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鄉村零售:有人關店,有人在堅守|我在零售一線抗疫情③
編者按:由于疫情的出現,2020年的春節對零售人來說變得格外不一樣,確保民生必需品供應,穩定物價穩定人心,零售企業正處在保障民生第一線。
眾多普普通通的零售人依然在堅守崗位,他們是戴著口罩卻依然在微笑服務的收銀員,他們是凌晨四點就打開通道收取當日蔬菜水果的收貨員,他們是認真擦拭清潔消毒每一個購物車的保潔員,他們是從庫房一路小跑拉著拖車不斷補貨的理貨員,他們是及時送貨到家的快遞員……他們很多都是默默無聞戰斗在疫情一線的員工。
為此,《聯商網》獨家策劃“我在零售一線抗疫情”系列報道,將持續帶來零售一線員工的抗疫故事。
此次疫情影響下,城市零售首當其沖,農村零售亦受波動。村店是極為原始和基礎的零售生態,保障一村之人的民生供應,維系著農村的零售經濟發展。其數量、規模視村落大小而不同。
以浙西一經濟水平中等,約500戶人家的農村為例,村店數量基本在三家以上,相對分散在村莊的不同角落,客觀上滿足了村民們就近購物需求,門店面積大致在10-20平米左右,供應有限但日常剛需的農副食品,油鹽醬醋等。
正值春節期間,應走親拜年的需要,原本各大村口的小店是村民選購禮品的重要渠道,亦是村店經濟的繁榮時刻。如今疫情來襲,處在信息末端的零售形態無可避免地陷入因前期囤貨如今滯銷的尷尬局面。
有人關店避疫情 我跑7公里地進貨
講述者:浙西農村一村店店主 老三
我去年開始經營了一家小店,由于位置好(緊鄰村中主路,可視性和到達性都上佳),小店生意開業以來都不錯,但是受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這個春節大家都不走親不拜年了,小店的生意受沖擊還是很明顯的,原本春節是一年之中的一個銷售高峰——禮品銷售,如今這批禮品卻無人問津了。
農歷臘月初頭,我就開始張羅春節禮品的進貨,包括煙、酒、飲品、保健品等等,煙酒不愁賣,但牛奶類的商品保質期短,需要盡快出售,保健品類這下算是完全滯銷了,村里人自己平時不會買這些東西吃,好在這部分比例不高,不然虧大了。
從最初的封一座城(武漢)到后來的全國多地封路封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開門做生意的人來說不亞于一場災難。應對危機,城里的連鎖超市、大賣場他們有統一部署,我們農村小店沒什么遠大的戰略或高明的戰術,對我們來說解決眼下的問題是最實際的。我們村除了我這,還有兩家小店,其中一家在正月初一到初七期間選擇了關門,原因很簡單,怕疫情傳播。
“這段時間走親訪友最集中,本村的人知根知底,人員去向基本都清楚,外村的人就不好說了,保險起見,還是關一關吧。”有這樣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畢竟春節期間人員流動相對頻繁。
眼下大家都主動待在家里不亂跑,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如果村店都關了,村民們一包煙、一瓶醬油的日常購物需求就無法滿足了,所以我沒打算關店。只是,這個被迫延長的春節假期,村里很多家庭的生活消費要比往年高,因為回鄉過年的年輕人不能返城工作,只能暫時待在農村老家,家家戶戶大團圓,這一來,物資消耗就比平時快。如今我的店里部分貨品庫存已經告急,像面粉,衛生紙等都已經賣完了。
我不知道疫情什么時候能結束,各村各路口的關卡什么時候解除,但店還是得開,東西還是得賣。這幾天村里已經有很多人讓我去進貨,買他們缺的東西,無論如何我得跑一趟。鑒于目前無法出遠門,我就去離村最近的批發市場拿貨,這個市場不大,離我們村約7公里,等我到了那里,發現市場也缺貨,大家囑托我帶的很多東西都沒辦法買到了,比如面粉。現在只能寄希望于早點恢復正常的生活,小店能夠正常經營,否則店里貨品缺東少西,根本沒法賣,村民們的生活也太受影響了。
后記
老三的抗疫故事讓我們為基于村店這一傳統的鄉村零售業態在此次疫情中有掙扎亦有堅守而動容。愿疫情早日消除,農村零售恢復正常秩序并日益繁榮,愿國泰民安。
(來源:聯商網 王雪)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