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亮:未來五年一大批更優秀的區域零售企業崛起
聯商網消息:10月12日,為期兩天的2018聯商風云會在南京如期舉行,本次大會以“中國零售·下一個五年”為主題,開啟了下半年中國零售行業規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行業盛會帷幕。
會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作了題為“站在40年看中國連鎖的下一個5年”的分享,他認為,10年、20年、30年、40年,每一個階段都有值得記憶的,或者說一些很重要變化的節點,而未來五年,中國的零售業肯定也是充滿了變化和不確定性。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
以下為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現場演講摘要:
大家早上好。談過去40年,前幾年我簡單做了一個梳理,其實是一篇很大的文章,10年、20年、30年、40年,每一個階段都有值得記憶的,或者說一些很重要變化的節點。未來五年的研究,我想和過去40年一樣,也是需要大家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多交流探討的。
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未來五年中國的零售業肯定是充滿了變化和不確定性的,這一點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有同樣的判斷。但是在諸多的變化當中,我認為有這樣的一個特點不會有大的變化,或者說還會是主要的特征。我把它借用一個學術的字眼,叫二元結構。
大家知道,二元結構講的是城鄉差別,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市場同時存在一個高度發達和一個相對落后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這是二元結構的本意。
我在這里借用二元結構是想說,在未來五年,中國的零售市場如果把它劃分為發達市場和發展中市場,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線市場和低線市場的話,未來這樣的二元結構在我們的零售市場總體格局當中還會保持這樣一個特點:一線還是那樣的充滿變化和白熱化的競爭,低線或者叫發展中市場還會相對平穩地按照自己的節奏不斷成熟。
貝索斯說的一段話,我覺得對我們這個話題很有意義,他說:很多人都問他未來10年會有哪些新變化?但是很少有人問他未來10年有哪些是不變的,他覺得其實了解不變更重要。因為對于企業來講,企業制定戰略必須建立在確定性的基礎上。
所以從這點來講,了解一個未來不變的東西其實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我想從這點來談未來五年這樣一個二元結構的特征,我認為應該不會有大的變化。
先說發展中市場。其實從零售業來講,三四線市場這些年的發展,我認為要好于一線市場。發展中市場在未來五年為什么能夠保持穩定?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有一句話叫“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低線市場的零售商這些年之所以能夠這么健康的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出身比較貧寒。比如說某個品牌,在低線市場你要想讓一個品牌以收進場費的方式到你的店里,在很多情況下是做不到。
所以壞事變好事,這些年一直是稍微一點的產品品牌都得自己去,甚至是拿著現金去買,所以積累了非常好的自采的能力。這一點來講要優于一線市場或者是發達市場的零售商。
另外,區域零售企業現在都在做購物中心,而做購物中心的時候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這種情況促使區域零售企業自己研究,自己開發購物中心配套的這些服務業態,自己做餐飲,自己做兒童樂園,自己開電影院。
所以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不僅僅是采購能力很強,經營各種業態的團隊也都建立起來了,這也為未來區域零售企業能夠站穩他所在的市場,進一步快速發展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當然還有很多有利的因素,比如說團隊,區域零售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是他們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為都是草根出身,他們沒有這些所謂大企業病等等,團隊的文化建設,凝聚力也都非常強。這也構成了很多它自身的優勢,這些優勢對于未來五年的發展會非常有幫助。
