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mini EV
沒什么意外,上市10個月的五菱宏光mini EV蟬聯新能源汽車銷量榜首。
mini EV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人民的代步車,五菱希望借此打造一個電動代步車的新品類,結果也的確如此,mini EV的上市,意外地打開了國內代步車市場,
汽車的本質是代步工具,就此前國內汽車市場而言,汽車的資產屬性更重,重資產屬性導致汽車往往無法將工具屬性發揮到極致,但在電動車時代,去資產化和強工具化變得可能。
“發動機+變速箱”的動力組合變成了“電池+電機驅動”,用電成本遠低于油耗成本,加上成熟及完善的汽車供應鏈,讓生產端到用戶端成本縮減。問題是,在mini EV出現前,國內代步車市場其實一直存在,憑什么mini EV得到大眾親睞?
01
需求驅動
2016年,有一隊五菱的工程師們經常出現在柳州市紅光大橋上,他們主要干兩件事:一是統計每天經過的車輛類型,包括品牌、車型及數量等;二是記錄每天往來車輛的實際載人數量。
一段時間調研后,五菱決定啟動新車型研制,這是一款為“代步”而設計的——五菱首款純電動汽車寶駿E100兩座版。但是,2016款寶駿E100并沒有上市公開發售,前后總計生產約1萬輛,免費給柳州市民體驗一個月,之后通過收集回來的駕駛反饋,五菱正式推出了全新的寶駿E100。
與此同時,五菱在寶駿E100的基礎上,又推出了續航里程更長寶駿E200,這兩款車型一度在柳州市電動車市場占有率達到90%,在柳州試水成功后,五菱逐步將其推廣到南寧及周邊城市。
寶駿E100與寶駿E200讓五菱獲得用戶的真實反饋數據,即絕大部分用戶每天的出行里程不超過30km,而且出行頻率穩定,出行路線也比較固定。
基于這些數據,五菱決定重新設計新的電動車車型:mini EV。
五菱宏光MINIEV銷量趨勢(來源:搜狐汽車)
mini EV延續了此前寶駿E100、E200微型純電動車的定位,專注于代步車市場。
從5月7日開啟盲定,24小時內訂單突破1000輛;5月28日開始預售,訂單突破6000輛;6月底,訂單達到20000輛;7月15日,在全國范圍內開啟交付,訂單逼近30000輛。
親民的價格和精確的定位,都預示著mini EV將成為爆款,結果也的確如此,mini EV是特斯拉之后,另一個市場“現象級”車型。
02
爆款邏輯
從五菱的宣傳來看,是想把mini EV 打造成人民的代步車。即人們買得起、愿意買、方便開。
相對而言,燃油車并不能滿足村民走親串戚、趕集接人日常需求,雖然燃油車的價格被一度壓低,如奇瑞QQ、比亞迪F0、長安奔奔等A00級別國產微型乘用車,但人們依舊買不起。
代步車是由摩托、電瓶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及低速電動車(老頭樂/電三輪)組成。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摩托車保有量約為9000萬輛,電瓶車的保有量超過3億輛,低速電動車的保有量超過600萬輛,其中摩托車因為限摩禁摩政策的逐步實施,基本上退出了一二線城市的主流交通工具的序列;電瓶車在2018年新國標執行后,進入到存量超標電瓶車的替換;低速電動車則因沒法合法上牌,也沒有國家標準,一直游離于灰色地帶。
從表面看,這些產品為達到長續航,品控往往無法得到保障,與機動車相比,究其根本,這些交通工具使用場景具有高頻率、線路固定等特征,單程距離一般只有幾km,對于車速的要求又不高,所以深受廣大城鄉群體喜愛。
如果你熟悉代步車市場的話,你會發現這個市場主要有三類買家:
一是將代步車作為家庭第二輛、第三輛車的用戶,出于滿足日常需求,在購買和使用層面作為補充;
二是除代步外其他需求很弱的用戶,只限于生活城市的上下班通勤、接送小孩、休閑游玩,甚至喝個下午茶、逛街打個卡等;
三是受購車預算限制的用戶,他們是代步車的主力買家,這類人群對車價、使用成本十分敏感,所以價格高低也是關鍵標簽。
mini EV的定位,幾乎對照著這些需求點而打造的。
