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關于績效考核的四大思考
聯商網消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零售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后疫情時代,零售企業要做好哪些準備?2020年業績指標如何制定?
5月14日晚上20:00,聯商知了殼特邀請國家認證人力資源管理師張濤老師打造的“感恩零售人”線上公益課程第14場開課。張濤老師以“2020績效重構 ”為主題作深度演講,從如何重構2020績效戰略、考核指標、目標預算、激勵機制四個方面分享了疫情危機后績效考核要注意的相關問題。
以下為此次公益課主要內容。
2020年是撲朔迷離的一年,零售業受到不小沖擊,并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總體來看,疫情對零售業的影響有五高和五低:五高即工資高、房租高、損耗高、庫存高、流失高;五低即客流低、營收低、毛利低、利潤低、士氣低。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要把績效戰略進行一些調整,要去做一些相應的優化和升級轉變。
一、如何重構2020績效戰略?
關于績效重構,績效考核是圍繞公司的戰略規劃來展開的,也可以說績效考核實際上就是戰略落地的管理手段和工具。疫情背景下,我們的整個戰略要去做一些調整,績效戰略要相匹配,應該好好的把內部管理提升一下,尤其是一些標準和流程。
高筑墻——表象的業績背后隱藏了很多管理上的滯后和漏洞,可以利用這段不是很忙的時間,優化內部管理,這就是高筑墻。
廣積糧——今天要把現金流做一個沉淀和積累,這次疫情給很多企業敲響了警鐘啊,如果沒有現金流,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就會是生死攸關;第二是人才,今年也是我們儲備人才的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根據這兩個月走訪的企業的情況來看,今年有個好的一個契機就是人比較好招了,不像以前那么難招,包括大一些管理層、技術性人才。一些行業還沒有完全復工,一些大型企業也在縮減規模,所以給零售業提供了一個可乘之機,大家可以放開手腳的儲備一些人才。
緩稱王——從發展的角度來說,今年還是要保守一點,不要盲目開店盲目發展,建議大家在今年的發展計劃上適當的做一些調整。
根據整體指導思想,列出2020零售企業健身計劃:
三個調整——調整人員、調整商品、調整布局
三個降低——降低損耗、降低耗材、降低電費
三個控制——控制缺貨、控制庫存、控制離職
三個提升——提升服務、提升客流、提升毛利
三個儲備——儲備現金、儲備標準、儲備人才
二、如何重構2020考核指標?
每一項業績指標的背后,都要配套相應的關鍵行為指標,今年的考核指標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調整和設計:
引流——生鮮、線上、會員
降本——人工、損耗、庫存
增效——人效、坪效、品效
還要特別強調,光定了業績指標,如果沒有落地措施的話,這些指標就失去了作用。
考核業績指標是比較量化的,但是僅僅有業績指標不夠,一定要在每個業績指標背后進行細化,配套完成這個業績指標所進行的關鍵幾項行為,形成配套的考核指標,來進行連帶考核。
三、如何重構2020目標預算?
目標預算,要不要去調?怎么去調?
這里提出關于目標預算調整的三個思路:
首先,要化整為零,原來我們是以年度為周期來定目標預算,但是今年因為疫情,預算周期可能要縮短一下,按季度甚至月度調整。
其次,要自下而上,一方面高層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員工主觀能動性,聽取、征求員工的的意見。綜合以后,去做新的目標預算。
最后,要動態調整,就是預算出來之后,公司保留對目標預算的調整權和修訂權,以便根據市場情況或波動做調整。
四、如何重構2020激勵機制?
關于激勵機制的重構,基于人性的激勵原理,在這里面我提出從負到正、從薪到心、從低到高12個字。
第一個是從負到正,原來很多企業可能傾向于負激勵,比如說處罰、扣錢、罰款等,但是今年因疫情對士氣的打擊比較大,員工現在也不穩定,我覺得應該更多的側向于正向激勵。
第二是從薪到心,就是薪水的薪到心情的心,也就是我們要把原來單一的追求物質上的激勵逐步向精神層面的激勵轉變。
第三個是從低到高,也就是從滿足員工低層次的需求,向更高層次的需求來進行激勵。
這三個轉變并不是空穴來風,是基于人性的激勵的原理而來,其實所謂激勵就是要滿足員工的需求,真的是超越員工的定義。所以說我們要想去設計一套合理的激勵機制,首先要從員工的需求分析入手。
未來的終極激勵模式就是一定要想辦法讓員工是為自己干,而不是給企業干跟老板干。
這次疫情,危中有機,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機遇,所以我們不要浪費它,希望所有的零售企業能夠把這一次疫情這樣當做是一次機會,今年能夠有新的突破和創新。
(來源:聯商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