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高鑫零售等14家超市上半年關店超200家
聯商網消息:超市業態14家上市企業上半年盈利成主流,但同時調整仍在繼續。
《聯商網》根據各企業半年報統計發現,14家企業上半年新開439家門店的同時,也調整關閉了204家。其中,聯華超市關店最多,多達138家。聯華方面表示,房租租約到期和經營困難是關店的主要原因。
注:“/”表示該企業半年報中未明確提到關店數量,單位:家
不過,聯華同時也有115家新店開業,在14家企業中也是最多的。其中超級市場業態新開63家,繼續保持在上海市場、杭州市場和柳州市場的領先優勢。
此外,步步高、家家悅、利亞零售等關店也都超過兩位數。步步高關閉了10家在2-3年內扭虧無望或物業無法續租的門店,家家悅則調整優化區域內門店的網絡布局、業態組合,關閉或搬遷了經營業績不達標、布局不合理的門店12家。
除聯華超市,以及未明確提到關店數量的紅旗連鎖、中百集團、卜蜂蓮花以外,新華都、北京京客隆上半年關店超過了新開店數,而新開店數也分別只有5家和3家。
上半年,新華都積極探索全新業態“鄰聚”生活超市,實現公司轉型與升級,同時在優化企業管理資源、實現門店布局方面,大刀闊斧對旗下門店進行調整,共計關閉8家門店。
京客隆則重點提升店鋪營運能力,審慎拓展店鋪規模,因租約到期及對虧損店鋪調整等原因,關閉3間綜合超市,6間直營便利店,此外,還完成了9間便利店的裝修改造與業態升級。
相比這兩家企業的大幅調整,永輝超市、高鑫零售、三江購物、人人樂等調整明顯減小,上半年關店均不超過三家,其中高鑫零售和人人樂新開門店也不過只有2家和3家。
上半年,人人樂相繼開出了2家高端精品超市和1家濃縮賣場,同時通過縮減租賃面積、調整空間布局、優化商品結構、更新設備設施、增設線上服務等措施對現有大賣場進行改造升級以及新店業態創新,共計改造調整大型賣場門店4家,改造后的門店超市面積壓縮了一半,擴大了配套體驗項目區域。
高鑫零售則以大潤發品牌新開兩家綜合性大賣場,同時關閉兩家門店,一家位于上海的大潤發門店和一家位于青島的歐尚門店。此外,高鑫零售計劃于下半年關閉第三家門店,主要是“該門店于過往幾年錄得虧損且并無因實施特定行動計劃而有所改善。”
關店調整的同時,企業業績也受到了很大影響。人人樂上半年業績下滑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公司關閉了部分虧損門店,而該部分虧損門店包括租賃合約即將到期的門店和經過前期調整后仍未見業績好轉的虧損門店。京客隆零售主營業務收入減少一部分原因就是“2016年內關閉了六間虧損的綜合超市及上半年關閉3間綜合超市。”
當然,除了關店調整以外,像永輝超市、紅旗連鎖、中百集團等則主要在加快門店布局,三家企業上半年新開店分別達到64家、85家和83家。此外,步步高、家家悅也分別有22家和30家新店開業。
而門店的加速布局,也為企業業績作出巨大貢獻。永輝、步步高等上半年營收增長就主要得益于新開業門店,高鑫零售也表示,“銷售貨品增加主要由于公司通過開設新店并持續擴充業務所致。”
門店總數方面,截止上半年,聯華超市、紅旗連鎖、中百集團均超過1000家,其中聯華超市已經達到3595家,在14家企業中居首,而最少的卜蜂蓮花只有65家門店。
截止上半年總門店數
事實上,關店也未必就是一件不好的事。
“一般人總認為關店不好,其實,死是生的開始,生是死的結束。早死早投胎,關店是促進商業進化、繁榮與繁華的必然選擇”,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商學院教授周勇表示,“關更多的爛店,開更多的好店,這是一種零售新生態的演變過程,新零售需要輕資產與重資產的融合。”
同時,周勇也指出,業內常常把店鋪關閉歸之于電商、成本、競爭等外部因素,其實,在關店的背后,有著各種各樣可以預見或不可以預見的原因。
(來源:聯商網 崔旭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