一是足夠便宜的價格,大多數人都買得起。mini EV價格為2.88-4.36萬元,是首款價格下探到3萬元以下的電動車,也是包含燃油車在內乘用車中價格最低的車型,對于用戶而言,“這個價格,還要什么自行車”。
以擊穿細分市場的價格底線上市,通過售價降低購車門檻,以性價比博得用戶的關注,是mini EV價格戰的本質。截至目前,起售價在3萬元以下的純電動汽車全國僅有兩款。
二是產品角度而言,配置上“該有的都有、不該有的肯定沒有”,四座、自動擋,續航有120km和170km兩個版本可選,最高時速可以達到105km/h,這個配置對于城市代步而言足夠用了;
8年或12萬公里三電質保、可上綠牌、城市道路不限行、能跑高速,對于燃油車搖號無望的城市用戶,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此外,mini EV可直接采用家用220V交流電充電,保養則更多的只需要更換潤滑油。電動大咖測試數據顯示,mini EV百公里耗電量約為8度,每公里花費約為5分錢。
在被用戶詬病的“沒有安全氣囊”的安全配置方面,五菱給mini EV裝上了ABS防抱死、EBD制動力分配、碰撞自動解鎖、行車自動落鎖、兒童安全座椅、低速行人警示、胎壓監測等措施,算得上“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
三是五菱將mini EV的營銷做到極致,mini EV促銷執行的是以跨界營銷為主的整合營銷策略,目的是借助五菱宏光“國民神車”品牌基礎,打造mini EV品牌形象的年輕化、時尚化。
mini EV從價格到性能都完全回歸到交通工具屬性,少了資產屬性的屬性,多了快消品的意味,這讓mini EV可滿足更多用戶對入門級電動車的消費訴求。不過,隨著“10 萬元以下或者車長 4.6 米以內”的新能源車不能上上海牌照時,mini EV的諸多問題也將浮出水面。
03
難解之局
由于mini EV定位區間與低速電動車極為相似,導致很多人認為mini EV是升級版的低速電動車。
產品標準模糊、安全性沒有保障等低速電動車的標簽,自然就被轉移到mini EV身上。于此之下,如何利用mini EV是對低速電動車的降維打擊,以乘用車國家標準來對超標、無標低速電動車競爭的優勢,是mini EV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
對于新產品而言,想要改變用戶對固有形象的認知,不只是延長生命周期那么簡單。
財通證券的報告顯示,根據市場零部件供應商公開的成本價預估,mini EV的錳酸鋰版、磷酸鐵鋰版和三元鋰電的電池成本分別約為14250元、18390元和19770元,占整車成本的49.5%、56.1%和51%;加上底盤、主車架、座椅和其他零部件成本;稅費、研發、管理、人工、運輸、銷售等運營費用;宏光mini EV的利潤率可能在2-3%。
考慮到供應鏈整合、工藝穩定性等因素,甚至有可能在虧本銷售。
針對這點,從五菱的報告中也似乎也可以管窺一豹,2020年五菱總共銷售了160萬臺汽車,盈利1.4億,這也讓五菱的低利潤格外顯眼;但另一方面,通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在“雙積分管理制”下,五菱獲得的積分通過內部交易給到上汽集團,根據公開信息估算,金額可達到11億元左右。
事實上,如何向上發展也一直制約五菱的品牌力,表面上看,五菱產品力、調性以及口碑都不錯,但這些都是建立在性價比基礎上。要知道,在競爭市場環境中,“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是基本常識。
擺在mini EV面前的,還有可能返場的“老頭樂”玩家們和其他各大車企,比如長安推出的奔奔E-star、長城推出的小野貓都是看到mini EV熱銷后,采取跟隨政策來切入這個市場,后進入者們是有可能把配置做得更好的。
考慮到mini EV主要銷量并不在上海等一線城市,mini EV受到限牌的影響應該會比較小。言下之意,mini EV的熱銷大概率還是會繼續,接下來值得討論的問題是,mini EV是否會成為代步電動車市場的舊嫁衣?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