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零售的“戰疫”
圖片/網絡
聯商專欄:2020年,這個春節,真的希望可以重新開始一次,那樣,我們可以改變很多東西。
這場疫情,對于零售業者來說,真的是不同于以往的一場戰役,我在兩座城市,感受到了兩種不同的零售業之戰。
先說筆者常駐城市,各大零售連鎖企業如大潤發、華聯等,均表現出了應有的水準,也承擔起來應該承擔甚至更多的社會責任,無論是價格管控,供應保證,安全保障上都盡到了最大努力。
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更多的政府與企業的協作,大家一起為保障民生,保障穩定做出了最大的貢獻,也成為了這場戰役中最忙碌最可愛的一群人之一。
賣場充分保障的背后,是一群默默努力的人們:
相關媒體報道大家已經看到了太多,致敬零售一線員工!
另一個城市是一座小城市以及鄉鎮,也是我想多說幾句的:
臘月二十九的鄉鎮,疫情還沒有像最近一樣嚴重,小商販們照常營業,而鄉鎮的一家超市內更是人頭攢動,幾乎沒有看到一個戴口罩的購物者,賣場內也沒有各種消殺標識,到了村子里的小超市內,更是與往常一般。
到了春節,疫情被廣泛認知,各地監控嚴格起來,很多村子已經封村,我沒有再去市里及鄉鎮的超市,希望不再像年前一樣。
臨走前到村子里的兩家超市看了看,看了看整體環境與細節,基本與往常一樣,順便各自買了一包口罩,同樣的商品,價格差異較大。
回城的路上一直在想,也想多說幾句:相對于大城市以及大城市中的零售巨頭們來說,不論是從政府引導、監管,還是行業、從業者自律來看,我們的鄉鎮零售還差的太多太多。
一
從這場防疫戰看,鄉鎮零售缺什么?
1、從管理者角度來看,鄉鎮零售亟需引導+監管規范。
在這場防疫戰中,真正的把各企業的各項能力放在了臺面上比拼,可以說,這場防疫戰,體現了各零售企業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對供應鏈的巨大考驗,對應急事件的應對能力,對社會責任擔當的考驗。
但對于鄉鎮零售,特別是眾多的鄉鎮零散零售從業者們來說,這恰恰是目前還有所欠缺的,需要長期建設。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管理者們必須勇于擔當起來,相對于大城市的各種更容易出成績的工作,鄉鎮零售業的引導以及規范化監管刻不容緩。
如何做好鄉鎮零售的整體布局與規劃?如何讓從業者們少走彎路?如何結合現發展階段規范化引導其發展?等等,這些都是管理者們需要思考及解決的問題。
2、從經營者角度來看,規范性與靈活性,如何把握好度是一項值得思考的課題。
其實在靈活性、人性化上,鄉鎮零售走在了前面,這是由其生存的土壤決定的,但在這次事件中,靈活性與規范性如何平衡,是需要從業者們思考的問題。
鄉鎮零售者們面對的消費者們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決定了一些政策,方式方法不能教科書般生搬硬套,但這不代表不規范不提升。在年前的購物中,我看到了大師傅操作的不規范,衛生的不規范,甚至有些商品的不規范。
沒有約束的自由是偽自由,沒有規范的靈活是偽靈活。
二
鄉鎮零售從業者們從防疫戰中學到什么?
因為時間倉促,沒能和企業負責人深聊,但我相信,鄉鎮零售業者們會從中學到很多。
1、體系、制度的建設
這是一場任重道遠的工作,特別對于致力于鄉鎮零售發展的從業者們來說。
相信經歷了這場規劃之外的戰斗之后,經營者們會重視基礎體系的建設,而不僅僅是關注短期的盈利行為,因為長期的體系不完善,很可能讓你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2、人的力量
在特殊場景,特殊時間,有時候團隊、個人能夠發揮出比企業、體系更大的作用。
沉默理論告訴我們:越優秀的部門和人在眾人眼中越低調,因為他們的工作能力太強了,把問題尤其是特別大的問題都扼殺在了搖籃里。
如何吸引有用的、適合的人才到自身企業當中,鄉鎮零售經營者們面臨的困難更大。
3、 自發、自覺、自律
我相信,越是吃過虧的經營者越能體會到這一點。
零售業容不得投機取巧,哪怕有些地方,監管沒有那么嚴格,消費者沒有那么在意。
鄉鎮零售的發展需要管理者引導,但更需要的是行業的自律,因為大家做的是真正造福一方鄉民的事情。
三
呼吁關注零售一線員工
這些天我們看到了太多榜樣企業,也看到了太多媒體的評論,思考,我想,大多數的零售業者們應該是自豪的吧?
但說句實在話,在這場防疫戰中,零售人特別是一線員工,得到的認可認同仍然太少太少。
不管是在行業里、企業內、還是在社會上,零售一線員工得到的,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都太少太少。
不想再過多談論行業的思考,困難與機會,只想再次向零售同行們致敬,也特別的想對一線零售員工說聲:謝謝你們,真心的感謝你們,在這場全國防疫戰中為大家,為社會,為國家做出的貢獻。
也呼吁各位零售負責人,更多的關注一線員工,他們是我們企業、零售行業發展的基石。
(來源: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劉國正,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