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舊城改造 萬達廣場“還建房”之困
近期,重慶萬達廣場“還建房”回遷風波成為關注的焦點,一場針鋒相對的風波在開發商、業主、政府三者上演,“還建房”成了珊瑚村拆遷戶當前最大的傷疤,爭論的焦點就在于“層高不足3米”。
層高2.8米
2009年7月15日,在重慶萬達廣場售樓部前,業主們拉著“還我住宅高度25公分!還我綠化!”“同樣的100米高度,商品房只有32層,為什么還建房卻要修建35層?”的橫幅,一場還建房“層高不足3米”的風波沸沸揚揚。
究其原因,拆遷戶們認為,開發商擅自增加了樓層壓縮了居住空間,總高度100米不變的情況下,原本規劃的32層樓修建了35層樓,層高2.8米,室內凈空只有2.65米;每戶公攤面積就有22.13平米,達到了20%以上。
而重慶萬達商業廣場公司總經理張云計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采訪時同樣顯得很激動,他指出,“還建業主們是和南岸區政府簽的合同,萬達只是承建商,同時‘還建房’是完全按照政府標準執行的,政府已經檢收合格,‘還建房’并不存在著任何問題。”
關于“層高不足3米”的問題,張云計指出,2.7米-3米層高區間都是符合國家規范的,萬達并沒有選擇最高和最低,而是中間的2.8米,沒有人要求萬達應該將回遷房建得和商品房一樣,而且在房屋分配前,所有組團的層高以及面積等基本數據都進行過公示,業主們是看過公示后的戶型圖后才簽的購房合同,因此萬達的做法合情又合理。萬達方面表示,這次糾紛對公司形象產生了很壞的負面影響。
為了進一步了解此事,觀點地產新媒體多次致電重慶市南岸區房管局,但截止發稿為止,一直聯系聯系不上該局的相關負責人進行核實事件的進展和表態。
萬達“之困”
事實上,自06年重慶市政府,南岸區政府為提高城市形象,引進了萬達投資建設改造珊瑚村項目后,就陷“困境”。
據悉,該項目萬達投資40億元對珊瑚村進行整體改造,將建成占地面積147畝、建筑面積78萬平方米的萬達商業城,珊瑚村現有的3400多戶居民分階段拆遷,該項目實施后,南岸商業中心將向南推移。
“但這個項目拆遷費過高,結果逼迫政府采取了提高容積率與降低商品房品質的方法,損壞環境和居住品質,現今成了三方都不能承受的重擔。”一位重慶業內人士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采訪時談到:“我認為還是政府的責任,政府制定規則能力比較弱。”
他表示,萬達幫政府建“還建房”,拆遷戶與南岸政府簽合同,雖然萬達有鉆了政府制定交房標準的漏洞之嫌,但萬達沒有違規,而是政府出了紕漏。“規劃都通過了的,萬達的層高2.8米也符合規范,規范要求是2.7米-3米。”
其進一步解釋道,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拆遷戶要求回原地居住,但舊城密度過高,拆遷成本高;政府職能部門以降低品質與增高容積率的代價來進行招商;開發商因為拆遷還建面積過大,不得不調整產品結構。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究其根本問題,還是現行城市拆遷體制的問題,“此事在重慶鬧得很大了,找不到誰是過錯方,政府、開發商、業主都委屈,喜劇得很,此事很有可能不了了之。”
(觀點地產 陳小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