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創新】星巴克革新糕點帶來的啟示(下)
星巴克老板Schultz在寬敞舒適的辦公室里向我講述:“起初我們沒打算收購一家面包店。我們只想和了解供應鏈的人合作。”但后來他們品嘗了La Boulange的牛角包、麥芬等各種糕點后發現自己遇到了一位明日之星,一個有著如此驚人的能力、見解、熱情和創意的人。雙方的搭線人安排了一頓晚餐,Rigo在自己家里招待了Schultz。Rigo回憶說:“主菜是比目魚,但我做的不太好,因為從Schultz的一句hello開始,我就興奮的要死。”
La Boulange的工廠距離機場很近,但公司并沒有選擇空運糕點,而是和美國各地的工廠合作,實現規模化作業,各地的工廠將直接為當地的星巴克咖啡門店制作和運送糕點。
制作商在確定和La Boulange合作時必須“忘記”自己制作糕點的專業知識,La Boulange會派遣團隊視察,只有通過現場查看,才能與工作人員真正的溝通。La Boulange的產品發展部經理Nicolas Bernardi這個法國人說:“視察是為了看看對方工廠的管理者是屬于‘好學且希望成長型’人才或只是‘服從型’的廢物。”
在這個非同尋常的計劃方案里,每份糕點都要經過全面的烘焙,然后單獨的塑封在透明的包裝袋中,冷凍后裝在稱之為“墨盒”運往各個星巴克門店。
(標準冷凍糕點和面包送達門店時都未進行烘焙過。)
門店僅在營業后需要銷售該產品的幾小時內按照需求解凍糕點,并依據定貨單將每塊糕點在星巴克專用的早餐三文治急速微波烤箱中加熱,賣給顧客。
事實上也是如此,星巴克要求門店供應給消費者的每塊糕點和面包都應該是熱呼呼的。這是一項重大的變革!
Rigo說,去年四月為了讓439家舊金山灣區的星巴克門店都擺上自己的糕點,他們要用上“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冷凍設備”,雖然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組委會可能不贊同此稱呼,但事實上他們確實需要大量的設備。到明年年底,星巴克計劃在全美的3500家門店中銷售La Boulange的糕點。
一個牛角面包,看起來特別油亮,里面沒有天方巧克力醬或者杏仁,或者被兩度烘焙過(這中做法往往為了掩飾牛角包的不新鮮,或者說為了讓它看起來很新鮮。)真正好的牛角面包有它濃郁的味道及紋理,黃油完全融入面團中而非單獨切片放于烤盤上,撕開面包的面包屑就該在面包上,而非掉在你的大腿上。
牛角包做得好的店家其實很少,但在紐約有一家名為City Bakery的面包店,他們的牛角面包備受好評,不僅外觀好看,配料調配的口感也掐到好處。Rigo發現后雄心勃勃的想把他們的牛角面包帶給全美星巴克的消費者,而不只是曼哈頓地區。
Rigo很想知道 City Bakery的老板Maury Rubin是如何運作的,于是暗中觀察,發現他們基本采用“半手工作業”,City Bakery門店堅持環保政策,其產品容器都選用再生材料,即便是市內送貨,他們都選用人力腳踏車,每天僅烘焙500個牛角面包。
在Rigo明亮的新工廠中彌漫著黃油的香味。專門定制的機器讓Rigo欣喜不已,這機器都能讓大家熟知并喜愛的面點大師Hector Gonzaga“退休”了。尤其是,它可以將幾乎凝結的奶油噴射成長而平整的奶油片,覆蓋在長長的矩形面團上,實現完美的貼合,然后,如同對折商業信函一般,將面團與上面的奶油連續對折三次,動作優雅得令人難以置信。
任何想通過人工方式完成此過程的人最終會意識到,這才是現代化機械創造的糕點制作奇跡。
當然,Rigo并不是將所有工作都拋給了機器,一些關鍵性步驟依然堅持手工完成。
為了進行對比測試,傍晚早些時候我去了一家La Boulange的面包店,在門店關門前買了一個牛角面包和巧克力面包,接著,我去了街上的另一家星巴克,在星巴克要等三分鐘左右,牛角面包才能熱好,隨后嘗了一下,非常新鮮,口感松軟,照理說這里的牛角包應該與La Boulange門店買的一樣。但La Boulange的牛角包明顯開始發干,嚼起來有些發硬。現在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我明白了為什么Rigo堅持星巴克在出售所有糕點前必須先加熱,他說之后也會在La Boulange門店里加上這道工序。
Rigo用事實證明了好吃、新鮮的面包也可以規模化生產,證明了即便如星巴克這樣的大型連鎖也能提供至始如一的美味糕點,確實如星巴克總裁Schultz所說的那樣,他改變了星巴克糕點糟透了的形象。
(聯商網獨家,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