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最好成績后 安踏集團2020年仍然面臨不少挑戰
聯商網消息:從167億到241億再到340億,運動品牌安踏集團只用了三年時間。
來看安踏集團的最新業績:
營收增長40.8%至339.3億元;
凈利潤增長30.3%至53.4億元;
經營溢利增長52.5%至86.9億元……
這也是三項核心指標連續6年錄得雙位數增長。
一路高歌猛進的安踏集團在2020年發展勢頭如何?2019年收購的亞瑪芬有何計劃?全球疫情蔓延對安踏影響多大?
盡管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重申集團2025年實現流水雙千億的目標不會改變,但是擺在安踏集團面前的難題并不少。
安踏旗下品牌
FILA經營溢利首次超主品牌安踏
加上2019年收購的亞瑪芬,安踏集團旗下品牌包含專業運動品牌安踏、運動時尚品牌FILA、韓國戶外品牌Kolon、登山運動品牌Sprandi、專業運動品牌Descente、童裝品牌Kingkow等,而這些品牌正是安踏集團邁入300億元俱樂部的最大功臣。
從財報上看,安踏分部收益較2018年增長21.8%至174.5億元,占整體收益的51.4%,FILA品牌收益增長73.9%至147.7億元,這兩大品牌合計完成收益322.2億元,占總收入95%左右。
從10年前被收購時虧損到10年后成為安踏集團業績增長的最強動力,安踏集團執行董事、集團總裁鄭捷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1、定位準確,以中國運動時尚切入,介于耐克和阿迪之間。
2、整體研發和商品設計的創新是FILA品牌最重要的動力。
3、1950家FILA店鋪全部獨立運營。
此外,作為高端專業運動品牌的迪桑特表現良好,實現流水同比增長75%至10億元,目前在42個城市現已開出136家門店。
“Kingkow我們今年重新對定位進行了梳理,也有新的產品線上市,不過受疫情影響可能會延遲半年”,鄭捷在答媒提問時說道,“Kolon預計今年能夠盈虧平衡”。
5年再造3個10億歐元品牌 始祖鳥擴展商務領域
收購亞瑪芬后,安踏集團小目標里增加了“5年再造3個10億歐元品牌”計劃。
加入安踏集團大家庭后,亞瑪芬集團新董事會提出5個10億歐元的5年發展計劃,即將始祖鳥Arc'teryx、薩洛蒙Salomon和威爾遜Wilson 3個品牌分別打造成為“10億歐元”的品牌;中國市場和直營模式計劃實現收益10億歐元。
安踏集團方面表示:2020年亞瑪芬集團1-2月份業務按計劃推進,從3月份開始受到疫情影響,但由于亞瑪芬主力產品是秋冬季產品,占比超過65%,如果全球疫情在秋冬季之前得到有效的控制,公司有信心將其對亞瑪芬全年業績的影響保持在可控范圍之內。
從始祖鳥來看,安踏集團對其的改造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
“過去十個月主要是提升整個店鋪整體形象,要以一個最專業、最高端的形象呈現給消費者面前”,鄭捷在媒體問答會上提到了始祖鳥的未來規劃:“在保持原有的最高端的戶外專業運動定位的同時,也逐漸地延展到高端商務休閑消費者的訴求,我相信在未來三年可以看到始祖鳥在中國蓬勃發展。”
根據官方數據,始祖鳥目前中國門店總數超過100家。
線下門店“休克” 安踏新增微商渠道
受黑天鵝事件影響,安踏1月份門店幾乎處于“休克”狀態。
“1月底到2月初有80%的門店處于關閉狀態,安踏主品牌二三季度期貨訂單量下調10%-15%”。
不過隨著國內疫情逐漸穩定,安踏95%的店鋪已經恢復營業,自有工廠復工率達100%,外包工廠已恢復90%以上的產能。
“體育用品行業雖然不是一個極度剛需產業,但是疫情也無形當中給了老百姓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健康的重要性,所以我們這個產業未來還是會逐步向好。”
鄭捷預計安踏集團下半年有望回歸正常水平,這樣的信心一方面來源于安踏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180億元,另一方面則是安踏實行的全渠道布局。
“今年2月份我們開了新電商——微商,微商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們在線下業務遭到比較大的沖擊的時候,線上的業務可以彌補線下的缺失。”
鄭捷指出,安踏集團在疫情發生后最大程度的加大了線上業務的推廣,同時也和主要的百貨商場對商場店鋪的租金進行有效的談判,來降低租金,從而降低租售比,使得運營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疫情不會影響安踏的新品推出計劃
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體育賽事的取消、奧運會推遲等勢必會對安踏集團造成一定的影響。
鄭捷也坦言,“原來安踏最重要的營銷的活動也會聚焦在籃球聯賽、NBA球星的中國行,今年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但是疫情不會影響到安踏的新品推出計劃。
“KT6將會在九月份會推出,和龍珠IP合作的產品在今年也會繼續在市場上進行有效的推動,下半年推出的新款 Challenge202/2.0專業跑步鞋會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滿足專業跑步人群的訴求。”
做好產品內容的安踏并不害怕奧運會賽事推遲:“如果今年不舉辦奧運會的話,我們覺得賽事上會有一定影響,但對我們整體業務影響面并不是那么大,因為整個奧運本身更多是從品牌的角度來推動品牌的提升,從生意上來說,我們自己的判斷還是看整體零售的消費力逐步回暖,更重要的還是看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和本身的消費動力。”
(來源:聯商網 羅秀玲)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