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炒菜”,能逆襲嗎?
出品/定焦One
作者/王璐
外賣行業從不缺新鮮事,特別是這個7月,美團、阿里、京東三大平臺動作頻頻,戰火升級。
先是阿里、美團通過大額外賣紅包券搶奪“瘋狂星期六”訂單,緊跟其后的京東通過“雙百計劃”加速參戰,最終三家合力讓“免費奶茶”“外賣大戰”沖上熱搜。隨之而來的,就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約談,要求三家平臺糾正激進促銷行為。
線上“撒錢”競爭稍微緩和,京東又瞄準線下出招。近日,其自營品牌“七鮮小廚”的首家門店在北京東城區正式開業,定位為“合營品質餐飲制作平臺”。
“七鮮小廚”主打“現炒+透明廚房”,試圖破解消費者對于外賣“預制菜泛濫”“食品安全隱憂”的擔憂。補貼后的菜品價格集中在10元-20元區間,低于正餐普遍的30元以上,因此在開業前幾天,門店擠滿了取餐騎手和自提顧客。
從業者的反應更為復雜,一些商家對七鮮小廚的“菜品合伙人計劃”、“全鏈路供應鏈管控”處于觀望態度。
部分從業者認為,若京東能驗證“供應鏈驅動”模型的可行性,或將倒逼整個行業從“流量補貼”轉向“供應鏈改造”,但也有部分人認為七鮮小廚運營模式過重,很難做到規�;瘡椭�,“菜品合伙人”計劃未必能真正調動商家的積極性。
還在起步階段的“七鮮小廚”,能讓京東外賣彎道超車嗎?
01
開業首周爆單,
出餐速度面臨挑戰
京東APP上顯示,近6天時間,七鮮小廚已售單量超5000,銷量較高的菜品包括小炒牛肉蓋飯、辣椒炒肉蓋飯、酸菜牛肉蓋飯等家常菜,補貼前價格為30元左右,補貼后為15元左右。除了炒菜之外,還有烤串、炒米粉、意面、蛋撻等品類。
7月22日正式營業第一天,「定焦One」實地探訪了位于東城區長保大廈一層的京東七鮮小廚首家門店。該大廈附近有紫光園、味多美、南城香等大眾熟知的平價連鎖品牌門店,同時鄰近住宅小區和寫字樓,具備較為成熟的日常消費場景。
該門店整體布局簡潔,有著醒目的“京東集團旗下”字樣,強調“新鮮現炒”。
門店設有兩個并排的透明操作間,其中一間為現炒廚房,三位廚師正忙著出餐;另一間雖已配備廚具設備,但尚未啟用。
另一個操作間尚未啟用 攝影:定焦One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門店目前僅支持外賣與自提服務,不設堂食。
取餐區約十幾平米,設有兩個出入口:一側為外賣員取餐區,另一側為自提區。取餐架上配有0至9號燈箱,騎手或顧客可根據訂單尾號在對應燈箱處取餐,以提升效率。
不過,從現場情況來看,店里對于突然涌入的訂單并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中午12點左右正值高峰時段,取餐區擠滿了等待的騎手,一名騎手在電話中向顧客解釋“餐還沒出來”。現場工作人員也提醒,中午訂單量較大,可能出現出餐延誤,建議用戶錯峰下單。
店內僅支持外賣與自提 攝影:定焦One
高峰期眾多騎手等候取餐 攝影:定焦One
有自提用戶表示,自己是看到新聞后特意前來體驗,透明廚房和京東的品牌背書讓她愿意嘗試,但她也提到,高峰時段出餐速度慢,“可能還需要提升運營能力”。
京東七鮮小廚的“卡餐”,主要是兩方面原因造成。
一是訂單量激增。七鮮小廚業務負責人曾對媒體介紹,正式營業的第一天便已經爆單。有媒體統計當天售出超800份餐食,第二天突破1000單。
二是現炒模式本身耗時長�!付ń筄ne」第一次探訪時,在其整個透明操作間內并沒有看到提前備好的大鍋菜或批量備餐。而大部分出餐量大的餐廳,都會在當天提前準備一些做好的菜品。
7月27日,「定焦One」再次探訪時注意到,操作間的工作人員增加到五名,部分食材已提前分裝,有專人負責配菜,還有專人操作自動炒菜機,一臺機器可以同時炒四份菜品。但現場仍有顧客表示,前一天點的外賣配送超時,而且菜品偏油、烤串偏硬,她推測是機器操作難以根據顧客口味做出個性化調整,“不過這個價位,還可以接受”。
“卡餐”也急壞了外賣員。據了解,如果由于商家出餐慢,騎手可以在到店等待5分鐘及以上時上報平臺,選擇轉單或者獲取補時卡,但這種上報出餐異常的情況有次數限制。
此刻,七鮮小廚還在起步中,“現炒”與“卡餐超時”的平衡須盡快解決。
有從業者指出,目前大多數消費者是沖著嘗鮮而去,還愿意超時等餐,如果這一問題遲遲不能解決,初期的熱度恐怕不會持續太久。
