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思達商業與家樂福的奪地PK
家樂福又驚愕了:思達商業這個小兄弟膽大妄為,差點把它醞釀6年的店址給占了。它為此氣得差點沒背過氣去。
今年4月,因某農場的生鮮直采資源控制權的問題,家樂福鄭州公司的“螃蟹行動”剛剛展開,即遭到了思達商業“軟柿子變石蛋”一般的強烈抵抗。
如今又有了慶豐店物業經營權的問題,家樂福抄上2004年與鑫苑置業簽訂的進場合同,和思達商業剛剛與鑫苑置業簽訂的合作框架協議,擦出了強烈的PK火花。
至今,中國第一大外資零售巨頭家樂福與鄭州本地品牌思達商業,雙方的“官司”仍在繼續。
家樂福沒想到,它這么大的“腕兒”,竟被“晾”了
持續虧損五年、郁悶低調的思達商業,今年非但頻頻“上鏡”,更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使勁揪了一把家樂福的胡子。
慶豐店的問題被熱心的社會觀察人士評價為“蜘蛛網”:一拖就是6年,關系錯綜復雜。而這里,恰是2002年家樂福宣布進入河南時,選的鄭州一號店店址,即隴海路與慶豐街交叉口的原鄭州市酒精廠。
當年,家樂福這么大的“腕兒”,能同意來鄭州投資,從某種意義上說,掌控此塊土地的原河南花園集團董事長謝國勝,起到了一定作用。
之后,由于花園集團的操作原因,在這塊土地上有了相當復雜的利益關系。其中有原酒精廠人員遷移、安置問題,有房屋拆遷麻煩。2004年,土地轉讓給鑫苑置業之后,更引起了資產所有權風波。
最終,家樂福一腔悲憤地把鄭州一號店安在了文化路與北環交叉口,那是在業界看來“鳥不下蛋”的地方。
2007年,謝國勝因鄭州酒精廠的土地問題被捕。官方對酒精廠土地采取了硬手腕解決的方式,另通過法院判決,劃清土地資產歸鑫苑置業所有。
更讓家樂福沒想到的是,它這么大的“腕兒”竟被“晾”了,思達商業和鑫苑置業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而且在4月底還召開了隆重的新聞發布會。
于是,關于慶豐店物業經營權問題的一場糊涂官司就這樣打到了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而且仍在繼續。
一塊地皮上引申出來的故事
思達商業選址與酒精廠有了牽連,有分析人士將思達集團老板汪遠思與花園集團老板謝國勝做了一番比較分析。汪謝二人的投資默契之處,或許都在房產開發上,而且,均是通過收購一些瀕臨倒閉的企業購置大量土地。而汪遠思更高明之處,就在于通過商業連鎖,解決了老國企員工的安置問題,謝國勝則恰恰摔在了這里。
現如今,原花園集團拿下的“鄭州地王”,被思達地產開發為藍堡灣;如果思達商業奪下鑫苑置業所開發的酒精廠商業地產項目,則是對汪遠思與謝國勝的命運“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最佳詮釋。
然而,思達商業自2002年之后,雖然提高了開店速度,但集團發展重心卻未必在商業投資領域。可以佐證的是,思達商業多年來都在解決兼并企業員工安置問題,尤其在2004年前后,其市場經營能力一落千丈。
由此可見,商業渠道對于思達集團來說,或許只是一個輔助工具。“2004年,前期托管思達商業的北京物美曾做過統計,思達商業148家門店有60%虧損,年虧損額超過了千萬”。記者向思達商業總經理董啟求證這一問題,沒有得到正面回答。對方只是稱,當年的虧損讓思達商業經歷了一個相對長的調整期。
2008年,河南商業界這檔兒令人忍俊不禁的趣事,卻也讓思達商業這個“小個子”的盤面在眾人面前突然“翻紅”了。
首先能夠證實,思達商業已經結束了持續虧損,其次,思達商業爭奪鑫苑物業經營權的目的,必然是投資大賣場業態,而這又與其原有的“街邊社區店”戰略格格不入。種種跡象表明,思達商業有能力擴張生存空間、挑戰市場了。
思達商業靠什么挑戰行業老大?
思達商業設定的2008年的利潤額,有望達到500萬元以上,銷售額達到5.8億元。然而,這一業績在全省本土超市中,似乎也很難排到前五位,更別說能有挑戰市場老大所應有的“膀大腰圓”的架勢了。
對此,董啟解釋,思達商業仍將按照既定戰略發展“社區店”,未來5年爭取達到300家直營店。大賣場業態的投資,僅作為市場連鎖網絡的有益補充。既然有開發商愿意提供合適的物業,鄭州市場仍有大量可發展空白區域,那么思達商業也就打算在近兩年發展3個大賣場。
董啟似是在刻意表明一種態度:大賣場是“添頭”、是一時之興。而與思達商業的大賣場在鄭州的擴張速度相比,家樂福在鄭州發展連鎖門店的速度,也不過如此。
那么,思達商業有沒有能力做大賣場業態呢?
截至目前,鄭州市場上的連鎖賣場品牌至少有6個,門店數量已經達到了近30家。而思達商業目前僅有一個大賣場,并且在非黃金商業區。
而董啟則說,近兩年,思達商業無論是單店盈利業績,還是綜合經營水平,都是令人滿意的,如果有10個合適的店址,那么今天思達商業就可以簽約,因為它已經具備這樣的能力。“現在思達商業之所以低調,是因為它是本地企業,更容易掌控本地資源,不用像外來企業那樣持續造勢,以保持品牌影響力”。董啟這番話透露出一個信號:思達商業潛心鉆研近13年,不但趟出了一條逃脫虧損泥潭的活路,而且還有了利潤。
思達商業管理層表現得尤其自信,他們透露,思達商業換掉了蓬頭垢面的形象,集團股東也再次對大規模投資擴張產生了興趣。
(東方今報 記者楊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