這些年積累下來,我們在一線市場天天看著是新業態,新模式,但是在區域市場大家反而是在做零售本質的一些東西,我們認為這是很大的一個優勢。
其次,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區域市場相對比較平穩,競爭相對不那么激烈。從原來的快速擴張,進入了一個內部修煉,模式轉型,內部創新的階段。另外三四線市場經歷了一段很清靜的一個經營期,競爭比原來要弱得多。
所以,低線市場的零售下一階段我相信會有一個可持續的,穩定的發展狀態,而且區域零售企業的集中度還會進一步的提升,從而整體帶動發展中市場零售整體的水平,和當地消費者生活質量的提升。
當然,低線市場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之前的不利因素也會進一步的強化。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低線市場房價都漲的非常快,在消費者收入預期不好的情況下,房價的上漲等等,對于低線市場的消費信心和購買力的提高肯定會有一個制約作用。另外,大城市吸金效應對于低線市場人口外流的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
但是總體上來看,我認為區域市場未來五年會有更優秀的,更優實力的一大批區域零售企業發展起來。
反過來再看發達市場。這些市場這幾年折騰的很厲害,而且還在折騰。它的變化有這么幾條主線:
第一條線就是業態的轉型。業態轉型這幾年已經在開始,但是還僅僅是開始,未來幾年我相信會成為發達市場主要的特點。從大賣場轉社區超市,轉社區生活中心,百貨店轉購物中心,家電、家居這些專業店轉化智慧型的,生活提案型的門店。因為一線城市的消費和競爭導致在創新業態轉型方面會持續的進行,這個轉型還會加快,還會深化。
第二條主線就是全渠道。從今年百強的統計數據,我們看到全渠道到家服務,更準確的講是到家服務。線上這部分是以到家服務為特點的,去年百強是不到1%,占比還是非常低的,但是增長速度是80%,所以從消費端的特點來看,全渠道是必由之路,很多企業已經明確的給自身定了未來三年或者五年的目標。
當然全渠道目前模式還沒有走通,包括盒馬生鮮,7Fresh在內,下一步也要加速發展。沒有走通的核心就在于他的成本結構和盈利模型沒有建立起來。現在是建立在資本補貼,建立在一個非正常環境下的發展。
此外,流量成本問題,還有履約成本的問題,目前都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案,當然這個我相信肯定會有,因為有新的技術還有新的策略出來以后,這個問題應該會得到解決。
第三條主線就是我們可能會回過頭來補這堂課,就是剛才講的區域零售做的事情,一線零售企業下一步肯定會回過頭來補這個課。資源投資原來重點投在前臺,大量的轉向投向后臺,自由品牌,中央廚房,供應鏈,包括整個經營的數字化,這些其實都是后臺的建設,能力的建設。
我想,這部分既是一種回歸,也是螺旋式上升當中的一個必由之路。因為一線市場的特點一直是這樣白熱化的競爭,而且都是很強勢的企業,所以在這樣一個環境下生存和發展,渡過了它的粗放擴張期以后,大家都會回過頭來把效率問題放在首要問題去考慮,而且下一步你要實現業態轉型也好,還是全渠道策略也好,如果后臺的建設投資沒有能力建立起來,可能就會結束。
當然一線市場還有很多因素比區域市場要復雜,比如說資本的關注基本上都在這個市場,再一個就是新技術的應用,因為技術人才和技術解決方案也都是在一線市場開始試水的。技術的因素包括政策的因素都會增加一線市場零售發展格局的不確定性,這些因素疊加起來以后,對于這個市場未來是什么樣,會不會更好?我想還是有很多問號。
當然,除了市場本身來配置資源,來確保市場更健康高效的發展之外,我認為要總結過去40年或者展望未來,有一點需要大家共同去關注的就是社會治理的問題。市場看不見的這只手,從過去的這段時間來看,這個手伸的太長,資本對于一個市場的影響力太大,而社會治理的游戲規則,這些年存在著很多的缺失。
比如不公平競爭的問題,這對于行業的不利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再比如到家服務這個問題,帶來的社會成本誰來買單?我想未來五年,尤其是在一線發達地區的行業、零售業要有真的實現健康正向、好的發展游戲規則必須要跟上。
展望未來五年,這種二元結構我認為還會持續,也就是說所謂的統一大市場應該建立不起來。再一個是一線市場變數太多。第三個就是如果沒有好的游戲規則快速建立的話,這個大斷章的局面對我們的未來發展會有很多不利的影響。
掃描二維碼,回顧嘉賓精彩報道▼

大會專題報道▼
(來源:聯商網 南京報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