02
100萬保底,
和觀望中的商家
作為今年入場外賣的新手,面對美團、餓了么兩大深耕十余年的老兵,京東在配送網絡、商家生態和用戶心智上都不占優勢。外界一直關注,它會如何破局。
6月17日,劉強東首次放出風聲,京東外賣將在一個多月后推出與美團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希望能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讓消費者買到高性價比且安全的食品。
如今的“七鮮小廚”,正是他口中的“新模式”。就在七鮮小廚正式營業當天,京東宣布啟動“菜品合伙人”招募計劃,具體來說包含三點:
首先是高回報,京東要投入10億現金,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只要菜品被選中,每道菜便可獲得100萬的保底分成,且銷量越高分成越多,上不封頂。
其次是低門檻,無論是品牌餐廳,還是個體廚師,均可參與。
最后是合營模式,合伙人僅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合作研發,剩下的現炒制作、品控等工序全部由京東七鮮小廚完成。七鮮小廚的目標是三年內在全國開出1萬家門店,門店越多,合伙人分成越高。
在發布該計劃時,京東宣布已有首批候選合伙人名單,包含費大廚、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雞、樸大叔拌飯等大型連鎖餐飲品牌。隨后官方透露,開啟招募不到2天,七鮮小廚已收到超20000份報名。
看上去這像是“0成本換百萬收益”的好機會,但多位餐飲從業者仍持觀望態度。
北京某中小連鎖餐飲品牌的外賣主管阿成告訴「定焦One」,他們沒有參與本次京東的菜品合伙人計劃,最主要的顧慮在于“買配方”的模式。
在阿成看來,七鮮小廚目前已經上線了包含辣椒炒肉、新疆炒米粉等在內的二十多道菜品,覆蓋特色小炒、蓋飯拌飯、意面小吃等類型,留給新合伙人的菜品類型本就不多。而公布的首批候選合伙人名單中,多為連鎖大品牌,“在同一菜系上,我們很難競爭過大型商家�!�
壽司目前沒有出現在七鮮小廚菜單中,京東也尚未公布該品類的合作品牌,但“米兜壽司·鰻魚飯”的老板同樣沒有報名。
他告訴「定焦One」,七鮮小廚的目標是將門店推廣到全國,中小商家的菜品雖然有特色,但更多是服務某一類固定人群,做不到標準化和規模化。
米兜壽司·鰻魚飯已經在浙江舟山開了十多年,“菜品配方是結合顧客反饋,長時間總結改進的結果,不會輕易讓出來�!彼硎尽�
“而且即使配方被采納,其他廚師也未必能復刻出相同味道。”他表示,許多特色菜的精髓并不只在配料,而在于“老板自己”,可能是用了多年的一口舊鍋,可能是養成肌肉記憶的每一次顛勺,也可能是調味的每一勺味精,這些是很難用標準流程復刻出來的。
信任問題是另一層擔憂。
堅果創投創始人、諸葛開店創始人展豪對「定焦One」表示,不論是大型連鎖餐飲品牌還是中小型商家,都不會輕易把菜品秘方交給第三方,尤其是王牌菜品,相當于把自身積累多年的品牌優勢拱手讓人。
“菜品一旦被采納,后續商家升級配方后,是不是也需要告知平臺一起調整?里面牽扯的問題太復雜。”展豪說。
另一個爭議點在于,七鮮小廚是否會“搶走”合伙商家的生意。
對此,七鮮小廚業務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七鮮小廚并非搶奪餐廳生意,而是與優秀餐飲商家聯手,從“幽靈外賣”手中奪回市場。在選址時,也會考慮合伙人老店的布局,目的是幫助合伙人做增量市場,而非搶奪老店的存量生意。
但業內人士指出,門店選址需綜合考慮客流密度、配送效率、競爭環境等多重因素,很難單純以“規范市場”為導向。一旦七鮮小廚快速擴張,原有合作商戶的客源被分流的風險依然存在。
相比之下,一些擁有獨家配方且沒有開店的個人廚師可能會受益,七鮮小廚的保底分成模式比傳統平臺的高額抽成更友好,降低了經營風險,供應鏈支持還能幫他們解決食材采購、配送等難題,吸引力更強。
但多位從業者直言,這類人群體量太小,很難支撐一個長期穩定的商業模式。他們判斷,不排除京東前期會出于宣傳目的,先與幾家標桿品牌達成合作,用來建立示范效應。但阿成覺得最后很有可能吸引的是一批網紅菜品,具備高顏值和話題性,但在配方上沒有太高門檻。
03
京東VS美團,
誰能干好“線下外賣”?
