在2022年年初,有網友在小紅書發帖,稱在泰國發現瑞幸門店。
隨后在當年8月,瑞幸咖啡方發布聲明,瑞幸咖啡沒有在泰國開店,在泰國的瑞幸門店是仿冒門店,瑞幸相關部門已采用法律手段處理。
從對比圖中可以看出,泰國假瑞幸對瑞幸咖啡商標的字體、顏色以及標志性鹿頭進行了全方位“模仿”,不論是Logo設計、門店裝修、咖啡杯、手提袋等,與中國正版瑞幸幾乎如出一轍;
僅僅是鹿頭的方向由朝右變成了朝左,標識整體顏色對調,“luckin coffee”字樣下增加一行泰文。
仿得如此明顯,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為中國瑞幸打抱不平:“泰”離譜了!李鬼告李逵!
2、敗訴只因商標被搶注,中國瑞幸被索賠20億
其實,早在2021年,中國瑞幸就向泰國瑞幸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泰國皇家50R集團提起了訴訟。2022年11月24日,泰國法院公布一審判決,判瑞幸咖啡中國公司勝訴,并要求撤銷相關商標注冊,并責令兩被告停止使用該商標。
然而50R集團認為判決不公,2023年3月24日提起上訴,還要求法庭判決中國瑞幸咖啡賠償經濟損失100億泰銖(約20億人民幣)。當年12月1日,泰國法庭判決中國瑞幸咖啡公司敗訴,立刻執行。
據悉,泰國皇家50R集團是一家從事零售、新能源、旅游業、房地產、餐飲業等多元化經營管理的泰國本土企業,“有著泰國皇室和軍方政府的背景”。
當地相關法律專家透露:泰國采用“申請在先”的原則,商標進行注冊是獲得商標權利的主要方式。而中國的瑞幸咖啡未提前在泰國進行商標申請或防范,致使相關商標被泰國皇家50R集團在泰國注冊擁有。
又因為中泰之間沒有簽訂商標合作協議,泰國皇家50R集團最先向泰國商標局注冊使用瑞幸商標,那么其就有權利在泰國從事該領域的業務。
也就是說:中國瑞幸敗訴的主要原因為泰版瑞幸最先在當地注冊申請并使用。
02
餐飲出海正當時,別讓商標成為絆腳石!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品牌被山寨搶注的事件,層出不窮。
但是國內打假維權,對于品牌來說,尚且耗時耗力,更何況海外維權?
這次,瑞幸境外維權案,更是為中國品牌出海敲響了警鐘!
1、跨境商標維權難,不少餐飲人只能吃“啞巴虧”
仔細看,“中國瑞幸”被泰國品牌侵權的案例可以發現,其最核心的的糾紛就是商標注冊不及時。
上面也提到,因為泰國瑞幸其實注冊商標要早于中國瑞幸,像此前瑞幸此前敗訴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泰國商標法強調“先注冊”原則,而非“先使用”原則。
也就是說,即使品牌在國內早就已經注冊了商標,但要想去海外市場發展,還得遵循當地國家的商標法,重新注冊。如果注冊不及時,被海外其他品牌提前給注冊了,維權就會很困難。
那為什么境外維權這么難呢?
一方面,跨境維權的成本更高,既要有充足的時間、精力和資金支持,更需要專業的律師團隊,這注定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如果不是企業足夠強大,恐怕很難堅持下去進而取得最終的成功。
而另一方面,作為知識產權的一種,商標權的注冊和使用也具有“地域性”,這種“地域性”恰恰是最難搞定的。
據《中國商標研究院2023年報告》顯示:在中國茶飲品牌中,僅35%在出海前完成目標國商標注冊,品牌遭遇搶注后維權成功率不足40%。
2、維權成功率不足40%,餐飲品牌出海守住商標要趁早
如今,國內餐飲市場供過于求,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
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開始發力海外市場尋找增長點,但也不乏一些品牌因為未及時注冊商標,在海外市場遭到山寨侵擾。
有的品牌讓山寨店搞壞了“口碑”,失了前程;有的因山寨店占領市場,只能黯然放棄維權......
2019年,茶顏悅色在韓國被留學生搶注商標,因未提前布局,最終無法通過法律手段追責;
2020年,楊國福麻辣燙開拓加拿大市場時,發現商標已被搶注,這導致楊國福開店計劃推遲、品牌推廣遇困,為解決問題投入大量資源,嚴重阻礙在加拿大市場的前期發展;
2022年,絕味鴨脖韓國遇襲。憑借獨特口味,絕味鴨脖在海外本有一定知名度,2022年在韓國遭遇商標搶注,使其韓國市場拓展被迫停滯,品牌形象和聲譽受損。為奪回商標,絕味鴨脖付出高昂代價。
更可惡的是,就出現了一批自稱“職業搶注”的團體,到處搶先注冊商品版權,讓品牌苦不堪言,自己的產品居然“合法”的變成別人了,不僅如此為了能讓對方撤訴,只能交一筆“和解費”。
回歸當下,在如今出海大潮下,餐飲人一定要提前布局,防患于未然。商標注冊一定要盡早提上日程,避免被提前惡意注冊,稍有不慎,就可能讓品牌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職業餐飲網小結:
如今,隨著國內餐飲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中餐出海迎來新一波出海浪潮。
不過,依舊有很多餐飲老板對自身商標或者品牌不夠重視,只想著做好自己的生意。
結果等國內生意火爆想向海外擴張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商標早已經被人注冊,甚至對方還要求你給錢買商標,或者干脆倒打一耙,說正牌的是假冒的。
這次瑞幸的境外維權案,也再次提醒各位餐飲人:企業要發展,商標需先行,只有做好知識產權布局,樹立好品牌效應,才能為企業發展免去后顧之憂!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