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方舟日本行 “三位一體”促兒童安全教育發展
2015年4月20日,全國最大規模兒童安全公益項目伊利方舟組建的國內首支兒童安全海外考察團,前往日本展開了為期5天的校園兒童安全考察活動;先后參訪了日本長崎市教育局、長崎市立上長崎小學校、長崎市立野母崎小中一貫制學校(青潮學園)、兒童交通公園等。考察期間,由家、校、社區組成的“三位一體”式兒童安全聯動機制,讓考察團的學員們深受感觸。
(長崎市立野母崎小中一貫制學校山田圭二校長帶領方舟團參觀學校)
家庭、學校、社區的脫節,是導致校園兒童安全出現隱患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社會普遍認為,要讓孩子“活出生命力”,使身心健康發展,政府、社區、學校、家庭均肩負重大的使命。通過實地考察,伊利方舟考察團成員們紛紛表示,在日本,“學校是最安全的地方”完全不是一句空話。
隨伊利方舟赴日考察的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徐晶老師說:“在長崎兩所學校里,處處可見‘最安全’的身影,這些安全教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日本中小學安全教育給人以使命、團結、實干的感覺,人們會把兒童安全當作自己的事來對待,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兒童安全保護網。
(學校設有PTA室,由家長委員會組成)
據了解,日本實施“三位一體”式兒童安全聯動機制,一個典型的措施就是成立了家長教師聯合會(Parents Teacher Association,簡稱PTA)。目前,日本幾乎每所中小學校都設有這樣一個組織,其職責是協助并促進學校的各項教育制度和設施完善,幫助學生過好學校生活,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保障學生上下學的交通安全。“PTA”的成員會定期輪流擔任安全員,每周3至4次去“交通要道”護送孩子。他們的工作與“學童擁護員”相輔相成,但純屬義務,不領報酬。
(老師帶領小朋友在交通安全公園參觀體驗)
長崎市立上長崎小學校校長池田敏彥介紹到,日本交通管理部門每年還會舉辦“交通安全運動會”,要求家長穿上制服到馬路上充當交通管理員指揮交通,,每個家長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就連學校附近的老人們也會自行組成巡邏隊,在小學生放學期間巡邏,保護孩子們的一次。切實發揮了學校、家庭、社區三方力量的一體化聯動,讓兒童得到了全方位的安全保護。
貴州省桐梓縣婁山關鎮中心學校趙承松老師表示:“作為教師,我們更要發揮‘種子’作用,和伊利方舟一起將‘先有安全,再有夢想’的安全理念植入全民意識,凝聚全民力量,帶動全民參與,發揮全民作用,實現兒童安全,共同推動兒童安全教育發展。”
對于伊利方舟而言,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兒童安全公益項目,也正在不斷深入校園、家庭、社區,同時攜手社會各界力量和公益組織,讓中國東西部地區的兒童安全教育水平更加平衡,因地制宜建立起適應性、可持續的兒童安全建設模式,并同步國際先進的兒童安全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動全國各地的兒童安全保護工作向前發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