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妝小樣,撐起一個百億生態圈
“琦困無比之后,我收到了滿滿一箱子小樣,以至于都忘了我當時想買的正裝是哪款了。”
90后消費者卡卡在直播間蹲完了整個雙11,美妝是她最大的戰利品,堆滿整整一箱的小樣甚至已經搶過了正品的風頭。
在雙11“后市場”——二手平臺上,美妝小樣依然站上C位。「電商在線」從閑魚平臺了解到,僅11月12日,美妝閑置小樣的發布就比11月10日上漲201%,成了雙11最爆款的二手商品。
#雙11回血#、#直播間#是這些閑置帖子里的標簽,也是雙11直播大戰的側面寫照。10月20日晚,李佳琦和薇婭以跨夜直播開啟雙11預售,各自超1億的觀看量,拉動了整個直播市場,當晚在美妝領域就有12個單品1小時銷售過億。
其實在主播們的預熱推文里,就已經很少看到“全年最低”“全網最低”,取而代之的是贈品小樣這一賣點:“買1贈X”“相當于XX折”“贈品價值貴過正裝”……許多品牌在預售階段,更是以交訂金送贈品作為優惠權益。
從早期品牌為了推廣而出的體驗裝,到作為柜姐們送給顧客的“小禮物”,如今美妝小樣逐漸走向臺前,成了正裝的一部分以實現消費價值最大化。
對于品牌和消費者來說,小樣是一種既有“里子”也有“面子”的優惠方式。其實,小樣背后有著不“小”的市場。
雙11的“小樣”狂歡
行業內給美妝小樣有過定義:比市場流通的商品體積要小的產品就叫小樣。
舉個例子,一款海藍之謎30ml的面霜是市面上主要售賣的規格,你買了然后柜姐送給你一個5ml小包裝,就是小樣。
換句話說,小樣大多只是附贈,不是市場主流商品。但在今年雙11,它卻和正裝一起,成了最強CP。
直播間無疑是美妝銷售主戰場。有數據顯示,天貓雙11預售首日,李佳琦直播間美妝產品占到了所有產品的85%,超過100件;薇婭直播間美妝類商品數量占比也達到55%。
種草平臺也可見其熱度,小紅書上一篇“李佳琦、薇婭、日上免稅店比價”的筆記,收獲超3萬點贊,B站上把兩人與代購比價的視頻獲得23萬播放量。
從社交平臺上來看,薇婭、李佳琦的比價對象不是其他主播,而是各品牌旗艦店以及免稅店等非傳統電商渠道。直播間 “性低價”標簽,深入人心。
很多國際大牌美妝,不會調價而影響渠道,在直播間內的優勢在于更多的贈品。
比如SK2神仙水,在直播間內會多送20ml的小樣;雅詩蘭黛小棕瓶,相比官方旗艦店多送4.5ml小樣和一個收納盒;連Olay這些相對平價的直播間“常客”,也采取加送贈品的方式實現優惠。
“扔了很多年的數學在直播間全撿回來了,比價已經可以精確到每毫升差幾毛錢。”卡卡告訴「電商在線」。
“加量不減價”成為今年一眾美妝品牌的大促共識。直播間外,美妝品牌在官方旗艦店也采取多件商品的捆綁銷售,比如付定金享加贈,購買正品套裝贈送十幾件小樣、第二件五折、第三件0元等。
作為雙11后戰場的二手平臺,已經能感受到新玩法帶來的效應。美妝小樣交易明顯增加,增速超過往年。在閑魚美妝行業小二瀟睿看來,這與小樣的供給增加有直接關系。
“一方面是國際品牌在旗艦店和直播間的玩法升級,增加了滿贈優惠,派送了大量小樣;另一方面是國內新銳品牌也在加大小樣滿贈活動。”瀟睿說。
為何今年小樣會如此出彩?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這與疫情影響不無關系。作為疫情后的第一個雙11,海外大牌希望在這個時間點押注中國市場“回血”。
今年以來,隨著直播的火熱和免稅經濟的興起,品牌的價格變得更加透明,為了在大促中保護價格體系,通過派送小樣來“加量不減價”成為最優解。
從拉新到優惠,小樣進化史
雅詩·蘭黛女士一定沒想到,自己70年前用“小樣”來開拓市場的創意,現在可以衍生出這么多玩法。
在雅詩蘭黛品牌剛成立時,她便通過上門贈送小樣,一步步打開市場。因為她相信產品的使用效果將是最有說服力的廣告。
這樣的營銷方式被傳承下來,讓小樣成了美妝品牌在廣告投放之外,一個重要的營銷手段。
很多時候,小樣扮演著橋梁的角色,幫助品牌與消費者建立起鏈接或者增進感情。
曾經PC時代的經典護膚品牌DHC,就是許多80后少女的小樣啟蒙者。只要在DHC官網輸入姓名、電話、地址注冊之后,就可以收到一份免費的試用套裝,并且附送一份“真情留言卡”,寫下使用體驗再寄回,就可以繼續收到免費的試用裝……
80后女生回憶的DHC試用裝
這種利用小樣建立信任的方式,讓DHC只用了不到18個月的時間,業績就突破了1個億。
DHC的案例說明一個道理,無論這些小樣是來自高端還是中低端品牌,核心都在于“物超所值”。當體驗過后,在消費者心中便會形成驅動力,激發出他們前去購買正品的欲望。即使沒有形成消費動力,免費的試用裝也不會讓消費者有遺憾。
“熟悉的柜姐會幫我多爭取一些小樣,每次拿到很多試用裝就覺得很滿足、很親切,有尊享感。”喜歡在專柜買護膚品的劉瑾把小樣看作一種特殊的福利。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小樣都是線下專柜所專屬的一種優惠手段,但隨著線上渠道的發展,小樣也開始有了新的實驗效果。
國貨品牌薇諾娜曾經在線上派發30萬份小樣,為店鋪帶來了29萬的新客。