自從今年宣布入局外賣后,京東沒少下血本。
這次的七鮮小廚“菜品合伙人”計劃,被認為是京東外賣的戰略首次延伸至線下場景,顛覆性比之前的種種舉措更強。
有從業者認為,京東是想在自身外賣市場份額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從供應鏈端出發,構建獨特的競爭優勢。
不過,這一打法很快被拿來和美團的“浣熊食堂”進行比較。
2024年底,美團推出了明廚亮灶的品質餐飲品牌——“浣熊食堂”,也是為了打擊幽靈外賣,同樣采用平臺與商家合作模式。
不同的是,浣熊食堂的定位是集合式外賣場地,可以簡單理解為,美團自己租了一家大店,然后將其劃分成很多檔口租給商家,商家“拎包入駐”,借助平臺提供的服務降低自身經營成本,但經營權仍歸商戶自身。
七鮮小廚則是合營品質餐飲制作平臺。如果消費者點了一份辣椒炒肉蓋飯,其米面糧油、調味品,都是由京東供應;辣椒和肉,由工廠端進行洗切和集中生產,再通過密封包裝和冷鏈運到七鮮小廚門店中;最后再交由七鮮小廚進行現炒,并配備24小時直播監控,整個流程由京東管理。
簡言之,七鮮小廚從食材采購到烹飪制作,再到末端配送,都由京東主導。京東還表示,后續七鮮小廚可能會作為商家,反向入駐其他平臺。
不難發現,相比浣熊食堂,七鮮小廚屬于重資產模式。在展豪看來,這一模式有利有弊。
優勢在于,京東可以把成本控制到極致。有從業者估計,一般中式正餐的毛利率在50%左右,供應鏈全靠自營的七鮮小廚,一單的毛利率可能會更高。
與此同時,京東還能對菜品品質進行全鏈路管控,實現標準化與可追溯性。相比之下,浣熊食堂更像是半自營,品控更多依賴商戶自身執行力。
但劣勢在于,重資產模式的七鮮小廚,擴張成本更高。
京東的目標是3年內開設1萬家七鮮小廚,作為對比,浣熊食堂的目標僅為3年1200家。展豪結合選址、建店、人力、運營等綜合因素粗略計算,“一個七鮮小廚的單店成本,可能抵得上3-5個浣熊食堂�!�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浣熊食堂半年來在北京、杭州共開出10家門店,累計100多個品牌餐飲加入。在展豪看來,這一擴張速度已不算慢,在供應鏈管理、區域適配性及單店盈利模型尚未完全驗證的情況下,京東想要突破這一速度難度不低。
與此同時,美團在低價品質外賣上還有一張牌——拼好飯,并在近期啟動了“萬家品牌”計劃,為全國1萬家知名餐飲品牌提供流量傾斜、聯合定制服務和品牌扶持等。這又將進一步搶占商家資源。
平臺間的外賣大戰還在繼續,誰輸誰贏尚不明晰,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線上補貼,還是線下創新,消費者正享受著更便宜、質量更可控的外賣體驗。至于商家該如何選擇、是否真正獲益,就不好說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