天貓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派發小樣是其優先的、重量級的業務。派發小樣本質是上市之前的剛需,是用戶測試、定價測試、消費者口碑反饋最重要的地方。”
除了往官方店鋪引流,利用小樣來做品牌公眾號的吸粉工具,幾乎是所有美妝品牌都使用過的方法。消費者通過關注公眾號,來免費拿個小樣,還能在公眾號上獲取品牌的第一手消息。
小紅書上的領取攻略
小樣訂閱號、線下派樣機不斷出現,微信上,與化妝品小樣申領相關的公眾號就有200多個。
以小樣為主打的訂閱式美妝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扎堆出現,比如國內的MissPink盲盒每個月200元,就能得到4~6個品牌的試用裝。
線下派樣機經常排長隊
多種渠道形式的轉變,小樣逐漸從被薅的“羊毛”開始發展自身的價值,付費小樣增多,可以在柜臺免費拿到的東西,幾乎僅限于一次性試用品,瓶裝小樣幾乎都要花錢才能得到,也讓小樣在打折優惠活動中可以發揮出實際價值。
并且以小樣為入口,電商平臺可以直接搭建自己的“蓄水池”。
天貓U先就是很好的例子,通過派送小樣,品牌可以更精準的觸達目標客群,而體驗者們反向回到平臺形成一個以體驗內容為主的“社群”,這些可追蹤的數據沉淀,自然而然成了品牌和平臺后續精準運營的“水源地”。
上億市場的新生意
有需求才有市場,小樣背后其實有著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Michelle從大學開始就熱衷于買小樣,“小樣能滿足我輕松買大牌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體驗確定自己適合什么產品,覺得體驗好的就會直接買正裝,比線下專柜反復試妝效率更高。”
微博超話里不乏收集愛好者
張帆的訴求更為質樸,她看重小樣的“高性價比”。“比如Armani的粉底液,旗艦店正裝30ml要950元,但是小樣5ml才99元,買6只也才600塊錢,比正裝便宜了快400塊錢。”
瀟睿觀察發現,平臺小樣銷量最好的品類集中在口紅和香水。這也符合了對“性價比”的追求,因為相比護膚品,這兩種品類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很容易出現打開用不完的情況,小包裝會更受歡迎。
果梨叔在淘寶開了一家正品小樣專營店已有10年,他的客戶既有學生、網紅博主也有教師和白領。
“店內的復購率還是很高的,一般買新品小樣的人都是為了嘗新、體驗,而買經典款小樣的大多追求性價比。”果梨叔說。
“這是一個求大于供的市場。”果梨叔表示,想要花小錢買大牌的顧客很多,而小樣的產量跟正裝相比要少很多。
淘寶有售擠小樣神器
此前有美妝工廠負責人對「電商在線」表示,美妝小樣的生產過程比正裝要簡單很多,因為在包裝等方面的成本相對較低,產量可以是正裝的很多倍。
但果梨叔介紹道,這樣批量就能生產的小樣大多是國內品牌,而國內美妝品牌因為本身定價就低,消費者對小樣的需求度也很低。
實際上,小樣生意考驗的正是穩定的貨源。“小樣的產量有限,很容易就斷貨。”果梨叔坦言。
供應量的風險之外,小樣卻有著比正裝更“誘人”的高毛利,有業內人士對「電商在線」表示,小樣的毛利率可以達到20%,是正裝的2倍。
一些線下美妝店甚至利用小樣的高毛利來維持店鋪運營。
美妝集合店HARMAY(話梅)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小樣的售賣,店鋪創始人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小樣一方面增加了客單價,另一方面降低了新顧客的門檻。對店鋪來說,也是通過高低毛利產品的組合來拉高整體毛利率的方式。
在國外,小樣發展更為成熟。咨詢公司NPD Group發布的報告顯示,護膚產品和化妝品小樣在美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市場,在2018年銷售額就有12億美元(約80億人民幣)。
小樣只能“小而美”
“小樣不能作為長久的生意。”果梨叔的店鋪內也搭配有許多正裝商品,這既是為了滿足客戶在體驗小樣之后購買正裝的需求,更是為了日后轉型做鋪墊。
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小樣供應的不穩定性,因為小樣大多是產自品牌工廠,并沒有單獨的生產線,所以整個供應鏈是“被動”的。
但在二手平臺上,小樣生意卻是“供大于求”,因為缺乏明確的標準,小樣的來源也魚龍混雜,甚至在平臺上還有自發組織的小樣鑒定服務。
更重要的是,品牌不會一直讓小樣站在聚光燈下,雖然它是消費者的心頭好,卻也是把“雙刃劍”。
一位美妝業內人士坦言:“派送小樣其實就是買贈活動,對于美妝品牌來說,產品的成本比營銷成本低很多,所以送小樣比大量投放營銷來的劃算得多。”
用小樣做買贈,是品牌方收獲了“面子”,消費者也享受了“里子”,所以作為一種直播間的優惠手段,派送小樣的模式一定會長期存在。
“但換言之,消費者在大量小樣中頻頻更換,這本身會降低對品牌的忠誠度,對品牌也是一種傷害。”上述業內人士說。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